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域高原,他为牧民送去了温暖

最高人民法院 2024-10-08 15:18:38

图为牧民为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援派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的法官张玉标赠送锦旗。资料照片

五月初的日喀则,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上,漫天飞雪,乱石凸起的河谷中,一辆警车颠簸前行。4个多小时后,一座蓝色板房映入眼帘。

“终于到了!”

这是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援派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的法官张玉标前往牧区执行时的场景。

今年3月底,正在执行现场的张玉标接到上海法院援藏的通知,短暂思考后,他决定奔赴“远方”。

援藏历程中,一起简单的牧区执行案,让张玉标深感沪藏两地法院执行工作的差异和西藏执行工作的不易。

“那天,我们去执行时刚好在下大雪,4个多小时的路程,我原想着赶到孜许乡政府时可以在乡里的集市吃中饭。”

然而,到了乡政府所在地,眼前的一幕让张玉标一行大吃一惊:乡政府坐落在山坡上,外墙上的数字显示“海拔4822米”,这里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集市,附近屈指可数的几间店铺都大门紧闭。

“这个乡全是牧区,近1000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只有700多人,连一棵自然生长的树都没有,人烟稀少,没有商业。”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告诉张玉标。

张玉标一行在乡政府“搭伙”填饱肚子,做完调查,继续驱车赶往被执行人处。从公路到放牧点没有铺装路,七八公里的路程只能沿河谷前行,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蓝色板房内,床铺边堆积着牛羊饲料,几平方米的空间里,主客都围坐在炉边,牧民兄弟朴实的脸庞沾满尘土,有些局促地看着法官,因为刚从山上放牧回来,裤脚不断滴着融化的雪水。

眼前这位牧民就是被执行人,不久前他打了一只獐子,獐子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牧民被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经法院审理后,判决他承担非法捕猎、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造成的生态资源受损费用3万元。通过调查,张玉标了解到,他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两个儿子要抚养,为了饲养牛羊,还有8万余元的贷款。在翻译的帮助下,张玉标得知,牧民这次上山放牧已经十多天,晚上就在山上搭帐篷居住,吃随身带的糌粑和干粮,徒步翻越几个山头……

望着牧民兄弟的脸庞和窗外的雪山,张玉标陷入沉思,他在心里默默地算了一笔账:一只羊两年出栏,卖1000元,要卖30只羊才能付清3万元;一头牛四到五年出栏,卖1万元,需要卖三到四头牛。经过一个冬天,牛已经瘦骨嶙峋,要夏天水草育肥后才能出售。去年一年,他们只卖掉一头牛。贷款已临期、购买饲料、生活费用、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生活的压力层叠而来,即便这样,接到执行通知后,他也已经履行了2万元。

“我们从村委会了解到,其实被执行人这家人平日淳朴老实,犯错之后,用自己的事例向村民宣传动物保护。已经履行的2万元,还是向村长借来的。面对剩余的1万元,他也整天愁眉紧锁。”

想到这,张玉标心里一阵难过:一边是刚性判决,一边是困难群众,怎样在保障公平正义的同时让执行更有温度?

经过几昼夜的焦虑后,张玉标忽然想起一家有过工作联络的慈善机构,他立刻联系对方,并详细提供了牧民的情况,对方表示愿意给予牧民一定生活帮助。

很快,该机构为牧民筹集到捐助。牧民激动地握着张玉标的手,眼含热泪用藏语表达着什么。

“虽然我听不懂,但我从他颤抖的声音里,能感受到牧民兄弟溢于言表的感激之情!”

“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张玉标有着自己的答案。与此同时,他也被一代代援藏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深深地感动着。“这里的法院人,很多是从全国各地而来,与父母妻儿分隔两地,在西藏一待就是几十年,从‘援藏人’成为了‘西藏人’。”

“无数感动的瞬间持续给我一种温暖而坚韧的力量……我想,最崇高的意义往往在于最平凡的坚守!”张玉标在援藏日记里这样写道。

来源:人民法院报·2版

记者:张巧雨丨通讯员:张硕洋

责任编辑:盖峰|联系电话:(010)67550827 | 电子信箱:pinglun@rmfyb.cn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