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金融市场的稽查执法力度继续深化,整治金融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也一直是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
据柒财经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截至10月16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已披露的罚单中,涉及银行业相关机构的罚单有1571张,合计罚款金额约11.87亿元。
另据统计称,中国银行业2023年一整年共收到罚单超23亿元。以此来看,虽今年还有两月余结束,但整体罚单金额较上年趋势上有所减少。
那么,今年以来的超1500张罚单中,银行业又集中在哪些问题上被罚?进而又折射出什么问题呢?
信贷违规是“重灾区”
2024年以来,截至10月16日,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已披露的罚单中,涉及银行业相关机构的罚单有1571张,合计罚款约11.87亿元。其中,贷款业务违规是“重灾区”。
具体而言,因贷后管理不到位,银行在贷款发放后未能有效监督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导致资金被挪用被罚的金融机构较多,且金额不少。
就10月份而言,12日,石家庄市栾城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因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140万元。
同样是贷后管理不到位,而因银行未能确保贷款资金按照约定用途使用,导致资金流入非指定领域,如股市或房地产市场被罚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8月12日,因个人贷款资金流入股市等,江西永新农商行被罚120万元;同月,浙江萧山农商行同样因这一原因被罚450万元,两名责任人被警告、罚款。
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被罚的,仅10月份就有井冈山九银村镇银行、遂川洪都村镇银行分别被罚60万元、100万元。
更早的1月份,邮储银行浙江省分行因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挪用入股市和房市等18项违法违规行为,还曾被重罚645万元。
金融机构在贷前就出现违规被罚的也不在少数。最近的一次为兴业银行深圳分行,其因违规发放个人消费贷款被罚50万元。
此外,农业银行安阳分行因贷款“三查”不到位等被罚80万元;都江堰金都村镇银行因违规开展同业业务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融资等,被罚没450万元。
整体而言,就违规贷款业务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责任人合计收到的罚单超3000张,处罚金额合计超7亿元。被罚机构涉及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农商行以及农信社等。
监管、机构、技术需形成合力
实际上,于银行业而言,贷款资金用途、流向的监控一直是令其“头疼”的问题。而这恰恰反映出银行内部审计和合规管理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
有业内人士表示,信贷业务是银行最基本的业务,其数量多、办理频繁、流程较长,因此容易触及合规问题。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分析称,部分银行在内部审计和合规管理上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导致贷款审批流程不严谨,进而出现违规现象。
部分银行将业绩指标作为主要考核标准,员工为了追求业绩而忽视合规性,采用不当手段推动贷款业务。此外,银行信贷业务同质化问题严重,一些银行可能会在风控上有所松懈,以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导致违规现象增多。
业内人士表示,从自身而言,银行业等金融机构需要强化内部控制,严格执行贷款审批流程,确保贷款资金用途合规。同时也要提升合规意识,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的风险合规意识,避免过度强调业绩而忽视合规性。
另一方面,在银行业们跑步加快科技转型之际,也应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加强贷款资金的监控,及时发现和预防违规行为。在社会上,形成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技术服务商等多方合力共同促进信贷业务合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