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句善恶诗词,如果说聪明是一种天赋,那么善良则是一种选择

花间一壶酒诗词赋 2024-10-01 15:44:03

人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可见,只要是人,就会有感情。

其实,凡是动植物,都有感情。

母牛可以舐犊,乌鸦能够反哺,树木因为贪婪阳光雨露而竞相生长。

而人代表了万物的灵秀和精华,更加有感情。

感情,又有分善恶。

如果说聪明是一种天赋,那么善良则是一种选择。

我们每一次的恻隐之心,每一次的善举也许改变不了他人的结局,但是,或许可以丰富他们人生的回忆。

让我们在人生路上都能择善而行,愿我们都能被生活温柔以待。

01、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佚名《周易》

瞥见美好的品质便向往学习,察觉自身的过错则迅速改正。——这是鼓励人们积极向善、勇于自我修正的道德教诲。

02、

见人有善,如己有善;

见人有过,如己有过。

——战国·尸佼《尸子·卷上·治天下》

见到他人的善良行为,就如同自己做出的善行一般喜悦;看见他人的过错,就像自己犯错一样警醒反思。——强调推己及人,共享善行,共同纠正错误。

03、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周·佚名《周易》

没有积累足够的善行不足以成就美名,同样,恶行积累到一定程度必将导致自身毁灭。——揭示了善恶因果循环,累积的力量决定最终的结局。

04、

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春秋·佚名《国语》

靠近善如同攀登高峰,虽然艰难却步步升高;趋向恶则如山体崩溃,瞬间跌落深渊。——形象比喻选择善恶道路的不同境遇,引人深思。

05、

善人者,人亦善之。

——战国·佚名《管子》

善待他人的人,他人也会善意回报。——弘扬和谐相处、互敬互爱的社会关系。

06、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战国·佚名《孟子》

君子最高的行为莫过于引导他人走向善良。——彰显了君子重视培养他人美德的高尚品质。

07、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战国·佚名《左传》

善行不应片刻放弃,恶念不可片刻滋长。——提醒人们时刻保持警惕,坚持做好事,抑制不良念头。

08、

采善不逾其美,贬恶不溢其过。

——汉·佚名《论衡·卷十八·感类篇》

赞美他人的优点不夸大其词,批评他人的过错不过分渲染。——提倡公正客观评价他人,把握恰如其分的赞扬与批评。

09、

为善者,天报之以福;

为非者,天报之以殃。

——汉·佚名《史记》

行善者将得到上天赐予的福祉,作恶者将招致上天降下的灾祸。——表达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因果报应观念。

10、

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不做;

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

——晋·葛洪《抱朴子·君道》

即使是微小的善事也不可忽视去做,即使细微的恶行也不可姑息纵容。——说明任何善恶都不能因其渺小而被忽略。

11、

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东汉·刘备《三国志》

勿以为善小而不做,因为贤良品德和高尚道德能让人信服。即便是父亲德行浅薄,也不应模仿他的缺点。——教育人们要坚持不懈地积累善行。

12、

记人之善,忘人之恶。

——晋·《三国志》

记住别人的善行,忘却别人的过错。——主张宽恕与包容,多记恩德,少记怨仇。

13、

恶不可积,过不可长。

——晋·《三国志》

恶行不可积累,过错不可持续增长。——再次强调要及时悔改,不让恶习渐成顽疾。

14、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期盼新松长得更高,对于恶竹则应当坚决铲除。——比喻去除邪恶势力的决心。

15、

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

——唐·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

痛恨邪恶如同对待仇敌,热爱善良如同渴望食物和清水。——生动描绘对善恶分明、黑白不容忍的鲜明态度。

16、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

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唐·佚名《晋书·帝纪·第一章》

长期行善不为人知,然而一旦作恶,顷刻间就会臭名昭著。——揭示善恶报应的速度往往与人们预期相反。

17、

知善非难,行善为难。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蘧伯玉》

认识善并不困难,真正实践善才具有挑战。——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18、

小善不足以掩众恶,小疵不足以妨大美。

——唐·魏征《贞观政要·论君子小人疏》

小善不足以抵消众多恶行,小瑕疵也不能掩盖整体之美。——指出评判人事物时应全面考虑,不可因小失大。

19、

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

——唐·佚名《贞观政要·卷五·论公平》

君子赞扬他人的优点,小人则热衷宣扬他人的缺点。——区分君子与小人的关键,在于对待他人善恶的态度。

20、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好事不容易传出去,坏事却能迅速传播开来。——揭示社会现象,呼吁人们对正面消息更加关注与传播。

21、

如闻不善须当改,莫谓无人便可欺。

——宋·陈瑾《杂诗》

听到他人指出自己的不善之处应当立即改正,不可存侥幸心理以为无人知晓。——强调做人应自觉自律,及时改正错误。

22、

为善则善应,为恶则恶报。

——宋·林通《省心录》

行善便会获得好的回应,作恶必然招致恶果。——再一次强化善恶有报的观念。

23、

为善如负重爬山 志虽已确,而力犹恐不及;

为恶如乘骏马走坡,虽不加鞭策,而足不能制。

——宋·林通《省心录》

行善如同背着重物登山,虽意志坚定,仍担忧力量是否足够;作恶如同骑着骏马下坡,即使不需驱赶,也无法控制其下滑之势。——通过生动的比喻说明行善不易,作恶易滑向深渊。

24、

大凡善恶之人,各以类聚。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大致而言,善良与恶劣的人各自聚集同类。——点明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善恶之间相互吸引。

25、

人之初,性本善。

——宋·佚名《三字经》

人在初始,本质倾向于善良。——强调人性本善的观点。

26、

不以不善而废其善。

——宋·王安石《临川文集》

不应因为一个人的一点小过错而抹煞他的所有善行。——提倡公正评价他人,避免片面性。

27、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

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

—— 宋·杨万里《《庸言》》

人一旦为善,无论做多少都不觉得足够;一旦为恶,仅一次就足以酿成大错。——揭示善行永无止境,恶行不可轻易触碰的道理。

28、

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

——宋·朱熹《与刘共父》

不应因为小的错误遮蔽大的优点,也不应因为众多短处而舍弃一项长处。——提倡全面、客观地看待人和事物。

29、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元·佚名《来生债》

善恶终究会有相应的报应,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进一步阐明善恶报应的必然性。

30、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元·马致远《荐福碑》

无论是善报还是恶报,总会到来,只是时间上的早晚差异而已。——再次强调报应的确定性。

31、

千日行善,善犹不足;

一日行恶,恶自有余。

——明·佚名《西游记》

长时间行善仍觉不够,一日作恶则后果严重。——警示人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善行应及时持久。

32、

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卷三·人事》

行善能流传千古,作恶则遗臭万年。——强调善恶名声的深远影响。

33、

善恶昭彰、如影随形。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

善恶行为清晰分明,如同身影伴随身形。——表明善恶无所遁形,终将显现。

34、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明·佚名《西游记》

倘若善恶没有相应报应,天地之间必有偏私。——借用假设加强善恶报应的信念。

35、

善恶不可以同道。

——唐·柳宗元《为裴令公举裴冕表》

善与恶不能并行于同一道理之中。——明确善恶二元对立,不容混淆。

36、

一善染心,万劫不朽。

百灯旷照,千里通明。

——南北朝·萧纲《唱导文》

一旦心中播下一粒善的种子,即使历经千万劫难,也将永恒不朽;无数灯火照亮远方,普照大地,使光明深入人心。——阐述了善念的深远影响与广泛传播。

37、

人之性也,善恶混,

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扬雄《扬子法言·修身卷第三》

人性兼具善恶,通过修养善的一面使人成为善人,反之则可能堕落为恶人。——阐释了人性可塑性及其对善恶的选择。

38、

锄一恶,长十善。

——《宋史.毕士安传》

铲除一个恶人,相当于助长了十个善人成长。——说明打击邪恶对维护正义的积极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我立即删除

2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