沉迷炼丹求长生的皇子,十八岁殒命,墓中出土一千多件奇珍异宝

泽霖文史 2024-06-28 09:33:48

1969年冬,邹城群众在九龙山开挖防空洞时,意外间挖出了一个大洞。这个洞里面漆黑一片,深不见底。众人围观许久后,不敢继续施工,便立即报告了当地的文物部门。

考古人员很快就赶到了现场,对情况进行了了解,并对现场进行了探查。经专家确认,众人挖出的是一座古墓的墓道。

该墓坐落在当地九龙山的南麓,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东临卧虎山,西靠玉皇山,向南顺着山坡下去是一片沃野,前面白马河的自东向西缓缓流过。此地风光秀丽,考古人员都不禁感叹,果然是一处风水宝地。

能将墓址选择在这里的人,其身份必然会不一般。考古人员根据史料记载分析得知,这座古墓的年代应该是在明代,极有可能是明代某个亲王的陵墓。

调查结束后,当地的情况很快被报告给了上级部门。经省文物主管部门研究决定,对这座古墓进行发掘。

1970年春,山东各级单位的考古工作者,经过周密的筹备,启动了发掘工作。这座大墓的墓室距地表20余米,上面封土层被夯筑得很坚实,墓室用砖砌成。整座墓由墓道、墓门、前室、甬道及放置棺椁的后室等部分组成。

前室面积40多平方米,高4米。后室较前室宽敞些,前后室之间有甬道相连,前室和甬道之间设置了第二道门。这道门的形制与墓门形制一致。后室也是用砖砌成,穹顶,中间有用砖砌的须弥座作为棺床。

这样一座墓葬,无疑是一个耗费巨大的工程。据测算,仅仅填积封土所用的土石,都达到了20多万方。能启动这样浩大的工程,恐怕只有帝王之家才能办到了。他究竟是谁呢?答案很快将在墓中的随葬器物上得到揭晓。

带着这样的疑问,考古人员对古墓进行了细致的发掘清理,直到第二年年初,发掘工作才宣告结束。

在墓室前室前部中间的位置,摆放着一口大缸,后部中央设有一案。考古人员在案西侧的位置发现了一个盝顶宝匣,里面盛放着一方木质贴金的玺印,上面用篆书雕刻着“鲁王之宝”四字。按说王的宝印,不应该是木质的。很显然,这方木印只是作为明器之用的象征。按照明代亲王制度的规定,真正的金印是要传给他的儿子的。

贴金木印

这方木印为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据《明史》记载:“鲁荒王檀,太祖第十子。洪武三年生,生两月而封……”。

这个鲁荒王,就是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朱檀。朱元璋颇爱这个儿子,刚出生两个月就将他封为鲁王。他也是明代的第一任鲁王。

朱元璋称帝后,便将他的二十多个儿子分封在全国各地,称为“亲王”。亲王的儿子封为郡王,郡王以下又逐代封为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等。朱元璋将血缘融入国家机器,监督官僚机构,以统治国家。朱檀就是这些亲王中的一员,哪怕他受封时才仅仅两个月。

据史料记载,朱檀为人谦恭,喜爱文学,擅长作诗写文。童年在父皇朱元璋身边渡过,颇受宠爱。十五岁时,朱檀迎娶了开国功臣信国公汤和的女儿,随后远赴山东兖州就藩。随着朱檀的到来,兖州也由州升为府。这样一来,相当于朱元璋给这个小儿子又扩大了封地,让他统辖着四州二十三县。

朱元璋期望这个小儿子能在封地做出一番成绩,没想到这个小鲁王到了封地后,真正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山高皇帝远”。身边没有了父王的管束,朱檀开始不思进取,完全放飞了自我。不仅在治国安邦上没有丝毫建树,反而误入歧途,痴迷上了长生不老之术。

为了长生不老,朱檀在封地广求道人方士,终日焚炉炼丹,日日吞服。结果导致双目失明,以致病入膏肓,不治身亡,时年仅18岁,成为朱元璋诸子中最早过世的一位,辜负了朱元璋对他寄予的厚望。

朱元璋悲痛之余,也非常恼怒他的荒诞行径,所以一气之下赐了他“鲁荒王”这一谥号,将他安葬在山东邹城九龙山南麓。

鲁荒王朱檀墓中出土的织金缎龙袍

虽然朱元璋对这个儿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仍然用心地为他选择了墓址,营建了死后的长眠之所。朱檀墓是明代亲王当中的第一座王陵,其地宫距地表最深,出土随葬品丰富,因此被称为大明亲王第一陵。

就这样,鲁荒王朱檀在九龙山下的陵墓里沉睡了近600年。直到1969年冬,他和他的地下王宫才在一片嘈杂的施工声中,重见天日。

鲁荒王朱檀墓中出土的九旒冕

这历时近一年的发掘,考古人员在墓中清理出土各类随葬品1100余件(组),包括织金缎龙袍、九旒冕、九缝皮弁、“鲁王之宝”贴金木印等珍贵文物。

鲁荒王朱檀墓中出土的九缝皮弁

其中,九旒冕是目前发现唯一完整的明代王冠;九缝皮弁是现今唯一一件披露于世的明初亲王皮弁实物。

鲁荒王朱檀墓中出土的影青云龙纹盖罐

鲁王墓带给世人的惊喜远不止这些,墓中还出土了一组影青瓷,包括云龙纹盖罐1件、梅瓶1件、盘4件。瓷器保存完整、时代明确,刻花刀法精细娴熟,线条飘逸流畅,造型美观大方,堪称明初洪武瓷器的代表之作,弥足珍贵。

作者 | 泽霖文史

来源 | 公众号泽霖文史「  zelinwenshi  」

0 阅读:0

泽霖文史

简介:观文物之瑰丽,品历史之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