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还是来了,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芯片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该法案明面上是为了发展美国半导体产业链,实际上背后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遏制中国芯片发展。
在如今这个时代,芯片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汽车,国防等领域。可以这么说,谁掌握了最先进的芯片技术,谁就能在各个领域取得领先,从而赢得市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以手机行业为例,三星即便没有了中国市场,依旧牢牢占据全球第一,原因就是有自己的芯片,而且技术很先进。苹果一年发布一款手机,却稳居第二,也是有自己的芯片。
我国半导体产业起步虽然比较晚,但有一些企业重金投入,有了飞速的进步,其中的代表就是华为。华为自主研发设计的海思麒麟芯片,让华为和荣耀手机销量持续攀升,在国内市场将苹果压制到第五名,在全球市场,超过了苹果,紧追三星。
海思芯片除了自用,还出售给其它客户,曾一度拿下50%的国内市场,发展势头不容小觑。然而,华为在芯片领域的逐渐强大,让美国感到恐惧,于是很快把华为列入了实体清单,高通等不能把芯片卖给华为,而台积电也不能给麒麟9000代工生产。
芯片是一个投入资金大,回报周期长的高门槛行业,一直以来,很多国内企业根本没想过自研芯片,完全依赖购买。所以,过去几年我国芯片进口保持很高的增长。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进口从2017年的3770.3亿个上涨到2021年的6354.8亿个,4年增加2584.5亿个。
过度依赖进口,非常容易卡脖子。所以在芯片规则修改后,“国产替代”热潮开始在国内兴起,国内企业纷纷开始自研芯片,来降低对进口芯片的依赖。华为虽然没有了麒麟9000高端芯片,但没有解散海思团队,反而加大投入,相继推出驱动芯片、电视芯片以及汽车芯片,进入更为广泛的领域。
此外,小米、OV也开启了自研芯片,相继推出电池管理芯片、快充芯片以及影像芯片。一向被嘲讽为组装机的联想,都表示要投入3亿元搞芯片研发。还有阿里巴巴、格力等巨头都纷纷进入了芯片行业。
原来压根不考虑国产芯片的企业,也开始寻求“国产替代”,让国产芯片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发展。
经过国内企业的齐心协力,如今出成绩了。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芯片进口总量为2796亿颗,同比下滑10.4%,减少了超290亿颗。进口芯片大幅减少,意味着“国产替代”有了成效,逐步减少对美企芯片的依赖。
在电脑芯片上,长期被美国英特尔和AMD垄断,如今我国龙芯、兆芯、飞腾等芯片企业纷纷崛起,已经获得了不少市场支持。在汽车领域,恩智浦、英飞凌等外资企业占据市场主要份额,如今像华为等国内厂商大举进入,取得不错的成绩。
国产芯片的崛起,自给率不断提高,进口减少,外媒都表示结局已经可以预见了,美国限制出口,修改规则,只会让美企的损失更大,激励我国芯片自主研发。
不过,美国似乎没有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新通过的芯片法案,投入2800亿美元发展美国半导体产业。补贴在美国建厂的半导体企业,并限制它们在中国大陆新建或扩大先进产能,还力图组建“芯片联盟”将中国排斥在先进半导体产业外。
其实,倪光南院士早就呼吁企业放弃幻想,他表示核心技术更是买不来、换不来、求不来的。这几年美国持续不断的打压行为,更是让国内企业警醒,依赖芯片进口,随时都可能被卡脖子。
降低进口,提高自主研发,已经是迫不及待。据了解,目前国内芯片每个月产能已经达到了300亿片,这是一个值得庆幸的事情。国内芯片企业在快速崛起,在刚刚公布的全球半导体市值百强企业榜单中,中国企业有53家入围,占比超过一半。
芯片产业本来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需要各国分工协作,但美国却想搞封闭垄断,只会催发其它国家加快自主研发。欧盟已经计划投入230亿欧元来进行芯片制造,俄罗斯也表示要投入重金进入芯片制造领域。
我国目标是到2025年芯片自给率提高到70%,从目前的环境来看,时间要提前了,因为国产芯片会越来越多。美国限制打压的结局已经很明了,只会起到反作用。
华为表示未来三五年,必定会有非美技术的芯片产业链出现。所以,对于芯片法案我们也不用担心,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正好可以加快减少对美企芯片的依赖。
数字财经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