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30岁之前的影子,才叫人生

寄翠谈商业 2024-03-24 20:23:39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一段话,原话挺啰嗦的,大致是说:“大部分人在30岁上就死去了,他们只是重复30岁之前的影子,此后的余生都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看到这段话时,我正好30岁,转业手续都还没办呢,吓得我书都掉地上了。震惊之余害怕极了,30岁之前我一直在部队服役,外面的社会几乎一无所知,根本看不懂人情世故。

也就是说,我的人生其实是从30岁开始的,比别人晚了至少10年,这不等于说我这刚开始就结束了吗?

我肯定不甘心啊!这段话把我吓坏了好几年,现在都还是管用的。

不用算,指望一夜暴富、逆袭的机会,四舍五入等于零。

转业的时候正好赶上孩子出生,赶紧买房买车,把家安顿好之后,已经没存款了,不敢认命,只能一边干一边学。整整五年,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出差的时候也一样。五年后又去浙大读了个在职研究生,差点成为学霸。

直到现在还是不敢松懈,人家好歹还有30岁之前的沉淀,而我30岁之前是一片空白,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对我步入社会的生存技能基本帮不上啥忙,我连怀疑人生的资格都没有,不努力肯定是不行了。

做事拼有个好处,就是学得快,啥事都愿意多干点,很多事情刚碰到就头皮发麻,心想这我不会干啊。

想归想,总得硬着头皮上,偶尔吃点亏也无所谓,想要做大事,耍小聪明肯定是不行的。

发自内心地去做本职工作,慢慢地才发现自己在不断突破,一点点消除心中的“30岁魔咒”,这大概就是不敢认命吧。

开号写文章其实是我另一种不认命的做法,算是20多年读书养成的延伸。

这几天坐电脑面前,发呆半天也写不出来,看看国际时局又没啥特别值得写的东西,干脆就一直在看书。

我问过几个百万级的大佬有没有这种感觉,他们说经常写不出文章是常态,就跟影子一样,越是拼命想摆脱,越是随形如影,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专利”。

我眼珠子都瞪圆了,没想到大佬也会有身体被掏空的困境,写完文章之后的虚脱感,在脑子一闪而过的想法不足以支撑起一篇好文章。

看来这是一个共性,很少有人能单独做到一天一篇好文章,就是专职的也不全能做到。

多数情况下,人的精神状态和思考活跃度并不受自己控制,有时候灵感来了,或者受到某些启发,一晚上我就能写出4000多字。

整条逻辑线和论据非常完整,不停地从脑子里迸发。

这种感觉非常爽,比在健身房挥舞我的肥肉还要酣畅淋漓。

但这种超爽的状态特别稀缺,可遇不可求。

每写一篇文章,我都要看30000字以上的资料,基本每天都要看书,查阅论文、刊物文献也是家常便饭的事情,深度思考一番,这个过程非常耗时间。

写出来只是最基本的操作,把故事讲好,写出生动才是关键。

几乎没有文章是一气呵成的,这玩意就跟挖金矿一样,一气呵成的概率极其低,想要出精品就得靠雕琢。

开个公众号写文章这种事情稀松平常,其实隐形的门槛高到天际。

第一个困境就是要有超大的知识储备量。当然查阅水平也很重要,需要不断补充。三观还得端正,不然早晚被封号处罚。

这个基本功没个十年、二十年,一般人是没办法坚持下去的,好比木柴都不够,怎么烧火炒菜?

第二个困境就是写什么,怎么写。千百万级的大V也不例外,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学习、模仿,在公众号之前是BBS论坛、博客、微博,还有各种贴吧,不停地看别人写的东西,学习积累没有捷径可走。

刚开始写的基本不耐看,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这也就是为啥我没有勇气回看2021年之前写的文章,怎么看都会脸红,虽然大部分选题还算不错、论据还算充分,但感觉文笔幼稚,逻辑线也不严密,有时候观点不是残缺的,就是有错的。

自我感觉太不好了,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够努力。

其实不是,写作水平是靠磨炼出来的,偶尔出几篇爆款文章,也是纯属运气,或者说是当时的状态不错,比如写《演员总统的乌克兰悲喜剧》《中国忍无可忍时先打印度,还是先解决台海?》,阅读量均超过23万人。

几千条评论波涛汹涌,吓得我好几个晚上睡不踏实,还真没见过这种架势。

等到我把整个2021年写完以后,已经写出100多篇文章,这才发现文笔有了些进步,略微成熟,能把故事写得有趣了,构建出更完整的世界观,渐渐有了相对独到的见解。

从今年的发文来看,越来越多的读者认可我的写作风格、思路和逻辑水平,基本上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但压力感在加重。

期望越高,越是惶惶不安,越怕自己江郎才尽,要求每一篇文章都是超级好看的精品,这显然不现实,谁也做不到。每个读者对文章的解读也不一样,完全不同的感受,要不然百万级大V早就消灭这种恐惧感。

我并不拘泥于一个领域,军事、经济、政治、外交、财经、商业都是相通的,没有谁是独立存在的,况且十几年的军事外交经历,在现在看来相当宝贵。

比如,什么是外交?简单点说,就是两国争取各自的利益最大化,你来我往拉锯战,对外交往、交战。

有的国家就是个流氓,满脑子想的就是怎么抢劫他国,跟他们打交道就是对抗多一点;有的国家就是个君子,满脑子想的是贸易,搞基建也是贸易,但也不是好惹的,平时唠唠叨叨,一旦出手就从不空着手回家。

我记得2017年的时候,李克强总理正在满世界推销中国高铁,挨个访问发达国家,高铁这东西一般穷国家也造不起,忙起来他就吃盒饭对付一顿。

你说堂堂一大国总理,干起了超级推销员的活儿,这不就是把商业经济、政治、外交、国际贸易都融会贯通嘛,发挥出超级大国的影响力。

作为一个常年在外交岗位上跑腿的老兵来说,现在成了一个兼职的野生博主,也需要融会贯通。

写文章跟专职工作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不管干什么都需要打怪升级,经验积累靠付出时间,不少公众号作者主动找我交流,问我有没有捷径。

我也想一夜暴富啊,可惜这样的机会并没有,都得靠沉淀,质变之前一定是靠量变的。

头十年我有做笔记的习惯,写下很多东西,竟写满十多个本子。这样做有个非常明显的好处,依稀记得又想不起的东西,随手一翻本子就能找到。

手机、电脑都能做电子文档,主要看个人习惯,我比较倾向于纸质的书和笔记本,这种用手触摸的质感,非常带劲,经常让我进入忘我的境界。

突然想到的闪光点,一般在手机里记录下来是最方便的。

但主业工作和写文章又有本质的不同,经济效益没法比。

写文章顶多算副业,其实副业都算不上,能挣钱的才叫副业。

很多人私下问我,写公众号文章能不能挣钱,一般我不劝退也不鼓励。因为这玩意纯属个人爱好,历练的是心境。不少人坚持写了四五年都挣不到钱,更别提发家致富了。

写到怀疑人生的大有人在,放弃的人很多,包括一些大V,原因就是挣不到钱,没办法形成正循环。

想要一直写下去,就得不停地看书、买论文,成本相当高;没听说靠百度就能写好文章的,经得起论证的才行。一年忙乎下来,整个人都傻眼了,是个人都会怀疑人生。

好几次我也写到怀疑人生,心想放弃算了,怀疑自己的坚持到底有没有价值。

慢慢地认识了很多读者朋友,一聊才发现人家居然是省市领导,感觉挣钱也不是那么重要,快乐就行嘛......

左大脑想放弃,右大脑说坚持下去,就这样摇摆了两年。

花费的精力超乎常人想象,不仅担心自己的脱发问题,还要解决脖子疼的烦恼。所以也就能理解,为啥很多人慢慢会放弃。

其实主业才是本职工作,我见过辞职专门写公众号的,结果几个月下来没收入来源,压力非常大,看不到挣钱的预期,心态就崩了。

那些做短视频也是一样,一个人专职做的,基本做不满一年,还是因为没有收入的问题。

大家都是普通人,需要养家糊口,衣食住行一样不少,这些都必须依靠主业的薪资收入来支撑,也可以说这是为写公众号输血,专职和兼职心态是不一样的。

写到今天,其实我写什么文章都有人看,也都有人不喜欢看,刻意讨好读者是行不通的。

有意思的是,每次发文的头一小时里,都有几个、十几个人取关走人,就跟这文章有仇似的。我不发文的时候,几乎没人走。每次发文的一两天里,陆续来了几十个、上百个新读者关注我。

后来我想明白了,就跟前面说的一样,不管写什么,都会有人不喜欢,或者喜欢,根本不需要在意,否则就乱了阵脚,心态就变得浮躁。

除了用心回复读者的留言,认真交流,剩下的就是用心写文章,千万不要想着讨好谁。

几万个读者都有自己的看法,想着怎么讨好读者的话,一定是下下策,哪怕是一个米其林大厨,他也做不到满足所有人的口味。

如果我们没有30岁之前的学历定型、职场锻造,从二八定律来看,可以说30岁之后的人生起点会低过80%的人。

但多数人又在重复着30岁之前的影子,如果没有意识到,想往上进阶就很难,这也是可怕的事情。

没别的办法,在积累的基础上,继续提升自己,打破30岁影子的禁锢,这才是我们向上的人生。

英雄,点个“在看”

0 阅读:0

寄翠谈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