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流数十年,北京紫禁城内,一位老人正卧病在榻。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朝皇帝康熙的祖母孝庄太后。垂垂老矣的她,临终之际却放心不下一个人。谁是那个幸运儿,竟让太后如此牵挂?康熙见状当场发誓,一定会保护好那个人。究竟是谁呢?孝庄太后的至亲之人,还是与她有渊源的外人?
经过几代皇帝的治理,到了乾隆年间,大清王朝已步入全盛时期。国泰民安,万户衣食无忧。庶民安居乐业,朝野上下亦无大的战祸征伐。作为当朝皇帝,康熙实在是当之无愧的明主。
康熙自幼聪明过人,对文治武功均有很高造诣。继位之初,他就下定决心要巩固皇权,统一全国。经过数次军事行动,平定了三藩、准部、台湾等地的叛乱,最终一统天下。此后,康熙不骄不躁,在位六十余载,前期集中力量治理国家,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中期兼顾文治武功,奖励人才,开疆拓土;后期则潜心经世致用,使国力空前强盛。如今,大清疆域已超越前代,版图遍及蒙古、新疆、青海、云南等地,内外交困局面已基本平稳。
就连朝野阶层,也同样风调雨顺。毕竟,康熙祖孙三代和睦相处,家风淳朴。朝中大臣们亦忠心耿耿,卓有贡献。加之皇室规矩森严,子孙后嗣们皆循规蹈矩,毋任起绯闻丑事。故而,当时整个皇家可谓是其乐融融、殷富齐泰,真正做到了一家老小其乐融陶。
只不过,就在这个康熙年间的鼎盛时期,孝庄太后临终前的一番话,却让康熙做出了一个重要承诺。究竟是为了谁,孝庄太后如此挂心?又是为何事,康熙不得不如此许诺?这其中必定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自孝庄太后有了巴林淑慧这个女儿开始,就注定了她们母女俩的缘分将会更加紧密无间。据说,当年孝庄太后怀有身孕之时,情况一度危在旦夕。幸亏御医及时开解,母子才保住了一命。从那时起,孝庄太后就把这个女儿视为世上最宝贵的珍宝,无微不至地呵护着。
不过,好景不长,当巴林淑慧公主还年幼的时候,孝庄太后的丈夫、也就是她的父亲,便已仙逝。从此,母女俩就更加亲密无间。孝庄太后一手把女儿拉扯大,对她更是溺爱有加。当时,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学习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孝庄太后都亲力亲为操持。巴林淑慧无论做什么,孝庄太后总是纵容着、护短着,生怕她受了一丁点委屈。
随着年岁渐长,巴林淑慧从懵懂无知的婴孩,逐渐长成一位淑女闺秀。她不仅相貌出众,且学识渊博、才情出众,简直就是孝庄太后的掌上明珠。即便到了后来,巴林淑慧步入婚姻、嫁入蒙古,母女俩也从未分开过。每当见到女儿,孝庄太后总是喜不自胜,对她更是宠爱有加。
事实上,当年巴林淑慧公主远嫁蒙古,本是出于母亲孝庄太后的一番好意。毕竟蒙古人与皇室素有渊源,孝庄太后希望通过这一联姻,能增进两族的感情。只不过,当时无论孝庄太后还是巴林淑慧公主自己,恐怕都没料到,这一次远嫁,竟会导致母女俩漂洋过海,遥遥相隔数十年。
虽然母女俩自巴林淑慧公主远嫁蒙古之后,便遥遥相隔万水千山,但孝庄太后对女儿的挂念却从未曾间断过。每每想起女儿孑身在外,她就忧心忡忡,无以自慰。
幸而,当时的年轻皇帝康熙十分懂事,备受祖母的疼爱。每每见孝庄太后因思女儿而神情黯然,他都会连连劝解,并亲自派人前去蒙古,将巴林淑慧接回京城探望。
果不其然,每逢母女二人团聚,孝庄太后便如获重生,精神为之一振。她亲手为女儿梳妆打扮,细细打量她的容颜,似乎要将这数十年未见的模样,牢牢地记在心间。有时二人还会亲切地交谈,讲述彼此这几年的逸闻轶事。就这样,虽然时间无多,但母女俩能短暂地重拾从前的亲密无间。
后来,巴林淑慧公主所在的蒙古地区,连年遭遇天灾人祸,牲畜无存、庄稼荒芜。得知这一情况,孝庄太后几乎日夜惦念,对女儿的安危更是无时无刻不牵挂。这一次,不等康熙吩咐,她亲自恳求康熙,请他再次派人前去蒙古,护送公主回京避难。
可见,当时的孝庄太后,是何等的溺爱这个女儿。而康熙也确实尽心尽力,让祖母与远在蒙古的姑母团聚。由此可见,康熙对于孝庄太后的嘱托有多么重视。毕竟,当时的大清王朝是祖孙共治,康熙很少有什么大事不与祖母商议。自然,这次母女相聚的请求,康熙也尽数应允了下来。
总之,在短短的四个月里,母女二人可谓是尽兴而归。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于年事已高的孝庄太后而言,能与女儿亲密相处,已是最大的心愿。而对于孤身在外的巴林淑慧公主来说,能在年迈的母亲身边寸步不离,更是她此生最大的幸福。
时光飞逝,转眼间孝庄太后已是高龄九旬。作为康熙的祖母,她对这位孝顺的孙儿付出了无限的慈爱。就连她最心爱的女儿巴林淑慧公主,康熙也是视同己出,爱重有加。
然而命运无情,世事难料。就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孝庄太后的健康状况突然走向下坡路。起先只是略感乏力,但很快就加重了病情,几乎奄奄一息。当时,众多太医、御医均在照顾她的病情,但每每一次,她总会惦记起远在蒙古的爱女巴林淑慧。
那一日,孝庄太后的病情愈发严重,已是强弩之末。她对着身边的侍从吩咐道:"快请皇上康熙皇帝前来,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我必须当面嘱托他。"侍从们见状,急忙前去传话。
很快,康熙接到消息,立即前来祖母的寝宫探视。瞧见祖母垂死的模样,他不禁心痛万分,满眶热泪。孝庄太后看到他来了,便说道:"康熙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我嫁你姑母巴林淑慧公主远嫁蒙古时的情景?多亏了你的照应,我们母女才得以团圆相聚。"
"可惜啊,如今我已是年岁老迈,恐怕再难以与女儿长相厮守了。"孝庄太后顿了顿,又道:"所以,我有一个最后的嘱托,就是请你一定要好生照应巴林淑慧,让她无忧无虑。不仅如此,即便我去世之后,你也要以皇帝的身份,好生保护她。"
听到祖母临终前的嘱托,康熙痛哭流涕,当场便应下了:"太后放心,即便您去世,姑母对我而言也是骨肉至亲。我一定会尽心尽力照应好她,让她无忧无虑。这一点,您就放心吧!"
果不其然,就在康熙许下重诺数月之后,孝庄太后便撒手西去,与世长辞。这位睿智英明的太后,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虽然依旧牵挂着远在蒙古的爱女巴林淑慧,但幸得康熙亲自担诺,她才放下心中重负,安心长眠。
至于康熙,他自然是完全遵从了祖母的嘱托。他不仅继续派人护送巴林淑慧公主来京城探亲,而且在她返回蒙古之后,也从未间断过对她的资助与照应。每隔一段时日,必有大批人马前去蒙古,为巴林淑慧公主携带衣食民钞,以及各种生活用品。就连蒙古地区遭受天灾人祸,百姓流离失所之时,康熙更是连同朝野上下,毫不吝啬地运送了大量粮食、棉被等物资,以解燃眉之急。
此外,康熙对巴林淑慧公主更是百般呵护有加。他不仅任命大臣专门负责照应蒙古事务,还经常亲自审阅蒙古地区的奏折,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姑母的近况。有时他甚至还会特意打点姑母心爱的物品,如牲畜、饰品等,亲自派人远送蒙古,以此取悦姑母的心。
就这样,尽管遥隔万里,但康熙对姑母的呵护与照应却是无微不至。有些时候,还能目睹巴林淑慧公主傲气的身影,远道而来京城寻觅亲人的踪影。届时,康熙必定会以最高规格迎接,还会命人摆下丰盛的宴席,好生款待这位特殊的姑母。
总之,直到巴林淑慧公主终老而逝,康熙一直未曾怠慢对她的孝顺。甚至在她驾崩之后,康熙亦不忘继续照应蒙古地区的亲属子嗣。可谓是对祖母孝庄太后的嘱托,言出必行,一往无前。正是凭借着这一番孝心,孝庄太后才终能于九泉之下安息,而巴林淑慧公主亦能享尽天伦之乐、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