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张医生和朋友们分享了有关于清晨高血压的问题,很多朋友问张医生:清晨血压高那么一会儿,真的就能给身体带来不小的损害吗?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高血压病人,血压高的离谱,也不吃药,活的一样好好的。
张医生想提醒有这种想法的朋友,您这种逻辑叫:幸存者偏差。就是世界上总有一些例外的事情,但是,咱们不能把这些例外当作自然规律。再说,您说的那种对高血压置之不理的人,也不一定会一直没事。张医生以前就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
一天早上,张医生在查房的时候,病房里的一位病人正在和他的朋友聊天,就听他的朋友说:“你就是太把高血压当回事了,你看我,血压天天180,该吃吃,该喝喝,啥也不耽误。”说完还向张医生投来了挑衅的目光,那意思就是:你们医生就会危言耸听,让我们治病花钱,高血压要是真那么厉害,我为何啥事都没有啊?
张医生那时候还非常年轻,比较怂,没敢搭话,迅速查完房,就离开了。这件事本来也没什么,本来医生这个职业就充满了争议,所以,张医生也没当回事,第二天早上,张医生接到了急诊手术通知,急忙赶到手术室做准备,这时,一位同事凑过来神神秘秘的问张医生:“老张,你知道今天手术的病人是谁吗?”
我感到很困惑,一般提到这个问题,要么这位病人是达官显贵,要么是我们的同事,所以我赶快问他:“这人是谁啊?”我同事赶忙回答说:“就是昨天在病房里说血压天天180,该吃吃,该喝喝的那位。”
我当时也吃了一惊,知道这位朋友会出问题,但没想到问题出现的这么快。也就是说,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您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出现,也正因如此,高血压才成为导致全球死亡率最大的单一因素,没有之一。其实,清晨高血压也是高血压的一种,对身体的威胁一样不小。
研究显示,清晨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左心室肥厚相关,清晨6:00—10:00间,收缩压每增加10mmHg,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会增加17μm。另一研究显示,在101例来自同一社区年龄≥50岁人群中,清晨高血压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对风险增加了5倍。
血压晨峰还与主动脉脉搏波速度、左心室质量指数以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相关。即使已接受降压治疗的老年患者,仍可观察到清晨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收缩压每增高10mmHg,左心室肥厚的风险增加23%。
清晨血压与肾脏损害也密切相关。一项纳入170例正在接受降压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研究发现,清晨血压升高病人糖尿病肾病发生明显高于非清晨血压升高病人,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研究提示,糖尿病肾病与家庭测量的清晨收缩压相关。
也就是说,您不用担心家庭血压测量的不准确,对于清晨高血压来说,在家中测量就足够了。另一项研究则显示,在高血压病人中,与降低诊室血压相比,降低家庭测量的清晨血压更能预测白蛋白尿的改善。另外,一项平均随访32个月的队列研究比较了家庭测量的清晨血压、家庭测量的夜间血压和诊室血压等与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恶化之间的关系,显示家庭测量的清晨血压对肾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最大。
这些研究结果充分的证明了,清晨血压控制的不好,即使其他时段的血压都正常,一样会带来肾脏的损害。
除了上述这些问题外,研究还显示,血压晨峰与心脑血管事件相关。一项包括中国人群在内的多种族人群研究中,共纳入5645名研究对象,平均随访11.4年,当血压晨峰升高≥37mmHg时,冠状动脉事件会增加45%,所有心血管事件会增加30%,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2%。
一项平均随访3.5年的队列研究显示,基线收缩压晨峰每增高10mmHg,卒中风险增加22%,更为重要的是,血压晨峰对这类事件的预测作用是独立于年龄和24小时平均收缩压的。而在日本进行研究中也充分证实,血压晨峰增高与脑出血相关。
清晨血压同样有预测价值。有一项研究更有意思,他们选择了519例老年高血压的病人,平均随访了41个月,在这41个月里,共发生44例脑梗死和脑出血。医生们对比分析他们的24小时平均血压、诊室血压、醒前2小时血压、醒后2小时血压,也就是清晨血压,还有睡前2小时血压和睡眠期间的平均血压,结果显示,在这些血压中,清晨血压是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清晨血压每增高10mmHg,卒中风险增加44%。
还有一项研究则发现,醒后1小时内测量的家庭血压比体检血压对心血管死亡具有更高预测价值。家庭自测收缩压每升高1mmHg,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2.1%。最后一项研究发现,与清晨血压正常组相比,清晨血压增高组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增加3.85倍,死亡风险增加4.87倍。
张医生为大家列举了这么多研究结论,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向朋友们证明,清晨血压升高,对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会严重损害包括心、脑、肾在内的器官。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证明,关于清晨高血压危害的研究有很多,大家得出的结论都差不多,这说明,这个结论的证据是非常充足的,不需要争辩。
也正因如此,医生们都反复向病人强调,晨起后一定要测量血压,发现升高,及时处理,别等到真的出现大问题,再后悔莫及。
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