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作为四大经典阳谋之一,“二桃杀三士”可谓脍炙人口,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春秋时齐国相国晏婴,仅仅用了两个桃子,就除掉了朝堂上三员猛将,堪称低成本阳谋的典范之作。
但对此计,人们会生出一些疑惑:
1、一个桃子就那么重要吗,为何会让三个将军争成这样?
2、为什么三个将军非要以自尽来收场?
这便是此计的厉害之处:粗看上去漫不经心、不动声色,实则步步都隐含杀招。
晏婴利用人性中喜欢攀比,及“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态,将三位将军带入了博弈之中。随后又利用君主的权威,堵死了将军们的退路,让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拿捏。
可怜这些将军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可在另一个战场上却走投无路,只能作困兽之斗。
他们可否有更好的对策?有没有全身而退的可能?
二桃杀三士
三位将军因何而死?春秋时期,齐景公手底下有三位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位据说都能赤手空拳和老虎干架的牛人,因威猛而天下闻名。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齐景公非要跟这三位将军过不去?
齐景公是一个很有忧患意识的君主,他隐隐约约觉得自己的根基已经不稳。
事实上,在他去世后,齐国大权就落入田氏手中。此后田氏一直把控着齐国,直至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册封田和为齐侯,田氏最终代齐。
齐景公所担忧的,就是崛起中的田氏和其他势力。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位将军就代表了三方势力:宗室贵族、权臣家族和军功阶层。
首先看公孙接。他姓公孙,在当时是贵族的姓氏。史籍《广韵》中有记载:“古封公之后,皆自称公孙。”由此得知公孙是诸侯后代的姓氏。
再看古冶子,他姓古。古氏家族本在周朝世代为官,后来西周灭亡后,古姓一支迁到了齐国,其后世子孙中有个名为古瀛的,成为了齐国大夫。而古冶子就是古瀛之子。
而田开疆身份更大有来头,他是齐国田氏家族的第六任族长。
张澍《补注本》记:澍案:《左传》无宇子三:开、乞、书。开字子彊,是为陈武子。
田开疆在外征战,为齐国开疆拓土,颇得人望;而他的弟弟田乞通过用大斗给百姓借米,小斗向百姓收税的方式,在民间收拢人心。
晏婴也对田氏家族感到很无语。他认为田氏家族以公谋私,收买民心,长此以往,齐国的国政早晚会被田氏家族所把持。
这三个将军后来拉帮结派,很可能是建立了某种联盟。如果任其发展,齐景公将会有被架空的危险。
齐景公的忧虑
来龙去脉还好齐景公是有为之君,在朝中很有威望。这是整个计划得以成功实施的前提。
一、行动准备
要同时削弱这三大家族,难度系数也是直冲天花板。
擒贼先擒王,齐景公打算先从三个将军着手。
1、实施方法
借故逮捕。这一招可能性不大,因为三个将军并没有违法乱纪的言行,抓不到什么把柄。
派兵围剿。直接派人将他们家一锅端如何?还是不行。首先是没有过硬的借口;其次春秋贵族家都有家兵,三个将军打仗都是一把好手,硬要围剿还不一定能得手。
派刺客去处理。什么样的刺客能和打死过老虎的猛人单挑?那不是去送人头吗?
晏婴找到了他们的弱点:“他们虽然都是勇猛善战、不惧强敌的勇士,但却不讲长幼之间的礼节。”
彼此不讲礼节,行为就会失控。
利用人性智取,这便是晏婴的突破口。
2、善后
就算能够成功干掉三个将军,或者引发三个家族间的矛盾。
但会带来新的问题:这三个将军可是军中的顶梁柱,要是把他们除掉了,接下来谁替齐景公打仗呢?
这个问题,晏婴早有准备。
他心中早有了一个合适的替代人选:司马穰宜。
晏子称此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后来齐景公召见他,和他谈论军国大事,非常满意,任命他为将军。
而司马穰宜也不负众望,带领齐军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并因带兵有方,被后世尊为“武庙十哲”之一。
有了这些谋划和准备,晏婴的计谋便可开始实施了。
替代者:良将司马穰宜
二、实施过程
晏婴很快找到了一个对三个将军动手的理由。
有一天,晏婴从他们身旁经过,谦逊地小步快走,而这三个人却不站起身来,非常失礼。
既然你们不讲礼节在先,就别怪我晏某人不客气了。
晏婴于是请景公当着朝臣们的面赏赐三位将军两个桃子,说:“你们三个人为何不按照功劳大小来吃这两个桃子呢?”
公孙接先说:“我公孙接曾经打败了野猪,又曾经战胜了正在哺乳的母虎。像我公孙接这样的功劳,可以单独吃上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分享。”公孙接说完就拿起了一个桃子站起身来。
田开疆接着说道:“我手拿兵器,接连两次击退敌军。像我田开疆这样的功劳,也可以单独吃上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分享。”说完也拿起一个桃子站起身来。
古冶子一看桃子没了,脸上有点挂不住。他生气地说:“我曾经跟随国君横渡黄河,大鳖咬住国君车驾左边的马,拖到河流中间,在那个时候,我不能在水面游,只有潜到水里,顶住逆流,潜行百步,又顺着水流,潜行了九里,最后找到那只大鳖,将它杀死。我左手握着马的尾巴,右手提着大鳖的头,像仙鹤那样跃出水面。渡口上的人看到这一幕,都极为惊讶地说:‘河神出来了。’仔细一看,才知道是鳖的头。像我古冶子这样的功劳,也可以单独吃上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分享!你们两人为何不把桃子交还给我!”古冶子说完就抽出宝剑,站起身来。
公孙接、田开疆见状说道:“我们的勇敢比不上您,功劳也及不上您,却在您之前拿起桃子而毫不谦让,这就是贪婪;既然如此贪婪,依然恬不知耻地活着,还有什么勇敢可言?”于是他们两人都交出了桃子,接着刎颈自尽。
古冶子看到这种情形,说道:“他们两个都死了,唯独我古冶子独自活着,这就是不仁;用话语去羞辱别人,吹捧自己,这就是不义;悔恨自己的言行,却又不敢自行了断,这就是无勇。话虽如此,他们两人若是同吃一个桃子,是恰当的。而我独自吃上一个桃子,也是应该的。”他感到很羞惭,于是也放下桃子,刎颈自尽。
得知三人已死。齐景公派人给他们穿好衣服,放进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礼埋葬了他们。
晏婴就这样花费两个桃子,就解决了国君的燃眉之急。
晏子之谋
“二桃杀三士”为什么能成功?细细分析“二桃杀三士”,可以发现,在看似宽泛的表象下,其实隐藏着一个异常精妙的局。
其中流程环环相扣,只要入局就非得跟着走。
第一步,设计一个相互比较的语境
实际上这第一步,已经被公孙接所发觉。
他说:“晏子果真是位足智多谋之人。这是他让景公考核我们的功劳啊。若不接受桃子,就表示自己不够勇敢。”
但就算发觉了也很难防备。
因为这是一个集体行为,你不参加就被孤立边缘化了。所以大家都参加,你也得跟着。
公孙接对此认识得十分清楚,如果不参加这次考核,就会显得不够勇敢, 被人看不起。
第二步,提供稀缺资源
三个人,却只有两个桃子,人多桃少。这样一来,就只有按照功劳大小来吃桃子了。
那也就意味着,没吃到桃子的人,成绩排末尾,成为集体中的loser。
这相当于被贴上了一个耻辱标签。
而三个将军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家族的荣誉而战。一旦没吃到桃子,成为了最后一名,那么这个家族都会边缘化。
到了这一步,将军们就不得不卯足了劲进行积极竞争。
既然第一步没有拒绝,那就要一直接受下去。
为了避免被孤立,将军们参与了考核;而为了再次被孤立,将军们不得不激烈竞争。
这一轮轮的,简直是在跑毒啊。
这让人感觉有点像某些商场的促销活动:特别推出节假日全场优惠,吸引你进去。然后这个也打折,那个也打折。你说你就是为打折才进来的,东西都打折了,还不都买一点?
于是这样那样越买越多,最后商场就完成了促销的阳谋。
第三步,设置防退出机制
相对而言,古冶子的武力值是低一点,所以他在业绩考核中排到了末尾。
眼看自己落了单,古冶子肯定是不服气的:凭什么他们两个都有桃子,就我一个没有呢?都是将军,凭什么一下子我就低人一等了?
现在古冶子有三条选择:
第一,干脆摆烂,认怂得了,我就是不勇敢怎么的?
但这显然不合逻辑。既然参与评比,当着大家的面,他骑虎难下,根本就没有理由放弃。
第二,不依不饶,继续去争到底。
古冶子可以继续争,但这样肯定就会与另两位将军产生矛盾。
第三,联合其他两位将军,破坏规则。
要么大家一起退出考核,大家大差不差,一团和气;要么改成所有桃子只奖励一人,剩下两人没得桃子也不会被孤立。
第一条碍于脸面不会选。第三条也没法选,因为大家改了规则,就属于抗旨不遵,给了齐景公以把柄,后面更难善后。
在强势的君权面前,古冶子退无可退,只能选第二条,继续争到底。
于是古冶子上头了,他拔出了宝剑,做出了要抢夺桃子的姿态。
第四步,导致团体出现内耗
古冶子都拔剑了,问题就摆到了另两位将军公孙接和田开疆面前。
他们也有四条选择:
第一条,和古冶子决斗。不是不服气吗?那我们就一决高下。
第二条,放弃桃子,让给古冶子。
第三条,大家都不要桃子了。
第四条,大家都不要命了。
如果选第一条,等于着了齐景公的道,公孙家被迫和田家与古家开战,齐景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选第二条,如果都不要桃子,就和第三条一样,属于抗旨不遵,违背君臣之伦,给了齐景公一个任意处置他们的机会。
看到没有,经过这样一番博弈,大家能且只能选择一起赴死。
这样做有诸多好处,是最优的选择:首先,三大家族不会因为两个桃子而产生矛盾,彼此内耗;其次,三位将军用自己的死证明,他们是被这个计谋逼死的,罪魁祸首是齐景公。
这样三个家族虽然痛失了领军人物,但是势力无损,不会伤及元气。三个家族不仅不会内耗,反而会更加团结。
这个阳谋让普通人选,多半会因利益分配不均而产生矛盾,并进一步陷入彼此嫌弃甚至仇恨的循环中。
可见三位将军的格局还是挺大的,他们的死亡虽然令人惋惜,但以身破局仍彰显出了超凡的勇气和智慧。
三位将军以死抗争
在现实中的应用古人的言行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现代人肯定不会将家族利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
但二桃杀三士依旧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甚至还产生了经典案例。
一、“二桃杀三士”的底层逻辑架构
这个计谋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基于一个关键点:利益。
如果三将军都是纨绔子弟,日常都是摆烂。那他们能不能上当都难说。正是因为眼前的利益和荣誉感,让他们不经意间就被带入了局中。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也许阳谋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利用了趋利避害的人性。
先是用害怕被孤立和边缘化的心理,将对手引入局中。然后用不均衡的利益分配,让害怕被边缘化的对手们彼此争斗,产生矛盾。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样用计者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利。
二、现实经典案例
2004年,我国进行第六次高铁全面提速。
然而,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西门子坐地起价,妄图以高价出售技术。
谈判一时陷入僵局。
中方谈判小组召开会议商讨解决方案。据统计,德国西门子是当时世界高铁技术的龙头,但还有三家企业同样有实力能进入备选行列: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庞巴迪和法国阿尔斯通。
但另外三家企业也和西门子站一边,都不愿意转让核心技术。
某位谈判员提出了一个新思路:“不如玩个‘二桃杀三士’,看看他们有何反应。”
于是,中方谈判小组决定采用“二桃杀三士”的方法。所有企业要向谈判小组展示他们的技术实力,然后谈判小组将根据企业所提供的信息和技术水平来评估它们的实力。只有表现最出色的两家企业才会被选中。
铁道部发布了一则竞标公告,其中包括两个条件:
1. 参与竞标的公司必须是中国公司。
2. 参与竞标的中国公司必须有国外拥有成熟技术条件的企业支持。
这样,选择两家公司,扩大了选择面。如果还不被选中,就相当于被市场边缘化。
为了赢得巨大市场,并且提升业界影响力,阿尔斯通、川崎重工和庞巴迪迅速采取行动,他们纷纷与中国企业签订了合同,并降低了列车的单价。而西门子则仍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立场,不为所动。
最终,法国的阿尔斯通中标,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而西门子的股价因此暴跌20%,谈判团队由于无法面对德国国内指责而选择集体辞职。
因为过于经典,这个谈判也被斯坦福大学列为商业谈判案例。
利益分配的难题
当然,在生活中,对“二桃杀三士”的应用也是比比皆是。
比如电视剧《繁城之下》中,夏捕头用计打压曲三更。蠹县空降了一个夏捕头,为了立威,先是将所有捕快以“不作为”为由打了一顿板子。
夏捕头为了分化这些捕快,以便更好地调遣他们,便进行了区别对待。在知道曲三更之前刚取消了协助捕快们调查办案的访行打行,夏捕头便限期五天要求捕快们办结一批陈案。并在捕快们办案之前再打了一顿板子,可独独没有打曲三更。
这样的指向性就很明显了。没了访行打行,五天办案显然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到时候还得挨一顿板子,而可气的是曲三更既没挨打也没被布置任务。这种区别对待,让捕快们认为是曲三更害他们挨板子,于是将对夏捕头的怒火转移到了曲三更身上,一起将曲三更暴揍了一顿。
这种区别对待,就是“二桃杀三士”的一种延伸。而作为领导的夏捕头,既成功树立了威信,也将大伙对他的不满转嫁给曲三更,可谓是十分巧妙。曲三更则成为冤大头遭遇了不公,而这也促使他下决心反击夏捕头。
而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心思缜密的人,也有选择性地赞扬周围的人,赞扬一些而不赞扬另一些,轻轻松松就能够构成了一个简易版的“二桃杀三士”,无端就能挑起纷争,自己则从中谋得利益。
晏子的计策固然精妙,三位将军的抉择同样智慧而悲壮
结语:一次颇为成功的阳谋有人认为晏婴的这次阳谋最后并没能成功,因为三大家族并没有因此衰败,最终田氏还是代了齐。
但我们不能用结果来倒推效果,这个阳谋成效还是很突出的:
1、齐景公达成了削弱三家的效果。
2、明面上无损于齐景公的道义,因为这是三位将军自己的选择嘛。
而三位将军的选择其实同样精彩:
其集体自尽的行为可看作是将军们在齐景公的算计和进逼下,一次壮士断腕。同样充满勇气和豪迈,令人敬佩。
站在上帝视角来看。这实际上是国君和三大家族相互妥协,国君不再继续追究和打压,而三大家族损失了领军人、稍有收敛,并得以保留了实力。
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君臣双方形成了某种微妙的权力平衡。
三大家族虽然严重受挫,但是未来还有发展机会。
如果齐景公的后代强势点能干点,接着按照他这个思路,对三大家族持续削下去,很可能能够强化君权,坐稳王位。至于后来田氏代齐,那只能说是齐景公后人能力和运势不佳,人算不如天算。
所以,“二桃杀三士”能否算是成功的阳谋,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