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拾记》(连载)
编者按:《人民公社拾记》是故乡山东省临朐县傅光永同志精心创作的乡土文学精品。傅光永同志在临朐县长期担任县和乡镇(人民公社)领导工作,亲自参与并实践了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建设工作,曾经担任亚洲第一浆砌石连拱大坝---九山淌水崖水库工程的总指挥,任职农村工作数十年。作者怀着对临朐人民和临朐土地的热爱,以精致、鲜活、朴实的文字,记述了人民公社体制下的临朐农村的真实生活、乡土风情和百姓故事,这是具有我故乡特色的临朐故事,是记录和再现故乡临朐县人民公社生产、生活和艰苦奋斗的开山之作,也是全国同领域、同题材的上乘之作,是一部记录以临朐人民为代表的山东人民在齐鲁大地上社会主义初期建设的《创业史》。
为让更多的人了解那个时代临朐人的思想感情、生产生活、民俗风情,以及老一辈临朐人艰苦奋斗的创业故事,激励临朐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弘扬沂蒙精神和淌水崖精神,传承优良传统,以蓬勃昂扬的姿态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开拓进取,砥砺奋进,征得作者同意,从今天开始,特以连载的形式把《人民公社拾记》奉献给大家。
《人民公社拾记》连载之十四
大 队 长 · 栽 果 树
傅光永
正文连载,接上期,敬请阅读:
下山时,如同一群蚂蚁大搬家,大筐小篓还有布口袋都装得满满的,三五天的时间松球就塞满了教室里的各个角落。打开教室门,一股清爽的松香味迎面扑来,给人以精神倍爽的感觉;把松球填进炉子点起火,蓝烟在教室里盘旋,松香味就浓烈起来,教室里暖洋洋的,松香味把孩子们的棉衣都熏得透透的,臭鞋臭袜子的臭味都被松香味淹没了。
树长高长大了,社员们收获了封山造林的果实,同时也支援了国家和集体建设。煤矿井下支护巷道最缺的是槐木杆子,到了冬天大“解放”车从林场里拉走一车又一车码得整整齐齐的槐木段,集体增加了收入,支援了国家建设。上世纪70年代初,公社举全社之力修建淌水崖水库,公社也穷,没钱买木材,村里就贡献了一千多立方槐木杆子。一根杆子一棵树,一方木头近百棵树,一千多方就是近十万棵树,这实在不是一个小数目。
老宋对大伙说:“公社修淌水崖水库是大工程,我们村挨得近受益大,理应多贡献!我也知道把树卖了能变成钱,可钱花了就没了,修好了水库,我们年年粮油丰收,那是造福子孙的大工程。再有,即便是修水库我们不受益,上级号召作贡献,那也不能有半点含糊。远的不说,解放前的1942年,天灾人祸使我们村成了无人区,村里的人死了过半,有十几户人家都死绝户了。人死了没人抬,不是没人抬,是没力气抬。1943年我们村得解放,是共产党给我们送来了救命的粮食和种子,派来了医疗队,还帮着耕地种庄稼恢复生产,救了我们全村。要是没有共产党,没有共产党领导的政府,我们村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我们不能忘了本!”老宋把道理讲清了,大家就信服。
栽果树
人民公社成立的时候,社会上就广泛宣传,说“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人民吃穿不愁;共产主义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饭穿衣不花钱,饭后一个苹果”。这话老宋记得清楚,他和村干部们说:“得栽苹果树,要不然,到了共产主义还指望找别人要苹果吃?”
说干就干,他托人从烟台请来果树技术员,一口气种了近200亩苹果树。为了少占粮田,果树都栽在了荒坡上,全村200多名整壮劳力整整干了一个冬天,开挖出了上万个两米见方,深一米多的果树坑,果树坑里填了好土和杂肥。
果树栽在山上,往山上运土肥全靠肩挑人抬,很费力气。大队长琢磨了几天之后说话了:“活人还能让尿憋煞!在山上开石头、打墼盖猪圈,一片果园盖两间,养几头猪,苹果树下种地瓜和大豆,收了瓜豆当饲料。让猪把粪蛋子送到地头上。”林业队的人照做了,在果园里建了猪圈,在果树下栽种地瓜大豆,这在全公社是第一家。生产效率的提高离不开当家人的智慧谋略。
几年后,社员们分到了苹果,有人开玩笑说:“大队长就是有眼光,还没到共产主义社会呢,苹果早吃上了。”当然,还没达到“饭后一个苹果”的水平,社员们分到的苹果都是等外品,够等级的都装进大篓子交售给国家了。
每到交售苹果的时候,老宋的脸上堆满笑容:“我们的苹果个头大,品质好,说不定毛主席、周总理还能吃到我们的苹果呢!”往车上装苹果篓子的时候,还特意数着:这篓子最好的给毛主席,行不?这一篓子给周总理。然后对着大队办公室墙上的一溜“伟人像”,把毛、刘、周、朱、陈、林、邓数了个遍,一人一篓子。听到这些,大家伙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是呵,一个人,一个生活在社会主义集体大家庭的人,讲其幸福,不只是吃穿无忧,对国家有了贡献,有了比别人更大的贡献,这才是最大的幸福和光荣!
当年,大队办公室的正面墙上贴着五幅伟人像,少不懂事的我很疑惑,为什么不给前边留大胡子的四位伟人送苹果呢?大人说:“他们都逝世了。”由此,我长了一个见识,伟人死了叫作逝世。
秋天收摘苹果的时候,我们小孩子是绝对不能靠前的,怕孩子们嘴馋偷着吃,其实大人也未必不偷着吃。但孩子们有与摘苹果相关的活,大队会安排大人领着一群学生上山割羊胡子草。
羊胡子草成丛成片生长,叶子长而柔软,交给国家的苹果得装篓子,篓子的底部和周边得垫上一层羊胡子草。这活有意思,孩子们都高高兴兴地涌上山,镰割手拔,一人一大捆羊胡子草背下山。
一群孩子形成一支长长的队伍,犹如一队骆驼负重下山,欢声笑语漫山回响。起初,有体弱的孩子脚下失重,连人带草捆滚了一段山坡,其余的孩子感到有趣,纷纷效仿,一会儿排成队列缓缓下山,一会儿故意“脚下失重”滚一段山坡,有趣极了。我从小就胆小,不曾滚过。
割来了羊胡子草,十分郑重地交给管事的,然后充满期待地望着大人拎着筐子进了果园。不一会儿,一筐子苹果摆到我们面前,我们在裤子上擦着手,久久不肯伸出来,颇有些孔融让梨的意味。终由大人来分配,一人奖给一个。奖励的苹果自然也是等外品,甚至是“落蛋子”(落在地上还没成熟的苹果),孩子们也知道好苹果要交国家,孩子们多么想听到毛主席周总理吃过我们村苹果的喜讯呢!
“落蛋子”苹果有什么不好呢?孩子们拿到苹果后,都舍不得先吃,攥在手里,手心出汗;放进口袋,口袋沉甸甸。实在忍不住了,咬一口,好像吃到的不是苹果,更不是“落蛋子”!而是天上的仙果,又鲜,又甜,又解馋。在孩子的心目中,大队长的形象更高大了。
说来挺有意思,时过五十年后的今天,只要拿起苹果就想起我们村北山坡和大西沟的苹果园,“红香蕉”苹果,个大色红,香味浓郁,拿一两个苹果放抽屉里,满屋香味;“青香蕉”苹果宝石般翠绿,咬一口甜得透心;“大国光”“小国光”苹果,晚秋收摘,自然存放到第二年麦收还是脆的。总会想起大队长给毛主席周总理“送”苹果的事,心里热乎乎的。人们对领袖的敬仰是多么的真诚实在!
办 学
老宋从小受苦,没上过一天学,深为自己没有文化而痛苦,因此,他当上村干部以后,就下定了决心办学校,让村里的孩子们上好学。
第一处小学的教室是没收地主家的,村里人称之为“大北屋”。打土豪分田地时,有一位村干部想要这所房子,还有另外几个头面人物也眼馋这所房子,也有人为了讨好,撺掇着老宋要这套房子,第一处小学的教室是没收地主家的,村里人称之为“大北屋”。打土豪分田地时,有一位村干部想要这所房子,还有另外几个头面人物也眼馋这所房子,也有人为了讨好,撺掇着老宋要这套房子,这毕竟是那时全村最好的房子:正房一排五间,地基石一色的青石块,八面动了细钻,方方正正,严丝合缝;过门石和窗台石更是经过了精雕细刻,龙飞凤舞;大门大窗,一色的柏木材料,窗棂雕刻,别具一格,线槽清晰,镂雕仙桃葫芦,栩栩如生;双梁粗檩,一根檩条就得两人抬。老宋几天不表态,突然有一天说话了:“‘大北屋’谁也别惦记,留下给孩子们当学堂。”我的小学一至三年级就是在“大北屋”读完的。“大北屋”是够大的,“大北屋”作为一口教室,装下了全村一至三年级二三十个学生。后来才知道这叫复式班。老宋从公社要来了一名公办教师,村里配上了一名代课教师,是拿工分的。村办小学正儿八经地在“大北屋”开课了。
===================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次连载
作者简介
傅光永,山东省临朐县九山镇褚庄村人,曾任九山公社党委常委兼淌水崖水库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沂山乡、五井镇党委书记,县外经贸委主任、临朐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县政府党组成员,退休后任县关工委副主任,著有作品《人民公社拾记》。
来源:乡土临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