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知网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天才总是有轻狂的资本。毕竟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有次奉命作诗,喝高的李白借机让大太监高力士为他脱靴,这让高力士很没面子,就想找机会整整李白。
后来,高力士在杨贵妃面前挑拨,说李白把她比作出身不咋地的赵飞燕,贵妃也火了。之后唐玄宗想提拔李白,也都被贵妃拦住。这就是大家广为人知的“力士脱靴”故事,高力士因此被黑了千年。
然而,1999年陕西省对破坏严重的高力士墓,进行了抢救性挖掘。结果出土的墓志铭,竟揭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高力士——一个几近完美的人物。
疑点重重说起李白和高力士的故事,可是疑点重重。
李白平生爱炫,汪伦只是送了一下,就红了千年。可翻遍他的诗,高力士给他脱靴的事,居然找不到一点痕迹。
高力士对唐玄宗来说,不亚于苏培盛对四郎,羞辱他,那不就是打玄宗的脸吗?李白只是狂,又不是傻,没理由惹这麻烦。
其实,这事《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里的记载比较靠谱。一次,李白喝醉了,玄宗怕他掉水里,就让高力士扶他上船。李白很浪漫,玄宗挺怜才,高力士也顺从,这才是故事的真相吧。
那杨贵妃恨李白吗?其实也不会。
虽有“可怜飞燕倚新妆”,但赵飞燕在唐朝的形象还很正面,可是大美女的代表。
把杨贵妃和这位大汉皇后相提并论,那简直就是高攀。杨贵妃听了,估计做梦都得乐开花。
既然没有人进谗言,那李白为啥升不了官呢?其实,就是因为他太爱喝酒。
玄宗召见李白,李白总是醉醺醺的。
按照《松窗录》的说法,即使是写《清平调》那次,也就是传言的力士脱靴那次,李白也不清醒,还是李龟年拿凉水把他浇醒,才完成了玄宗的任务。
这样的事一次两次是上班摸鱼,再多了不就是不就是消极对抗吗?而且,喝多都管不住嘴,万一李白把皇宫里的秘密说出去了呢?
因此,虽然玄宗爱才,但就不想升他的官。有他在挺好,没他也无所谓。
所以,李白一提出辞职,玄宗就批了,还给了他一大笔钱,让他继续去追求他的求仙问道生活。
真实的高力士1999年的那个夏天到秋天,陕西考古队可是忙得不可开交。
为了不被盗墓者继续祸害,陕西省抓紧对高力士墓进行了抢救性挖掘。,这次挖掘可是收获满满。
不仅挖到了两百多件珍贵的文物和高力士的遗骨,可最让人激动的,还是那两块石碑——《墓志铭》和《神道碑》的出土。
说起这《墓志铭》,那可真是把高力士的一生都写尽了。里面描述的高力士,简直就是个完美的化身。
出身高贵、才华横溢、文武双全,跟玄宗皇帝一起度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对皇帝忠心耿耿,对国家功勋卓著。
虽然晚年受到了一些冤屈,但他对国家的忠诚可是从未改变。
这《墓志铭》的写法,也是相当有讲究的。
它可不能像那些私人的墓志铭那样,随便写写,甚至夸大其词。这可是要呈现给皇帝的,得按照皇帝的旨意,小心翼翼地挑选材料,字字句句都得有根据。
最靠谱的方式,就是从朝廷的档案资料里找素材,这样才能确保真实可信。
比如说称武则天为“帝”,就彰显了《墓志铭》的写作,是取材于朝廷原始文件的。
因为武则天在位期间,所有官方文件都称她为“帝”,但是在她去世之后,皇室又通令恢复其“皇后”的称呼。
比如“帝曰:“俞!以汝为内侍高延福男。”这段话,其实就是引用了武则天时代官方文件的原文。
高力士其人高力士原名冯元一,他老爸冯君衡可是唐朝大臣,世袭潘州刺史。
长寿二年,岭南传出小道消息,说流民想造反。武后就派万国俊去瞧瞧咋回事。
万国俊一到广州,就假太后令,让流放者自杀,搞得大家哭爹喊娘。他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早就把流民赶到河边,砍了三百多人的头。
为了回去能交差,他还编了个“谋反”的罪名,诬陷了整个岭南道的流民,结果又二千多人被杀。
冯君衡也因为此事得罪了万国俊,不但被诬谋反,坐罪处死。武后还下令讨击使发兵山兜之原,把冯家的祖坟也给毁了。
冯元一那时候还小,阉割后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将他改名力士,送入东都朝廷。
武后瞧这小子挺机灵,便留他在宫里做了个随身小太监。
可没过多久,力士就因一点儿小疏忽,被武后一顿鞭子伺候,然后驱逐出宫。
力士一时无处可去,差点儿就流落街头饿死。好在武三思手下的太监高延福看他可怜,收了他当养子,
高延福是武三思家的宦官,所以力士就经常在武三思的宅子里出没。
过了一年,武后想起了他,又把他召回宫里,安排在司宫台工作。力士做事儿特别小心谨慎,传达诏令是一把好手,所以武后就封他做了宫闱丞。
武后赐姓《墓志铭》上写着:“帝曰:‘俞!以汝为内侍髙延福男。’由是遂为髙氏。”这不是说武后直接高力士赐姓了吗?但实际上呢,故事可没那么简单。
可《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确是这个样子:“武后以其强悟,敕给事左右。坐累逐出之,中人高延福养为子,故冒其姓。善武三思,岁余,复得入禁中……为宫闱丞。”
这两段历史记录摆在一起,咋看都不对付,所以,引发不少争议。
有人说那《墓志铭》上写的“武后赐姓”纯属扯淡,冯元一改姓高,摆明了是因为他被高延福收养,关武则天啥事儿啊?这不就是想往高力士脸上贴点儿金吗,
不过,这事儿如果辩证地看就是另一回事了。
高力士被赶出宫,才过了一年,就被武后重召回宫,这说明他虽然年龄小,但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而且在皇宫那种地方,你的一举一动都得经过皇帝的同意。
高延福要收养皇后身边的人,哪怕这个人是武后不要的废柴,没有武则天的点头怎么可能呢?
所以,真相就是武则天对高力士一直很关注,因此,武后赐姓这事未必是空穴来风。
累有功勋高力士长得高大威猛,身高六尺五寸,不仅军事组织能力一流,箭法还超级准。《墓志》说他双雕一箭穿心,速度快、射程远,还能打移动靶,简直就是古代的狙击手。
早在景龙年间,李隆基还在藩国逍遥的时候,高力士就已经成为他的得力助手了。
唐隆年间,韦后想学婆婆武则天做女皇,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抢先做掉了。
李隆基因平乱有功立为太子,高力士也因功进入太子内坊局,成了李隆基的心腹。
景云三年,李隆基以太子的身份监国,却和太平公主的矛盾越来越深。两人都在暗中积蓄力量,准备一举拿下对方。
先天二年七月,太平公主准备兵变,高力士奉命率先行动,诛杀萧至忠、岑羲等人,又被破格提拔为银青光禄大夫,还兼任了内侍省同正员。
到了开元初年,高力士又升官了,兼任右监门卫将军,执掌内侍省大权。
高力士这辈子凭借出色的才能和勇猛的战斗力,将军封号拿到手软。高级别的骠骑大将军、云麾大将军也都是他胸前的资历章。就连唐玄宗都直接叫他将军。
开元二十五年,太子李瑛被废,玄宗有些犹豫,高力士果断劝唐玄宗按长幼规矩选新太子,最后忠王李亨登上太子之位。
高力士对唐玄宗忠心不二,因此还常常充当唐玄宗的白手套,帮皇帝解决一些棘手问题。
比如给玄宗和儿媳杨玉环牵线,成功把太真道士变成了杨贵妃。
安史之乱时,玄宗跑路,大军停在马嵬坡不走了,非得让玄宗处决祸国的杨国忠和杨贵妃。这时候,又是高力士站出来,亲手解决了杨贵妃。
后来,川中的郭千仞趁夜南营叛乱,虽然寡不敌众,但身为骠骑大将军的高力士一点都不怕,组织人手就把叛乱给平了。
虽然两篇《墓志》都把首功都记在了高力士的头上,但在正史里却找不到他的影子。
权倾四野唐玄宗可是把高力士当作心头宝,常说:“力士当上,我寝乃安。”
高力士在朝廷里权力仅此于皇帝。各地的奏章得先过他手,然后进奉御前,一般小事儿他说就了算。
所以他整天宅在宫里,外边儿的事儿都少掺和,就是至亲犯事他都不伸手。
想让他在皇帝面前说好话的人一抓一大把。
李林甫、杨国忠都是靠他上位。肃宗在东宫时,也得叫他“二兄”,王子公主们叫他“阿翁”,驸马们都得喊“爷”。
高力士的家底儿可不是一般的厚,跟王侯比起来都不差。他在来庭坊造了个宝寿佛寺,兴宁坊又造了个华封道士观,那宝殿珍台跟国家建的寺观有得一拼。
他还在京城西北截断澧水建了个水碾,同时能转五轮,每天能碾三百斛麦子。
宝寿寺钟铸成的时候,他设斋庆贺,满朝官员都来了。敲一下钟得交十万钱,懂他心思的官员,大多敲了二十下,少的也敲了十下。
京官吕玄晤有个女儿长得挺漂亮的,高力士就娶了她,还提拔了吕玄晤。
开元八年,高力士靠胸口的七颗黑痣找到了生母麦氏,唐玄宗大方地封他生母为越国夫人,还追赠他生父为广州大都督。
麦夫人去世后,车马都排成了长龙,送葬的队伍从他家一直排到墓地,他还有个结拜兄弟程伯献,麦氏去世时,这兄弟在灵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吐血而死唐肃宗李亨上台后,他的老爸玄宗李隆基退居二线,成了太上皇,在兴庆宫过着悠闲的日子。
有一天,雨过天晴,老李心血来潮去了勤政楼。
楼下的市民和路人看到他,激动得热泪盈眶,齐声高喊万岁,那声音简直震耳欲聋。
这时候李亨正好生病,李辅国就趁机搞事情,诬陷说这一切都是高力士和陈玄礼在背后捣鬼。
于是,李亨偷偷下了一道诏书,把太上皇迁到西内去住。
说搬就搬,可是护送太上皇的人马却只有二三十个老弱病残。
走到十字路口,四面八方都是拿刀的卫士,他们全都听李辅国的。老李一看这架势,吓得差点从马上掉下来,好在被服侍的人扶住了。
高力士可看不下去,骑马冲到李辅国跟前,怒斥道:“太上皇当了五十年太平天子,你也是老臣了,怎么这么不懂规矩,快下马!”
李辅国只好灰溜溜地下马。高力士传达了老李的旨意,让大家忠于职守。李辅国只好命令士兵们收刀,一起向老李头行礼。
高力士还不忘调侃一句:“李辅国,快来牵马。”李辅国只好乖乖穿上靴子去牵马,和士兵们一起把太上皇安全送到西内。
事后,老李头拉着高力士的手泪流满面地说:“多亏了你啊,不然我就成刀下鬼了。”
可惜好景不长,李亨病得不行,李辅国想一手遮天,但就怕老李再搞出什么幺蛾子。
因此,他就假传诏书,把高力士、陈玄礼流放到瘴气之地巫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怀化黔城镇。
宝应元年三月大赦天下,高力士走到朗州(常德)时听到京城的事,才知道李隆基已经驾鹤西去。
他朝着北方放声大哭,伤心得吐血而死。
因为他是耆宿长辈,护卫过先帝,又屡立功勋,唐代宗李豫就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陪葬玄宗于泰陵。
结语:高力士历经四朝,从青春小鲜肉熬成了烟熏老腊肉,一直跟着唐玄宗混。
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他有功,但也得背锅。毕竟后世太监滥用权力,是照他学的样。
因此,司马光直接点名:“宦者之祸,始于明皇。”而把大唐从云端拉入深渊的关键人物李林甫、杨国忠、杨贵妃、甚至后来的李辅国,鱼朝恩也都和他的提携引荐有关。
以李白的傲骨,批判宦官干政的遗祸无穷,后人拿“力士脱靴”说事儿,高力士背这锅,也不算冤。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高力士其人其事》——杜文玉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lQz6UQjnwp9eGN624nCJ8F6a4f-8vSfp6YJLC0x6VLw1xbtCOSA0rwfliTDdkwrHj3w23iJ4U_XPVkc3sUvPd0oiavnvSFWkc6O6pkdLwmnxJLfuoccmzfIIvzNEDfDKLwPgXIbBKy8EM2n3nm_tCQ==&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中国知网《从千年墓志铭看高力士重大历史功绩》—— 曾北洋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lQz6UQjnwp-eJibnCpMuWMnencwUJvHn2Xj_ggVcW8UANaCv2utIF6JdDh_CxZfJ_6S93Rxucp4N3FmNf2SeehUM4Ee4VrS3vMx8z2_y3FU7FmS9KQ-9LliKelApyZHfZoFMvsdyOPA=&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