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五年三月(227年4月),蜀汉丞相诸葛亮从成都移驻汉中,与汉中都督魏延商议北伐之策。而魏延就在此时提出了著名的“潼关奇谋”,提议直取潼关以夺取关中。如果诸葛亮采纳此计,蜀汉北伐能否成功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魏延策略
建兴五年(227年),汉中太守魏延向北伐总指挥诸葛亮献上北伐妙计,这就是“潼关奇谋”。
而魏延策略的要点是:策反曹魏魏兴太守申仪和新城太守孟达,自己率一支偏师走魏兴的库谷道或领近武关道夺取潼关,诸葛亮率主力越过秦岭攻打关中;接着魏延据守潼关抵御曹魏从洛阳等地西进的援军,诸葛亮则尽快夺取关中并支援自己,使得蜀魏形成隔黄河对峙的局势。
申仪和孟达都是蜀汉叛将,在曹魏不受信任,且家属还留在成都为质。因此魏延认为策反申仪和孟达的机会很大,只要二人投蜀,那就不可能再反复无常的又投曹魏,只能一心一意支持蜀汉。况且申仪和孟达都是重利轻义之人,只要能保持在本地的影响力,跟谁都不是问题。
二,诸葛亮执行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执行魏延的谋略率主力北伐,那他为了尽快与魏延汇合,就不会走祁山道夺取凉州,而是走更靠近长安的褒斜道或傥骆道直取关中。
而关中自董卓之乱后长期遭受战乱,人口大减,就连长安城也被毁坏严重,所以诸葛亮出其不意的夺取长安并不困难。而凉州本就地方偏远,曹魏在那里也没有多少驻军,那凉州魏军肯定不敢支援关中,只能选择固守待援,这也便利了诸葛亮直取关中。
魏延的偏师可能走库谷道或武关道袭击潼关,而库谷道在魏兴郡内,申仪可以为魏延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武关道在魏兴郡旁边,距潼关更近,申仪可以出其不意的袭取武关,但魏延的战略意图有泄露危险。毕竟武关被袭会增加曹魏的警觉,让他们加强对潼关防备,导致蜀军更难夺取潼关,所以魏延到底是走库谷道还是武关道船长无法确定。
始,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魏略)
不管魏延走库谷道或武关道,蜀军夺取潼关都是比较容易的。毕竟曹魏自刘备死后一直轻视蜀汉,认为其不会对自己构成巨大威胁,所以魏军主力主要部署在对付东吴的淮南,而雍凉没有多少驻军。
三,局势走向
诸葛亮夺取长安后,主要任务就是巩固对关中的控制并支援魏延固守潼关。而雍州十郡见长安已失,肯定会大部分倒向蜀汉。所以雍州刺史郭淮会带着魏军退守雍凉交接处一带,等待来自中原的魏军援军。
魏明帝曹叡得知雍州丢失,会派曹真都督雍凉并带军西进增援。而魏军进兵有三条道路,一个是走北路从蒲津渡渡过黄河,一个是中路直接从潼关西进,一个是南路走武关道从蓝田入关中。
而诸葛亮与魏延的应对之策是诸葛亮派赵云驻守蒲津渡对抗北路魏军,魏延守潼关对抗中路魏军,申仪与孟达守武关对抗南路魏军。
由于潼关是进入雍州的最快通道,所以曹真带领的魏军主力肯定会从中路进军。而南路魏军可能是荆州都督司马懿带领,北路魏军则是征西将军张郃所部。
因此蜀魏之间战争胜负的关键,是看魏军能否突破蜀军防线,与郭淮的雍凉魏军汇合。同时诸葛亮对雍州地区的整合也很重要,只要诸葛亮将关中变成蜀汉的后方,那蜀汉与曹魏维持长久的对峙就不成问题。
另外孙吴的参与也很重要,毕竟曹魏的实力在三国之中最强,即使蜀汉取得关中其实力也远弱于曹魏。因此孙吴参战明显利于蜀汉,而只要诸葛亮稳坐关中,那孙吴肯定会趁机北伐,牵制司马懿所部魏军。
而司马懿城府极深,狡诈多智,申仪和孟达加在一起都不是他的对手,如果吴将陆逊出手,那他与司马懿不相伯仲,蜀汉就不用担心南路魏军。至于北路魏军张郃应该和赵云棋逢对手,所以不用忧虑。
唯一担心的就是中路魏军,毕竟曹真是名将,在街亭之战重用张郃击退马谡,陈仓之围前重用郝昭使得诸葛亮无法攻破陈仓,能力不在诸葛亮之下。因此魏延对曹真船长很难判断谁输谁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魏延胜,曹真无法突破潼关,那蜀军北伐获胜不是问题;曹真胜,魏军突破潼关,那蜀军北伐自然失利。
信死的更快,蜀汉只有几万兵,你去打长安城,魏支援过来包饺子全歼蜀汉,刘备把蜀汉家当败光了,诸葛亮无人无将无兵可用,不然凉州早拿下了,后期蜀汉和东吴真的没人可用了,朝堂混乱,将政不合,
要想真正意义上兴复汉室,应该用点奇谋,老诸过于保守稳重了
废物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