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学、周雪根:《以文本分析为中心的明清小说研究》

古代小说研究 2024-06-12 06:52:09

《以文本分析为中心的明清小说研究》,陈国学、周雪根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24年3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主要针对中文系本科生及普通的明清小说爱好者、某种程度上也对中文系研究生,讲解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明清小说名著研究的方法,包括成书过程、思想文化内涵和主题研究、人物形象研究等,并提供相关研究的思路或课题,可以说是一本明清小说研究的科普性质的教材。同时,该书收录了笔者多年来研究明清小说的多篇文章作为附录,目的是给学生提供相关研究领域的一个写作实例,虽然远谈不上是典范文章,但却是笔者的个人心得,供大家参考,所以它也是一本明清小说研究方面的专著。

目前学界已有几种对明清小说研究进行总结性的书籍,在写作本书时,笔者考虑到研究明清小说的前提是熟读文本,对本科生尤其如此,因为他们的视野还不开阔,如果连文本都不熟悉,那进行研究简直无从着手,而这也是笔者在文中收录的个人文章的写作特点,所以该书可以说是以文本分析为中心的明清小说研究,这样也可以与各位大家往往涉及版本、作者等问题的研究区别开来。

该书的特点还有:一、作为研究范例的章节多将不同作品进行比较,以体现本书的内容上的整一性。二、不故作高深,行文通俗易懂,但有个人的思考与心得,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目  录

序言

第一节  关于本书的一点说明及明清小说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第二节 中国古代经典小说美学风格的变换及其意蕴

第一章 《三国演义》研究

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成书过中相关资料的研究

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思想文化内涵研究

第三节 天理与天数的矛盾及解决办法

——《三国演义》与《封神演义》思想内涵之比较

第四节《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研究——以曹操为例

第二章 《水浒传》研究

第一节  《水浒传》成书过程中诸种资料的意义

第二节  水浒好汉是英雄还是魔王

——《水浒传》的主题与如何看待梁山事业研究

第三节  《水浒传》的人物研究

第四节《水浒传》的艺术特色研究

第三章  《西游记》研究

第一节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与孙悟空形象的来源及演化

第二节  《西游记》的文化意蕴研究

第三节 《西游记》人物的文化意蕴研究

第四章《金瓶梅》研究

第一节 《金瓶梅》的女性描写在小说史上的意义

第二节 《金瓶梅》叙事研究三题

第三节 关于《金瓶梅》的比较研究

第四节 《金瓶梅》评点研究

第五章 《聊斋志异》研究

第一节 《聊斋志异》单篇研究

——以《青凤》《席方平》为例

第二节《聊斋志异》的人物研究

——以狐男形象为例

第三节《聊斋志异》的比较研究之一:对传统冥游题材小说的继承与创新

第四节 《聊斋志异》的比较研究之二:继承、变化、创新与超越——《聊斋志异》与唐传奇的比较

第六章 《儒林外史》研究

第一节《儒林外史》的思想研究

——以《儒林外史》中的儒道互补思想为例

第一节 对仁义德行的推崇与对隐逸的赞美

第二节   《儒林外史》与孝道思想

第三节 《儒林外史》人物研究

——以杜氏兄弟为例

第七章《红楼梦》研究

第一节 走向理性时代的《红楼梦》人物研究

——对二十世纪红学人物论的检讨

第二节 《红楼梦》人物论: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为例

第三节《红楼梦》的思想文化研究之一:《红楼梦》的性灵文学色彩与禅宗思想

第四节  《红楼梦》的思想文化研究之二:《红楼梦》与两种老子学

第五节 《红楼梦》的叙事研究:以谶验色彩的佛道教文化背景与叙事效应为核心

序言

关于本书的一点说明及明清小说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关于本书的一点说明

本书主要针对中文系本科生及普通的明清小说爱好者、某种程度上也对中文系研究生,讲解明清小说研究的方法,提供相关研究课题思路,可以是一本明清小说研究的科普性质的教材。

《多维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与佛道教关系研究》,陈国学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9月版。

由于主要是针对本科生而表写,所以关于明清小说名著的版本、作者这些比较有争议或者深度的问题,本教材不作介绍,因为诸种《中国文学史》或《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对这些问题已有初步介绍。

同时也要指出是,本书收录了笔者多年来研究明清小说的多篇文章作为附录,目的是给学生提供相关研究领域的一个写作实例,虽然远谈不上是典范文章,但却是笔者的个人心得,供大家参考。

目前学界已有几对明清小说研究进行总结性的书籍,在为本书命名时,笔者考虑到研究明清小说的前提是熟读文本,对本科生尤其如此,因为他们的视野还不开阔,如果连文本都不熟悉,那进行研究简直无从着手,而这也是笔者在文中收录的个人文章的写作特点,所以将本书可以说是以文本分析为中心的明清小说研究,这样也可以与各位大家往往涉及版本、作者等问题的研究区别开来。

所谓以文本分析为中心的小说研究,类似于黄毅、许建平两位先生所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视角与方法》[1]中的“文本分析模式”,书中说:“所谓‘文本分析模式’,是指只把文本作为研究的对象,处处以文本为论说的依据,又最终盯着一个目的——说明文本的文学义。符合这一研究模式的大概有两种情形:一是版本的校勘,一是文本的研究。而本章不是指第一种情形,而是全用了文学的眼光去校勘,用了文学的眼光去研究文本。”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笔者所谓的“以文本分析为中心的小说研究”与此完全相同,即不进行校勘学的研究,二只着眼于文本的阅读、分析,进而进行小说思想文化内涵的分析、人物形象的研究等。

二、明清小说研究的对象

明清小说研究的对象其实比所谓的四大名著或六大名著广泛的多,因为明清小说是一个作品非常丰富的领域,除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聊斋志异》“三言二拍”等最有名的作品外,至少还有《封神演义》《说岳全传》《杨家府演义》《醒世姻缘传》《歧路灯》《镜花缘》《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次出名”的作品,以及《剪灯余话》《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女仙外史》《绿野仙踪》等更不那么闻名、但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很容易就想起来的作品可以研究。

一般人关注名著,但是如果要写毕业论文,可能名著的选题不那么容易写出新意,倒是这些二三类的作品更好处成果一些。

《红楼梦里的人事奥秘与启迪:走向理性时代的红楼梦人物论》,陈国学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版。

三、明清小说研究的方法与领域

明清小说研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文本分析为中心的研究之领域也非常广泛,下面我们分别举例说明。

1、明清小说发展的全局研究

对于明清小说阅读较广的读者来说,可以从全局性的话题开展研究,例如从历时性比较的方法研究某一类小说的历史与相应时期文化的嬗变,这方面的著作有宋克夫的《宋明理学与章回小说》,研究六大名著与宋明理学的嬗变。

该著作将宋明理学分为宋代理学、明代心学与清代气学三个阶段,认为六大名著中《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思想文化内涵对应着宋代理学,《西游记》《金瓶梅》对应明代心学,《儒林外史》《红楼梦》对应清代气学。

类似的专著还有陈国学的《世情小说的人物形象与性别话语嬗变研究》,该书认为《金瓶梅》反映了晚明伦理道德观念的崩溃和新思想的萌芽(西门庆、潘金莲);《醒世姻缘换》反映了明清之际天崩地解时人们渴望回归传统伦理,否定了晚明人鼓吹的情欲的价值,却发现了女性的力量;《红楼梦》则是请中叶对基于男性中心思想的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及对女性的赞歌与悲歌。

《世情小说的人物形象与性别话语嬗变研究》

类似的文章则有宁稼雨的《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取向及其逻辑关联》、陈国学的《中国古代经典小说美学风格的变换及其意蕴 》、《从<金瓶梅>到<醒世姻缘传>:晚明性别话语的变迁》。陈国学的《<西游记>对<水浒传>精神的继承与变革》则是比较两部作品的精神意蕴的差别。

2、个案研究的切入点

除了进行全局性或比较性的研究,对于本科生来说,研究每部小说的思想文化内涵(儒释道等思想内涵)是题目比较合适的。例如《<三国演义>与纵横家思想》《<水浒传>与墨家思想》、《<西游记>与全真道》等。

个案研究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例如现在兴起的性别话语研究,它可以针对单篇或单部小说,例如对唐传奇《郭瀚》、《崔书生》《韦安道》《柳毅传》《上元夫人》等都可以进行性别话语研究,或者在此基础上汇集为《唐传奇中人神婚恋故事的性别话语研究》这样的论题。刘果的《“三言”的性别话语研究》则是这一类话题中的专著研究。

《“三言”性别话语研究》

3、实用研究

对明清小说进行实用研究也是可行的,例如某部小说的人才学、管理学研究。已故葛楚英先生有《三国演义与人才学》一书,对《三国演义》包含的人才学经验教训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这方面的专著。推而广之,对《三国演义》里的军事思想、《水浒传》里的人才学思想、《红楼梦》里的管理学思想进行研究也是可以的。

4、人物研究

人物研究是明清小说研究领域最受欢迎的话题,例如对这些小说中的诸葛亮、关羽、曹操、西门庆、潘金莲、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袭人、晴雯等进行研究。目前的人物研究已经遍及各大名著的各个次要角色,要想写有新意的文章,就必须先查看大量资料,搞清楚前人或目前学界对此人物已经有哪些研究、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等等,才能有所创新。对于本科生来说,先写写某人物研究的资料综述有助于把握住该人物研究的要点,这一类文章也可以找集会发表。

5、叙事、结构研究

对古代小说进行叙事学研究是有一个切入点。如古代小说的谶纬叙事或预叙研究,对章回小说的结构进行研究等。明清小说中,《水浒传》、《儒林外史》的折扇结构明显是类似的,而《醒世姻缘传》采用了话本结构,《金瓶梅》、《红楼梦》采用了网状结构。

《红楼梦的多重意蕴与佛道教关系探析》

四、明清小说研究的参考书目

1、针对文言小说的重点书目有:

《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

《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

《剪灯新话》(外二种),上海古籍出版社。

《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国演义会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李卓吾批评西游记》岳麓书社,1990年。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甲戌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2、小说史与小说研究论著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小说史略批判》(欧阳健),江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夏志清),安徽文艺出版社。

《古典小说的思想与艺术》(周先慎),北京大学出版社。

《明清小说分类选讲》,高等教育出版社。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周汝昌著,华艺出版社,1998年7月。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胡晓明著,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年。

《小说面面观》,福斯特著,翻译出版公司,1993年。

《小说面面观》

后  记

从序言中收录的《中国古代经典小说美学风格的变换及其意蕴》(发表于2004年)一文到正文中的内容,本书的写作可以说跨越了十几个年头,它是我多年来从事《明清小说研究》这门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的成果,虽然有些段落很不成熟,但基于敝帚自珍的想法,还是把它们组织起来,成为了现在这样一本教材兼专著的多重身份之作。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聊斋志异》的部分中,《<聊斋志异>的人物研究——以狐男形象为例》这一节为我的同事周雪根所作,其他部分他也提供了不少好的修改意见,因此本书应该算是我们的合作成果。

感谢我所工作的学校及学院支持本书的出版,它也是我们为所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成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而努力奉献的成果。

《中国小说史略校注》,鲁迅著,陈平原、鲍国华编注,浙江人民出版社2024年1月版。

作者简介

陈国学,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国水浒学会、金瓶梅研究会、云南省国学研究会理事。1997年以来,发表中国古代小说和中国古代文化研究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红楼梦〉的多重意蕴与佛道教关系探析》等4部。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国古代文化与当代文化振兴,兼写影视评论。E-mail:appolo374@163.com

周雪根,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文化名家”,兼任云南省高等学校中文类教指委秘书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主要从事古代文学与地方文学教学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著作2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云南省第六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研究生导师团队。负责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被评为云南省首批一流课程。分别获第七届胡绳青年学术奖·苏州研究特别奖、云南省第十七次、第十九次、第二十三次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另,本书适合中文系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参考和作为《明清小说研究》课程的教材使用,第一作者陈国学,微信:cgx7184,如需购买本书请加微信,价格:45元。

注释:

[1] 黄毅、许建平,《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16页。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