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过得太快了!如果没有网络记录,可能真会觉得这一年是被按下了跳过键。
然而看完百科《史记2022》和各大平台更新的事件热词来看,今年确实发生了很多事。
今年是很难的一年,明年会更难,但今年给我们更多的教训是,我们需要提升认知,从而扭转局势,今天可乐就跟大家浅聊一下。
规则是否应该被打破?最近被人安利一部剧,有教育性,引发一个思考,规则是应该遵守还是被打破?
从小到大就守规矩的我们,不敢相信一个真命题为什么现在变成了选择题。
什么是规则?是看红绿码才选择救治的死板,还是遇突发情况防疫区也不给开门的漠视?今年疫情让人看清一件事就是,防疫不能一刀切,需要灵活处理。
职场小故事,有个女大学生想去大公司面试,而公司岗位特殊只要男生谢绝了她。女生没有放弃,没贴照片直接向公司递交简历,并在一周后直接去公司,前台没有让她进去,但她以跟HR约好了为由在外等候,然后以去洗手间为借口溜进公司偷偷见了HR,说了几句好话后答应了面试,因为女生愿意吃苦不怕出差,也就顺利拿到了offer。
如果是普通面试者,应该早就打了退堂鼓,也不会有机会在大公司历练。
规则是否应被打破应该去衡量的打破规则后结果的好坏,也不是单纯的让人蔑视规则。
再者,规则是给弱者制定的,而强者是来打破和制定规则的,正是因为强者会审时度势,分析利弊,而弱者则是无脑接受限制,墨守成规的人很难成功。像小米这样的指数型组织就是颠覆型创新者,不会套用既有从业者的游戏规则和行业传统玩法。
今年很多人都入行短视频,包括我。平台说鼓励原创,有人专心做内容赚钱,但有人搬运混剪也赚钱。我不推荐经常做搬运,当然要有自己的东西。搬运是为了熟悉平台的推流机制,更好地懂得如何引流,定向输出内容,有了前人探路,我们便缩短了成功时间。
态度决定一切为什么现在网上还是对现有防疫决策愤懑不平,是因为人的态度是有问题的,当两人是对立的时候,对方所有的决定和言辞都是错误的。
这也可以去联想到很多人吵架为什么无休无止?因为双方的立场是对立的,没人愿意低头认错,如果一方态度缓和,不予纠缠,一场搏斗是否就偃旗息鼓?
人做事情也是一样的,都是缺少一个态度,如果喜欢的事,你不逼他,他也可以做得很好,如果不喜欢的,你怎么强求都难遂人愿。就像念书,为什么一学期的知识一周一个月就可以补回来,这是因为你不想挂科的态度。
有头悬梁、锥刺股的逼迫,有卧薪尝胆的志气,有不到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我相信万事能成。
相信现在很多人都有危机意识,不敢随便辞职,不敢随便投资,但要有沉住气拼一把的态度,学点知识,摆脱困境。比如读书明志、提升专业技能等,都是需要有态度才能坚持下去的。今年很多人都问我有没有什么小兼职,我认为学点本事才更有底气,更有机会。
不要急于求成知道什么人的钱最好赚吗?就是想赚钱的人的钱最好赚,何出此言?其实我们在刷抖音快手的时候,会发现现在卖课程的人太多太多了,这个东西早已烂大街。
大部分人整理推荐的课程内容都是浅显没有深度的,在小破站和知乎上都能免费学到的东西,几十上百的卖,但你学起来就是香。
在我的小区群里,经常出现租户被骗的消息。
很多人疫情宅在家,想找点事做,但是我以很多血的教训告诉你几个事实:
1.不要过于相信任何在网上聊得比较好但没见过面的所谓朋友;
2.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的钱,除非靠运气,不过也会靠实力亏掉;
3.不安于现状、渴望赚钱的人的钱最好挣,他们就是绿油油的小韭菜。
不要因为赚钱而伤财,今年记得守财少投资;不要因为想改变命运而冒险,虽然被骗同样可以改变命运;不要在着急的时候下决定,因为往往都会后悔。
我一直有危机意识,我知道的是,所有东西只有自己能拿捏了心里才安稳,拿捏不了的就是未知,就是冒险。
和朋友保持联系创作者童年终结者视频里麦冬(作者二儿子,6岁)跟他老爸分享了一个趣事,说的是麦冬弄哭了一个朋友。麦冬朋友怀疑自己老爸是狼变的,因为经常对他大吼大叫,麦冬借势吓唬他说,之所以他爸没有吃掉他,是因为他爸担心吃掉他之后别人发现人不见了会怀疑,所以麦冬让这朋友多和周围人多说话,不然大家忘了他,他就危险了。
孩子的这种刷存在感的思维确实正经我三观,但是我也陷入了沉思。在因疫情封闭的这三年里,你有和你身边的朋友保持联系吗?或许之前工作忙,但是现在有了充足的时间,维系感情很有必要,因为你终究明白,交一个真心朋友成本很高,而且现如今越来越懂得朋友多了路好走的道理。
这几年,有些人活得越来越孤单,有的人活得的越来越多姿多彩,朋友能帮你撑伞,也能在困境时拉你一把。我的社群聊天高频词汇是无聊,大家厌倦了真实社交,也更愿意在虚拟社交上花费心思,这并不正常。
我时常羡慕马云和孙正义、黄磊和张国荣的友情,趣味相投,相互帮衬,相互激励,共同进步。朋友的意义更多在于更多的正向影响,价值输出。
和朋友出去散散心,逛商场,吃个饭,聊聊天侃侃梦想,岂不美哉?
保持清醒,不要听风就是雨近段时间,我们听到太多的专家建议,“专家建议年轻人不能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建议年轻人别在通勤上浪费过多时间”,“建议布洛芬与连花清瘟不能同服”……这些贴上专家建议标签的新闻,越来越让人怀疑专家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纷纷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美国华人爆料在国外买的连花清瘟被标注为膳食补充剂,其实连花清瘟在外国连药都算不上,也没有任何研究表明连花清瘟有预防新冠的功效,但是前段时间连花清瘟炒到脱销,令人咋舌。
还有人主动感染新冠且选择性感染轻症病株以获得所谓的半年免疫,很多网友也频频效仿,还出来了“初阳权”这样的梗,事实上这是很危险的做法,疫苗产生的抗体比感染产生抗体安全有效得多,致死率也大大下降。另外,感染新冠后也有其他病株的可能。
不管怎么样,互联网上的信息错综复杂,难辨真假,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理性看待并筛选有用信息才能不被影响。
以上就是我今年分享的五条浅薄认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是2022年的最后一天,虽然虎年很多事不顺,但走过风霜雪雨,我们仍期待春暖花开!
我是站长可乐,我们明年见!
©本文由站长可乐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