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8日,一场夏雨后的郑州,绿意盎然,花香弥漫。时代奔流,赓续文脉——《奔流》复刊十周年暨奔流文学院第二十期作家研修班在郑飞国际酒店举行。中国电影学会副会长、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柳建伟老师走进奔流课堂,和学员们分享了一堂《文学与影视的双向赋能》的讲座。
柳建伟老师是一位河南作家,中原大地广袤深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养育了他的灵性和坚韧,他的三部曲《英雄时代》《突出重围》《北方城郭》彰显了现实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他凭借《英雄时代》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在文学和影视领域,成绩斐然,造诣颇深。回到家乡,他心绪激动,而作为奔流文学院的名誉院长,回到奔流讲堂,面对在座的作家,他更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学员们的掌声和热情,让他感受到一股蓬勃炙热的文学力量。怀着对奔流学员的挚诚,他热情洋溢地和大家梳理文学和影视的关系。
柳建伟说文学本身承担对社会、对人生的责任,创作的责任就是为民族写真正的历史,写人们的心灵史——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繁复纷纭的人生遭际,通过作家对所处时代的观察,记录属于多数人心中认定的最重要的风景。
诗歌是文学最早的表达方式,诗歌来源于劳动号子。东西方文学体裁最早出现的史诗,除了塑造硕雄的形象,主要呈现英雄生活那个时代的样貌情状。后来演变到戏剧,表现英雄种群记忆中大人物的人生境况。在人类自我意识觉醒,科学技术发达后产生了长篇小说,长篇小说是写我们当下纷纭社会正在发生的故事,是和时代发展主体有关联的事,其勃勃生机,呈现着描画世道人心沧桑巨变的能力,这一切都是文学的力量。
对于文学和影视的关系,他认为文学是一切艺术的母体。从长篇小说到有八十多年历史的电影,文学是母,影视是子。世界电影排名前一百名,有百分之六七十是由文学作品改编。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其作为个性复杂的人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果,还有呈现的生命中的困境,都有很强的文学性。《拯救大兵瑞恩》讲述二战后期,美国作战总指挥部为了不让已经有三个儿子牺牲的母亲,再次承受丧子之痛,组建一支小分队经过千难万险,寻找她最后一个儿子瑞恩的故事,母爱的柔情和人性的温情,给人以很大的震撼。
以电影《漫长的雨季》为例,他说此剧首先是文学人的成果。影片有三大特点,其一,它直面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方向,国有企业的转型之痛,是时代大背景下的故事。其二,直面一个人们焦虑的世界性难题——幼童被性侵。其三,它是一个文学性极强的类型片。包括张艺谋执导的《第二十条》,是一个关于法律界定,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故事,票房井喷。所以,无论多么优秀的导演和演员,都是站在文学的肩膀上。
大导演谢晋,他的《红色娘子军》《高山下的花环》《牧马人》《芙蓉镇》等作品,张艺谋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秋菊打官司》等等,也都是来源于好的小说,由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来。
影视和文学已经形成相互赋能的良性关系。文学借助影视构成综合性接受的奇观,影视因为文学更深沉持久。影视作品在源源不断地汲取着文学营养的同时,也“反哺”着文学作品的创作情势和市场扩张。“影视同期书”便是新时代下,影视与文学相融合的一种文化新形态。
影视与文学的融合,常常能让一些作家被更多的受众认识和喜欢,在丰富影视题材和提升影视口碑的同时,更开阔活跃了阅读市场,像莫言、王朔、余华、刘恒、刘震云、麦家、严歌苓等,他们的文学作品随着影视片的热映,在小说热销榜上“扶摇直上”。美国当代电影理论家乔治·布鲁斯东就在其著作《从小说到电影》中写道 :“《大卫·科波菲尔》在克利夫兰的影院公映时,借阅小说的人数陡增,当地图书馆不得不在一周内添购132册 ;《呼啸山庄》被拍成电影后,小说在两年内的销售数量超出过去92年的总和。”由此可见,古今中外,影视对文学的“反哺”之力不可小觑。
对于希望通过小说影视化的作家,他说,优秀的影视作品,人物是灵魂,结构是基石,情节是血肉,在影视作品人物塑造中,塑造好人物极其重要。他重申塑造人物的三个要点:一是要有广泛的代表性,二是性格的独特性,三是心灵的深邃性。比如《鹿鼎记》中韦小宝的形象,具备天下男人关于仕途,异性、情商的梦想。鲁迅作品中阿Q精神胜利法极具代表性,还有他塑造的祥林嫂、闰土等人,也有极其鲜明的特征。鲁迅在有限的篇幅,塑造的人物更伟大。
最后他补充影视剧要有闲笔,有杂学的东西。他毫不隐讳地向学员分享自己暗恋一个女生,给她的情书中提到姑娘脸上的青春痘,后来去外婆家找一位御医的后人那里讨要药方,并把求爱信和药方一同寄出的事。还有《红楼梦》中的美食、建筑、药典等等牵扯多个领域的描述,都增加了影视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最后,他希望学员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拿出手中笔,有责任、有担当,不忘初心,向善向美,写出具有家国情怀的正音主旋,以璀璨的文化之光,为中国深化改革助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