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风起,秋色无边,岁月成诗!暮秋,这个季节仿佛是大自然最深情的笔触,在岁月的画卷上缓缓勾勒出一幅幅温婉而深邃的景致。暮秋的韵味, 藏在每一片落叶里, 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暮秋,是秋天的尾声,也是冬季的序曲。有关暮秋的诗词,让我们放下繁忙,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村居秋暮
宋-薛季宣
风回偃水縠纹平,林末它山笔架横。
场圃未闲黄叶下,鹁鸠啼雨忽啼晴。
“风回偃水縠纹平,林末它山笔架横。” 诗歌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日乡村景象。秋风回旋,水面泛起微微的涟漪,如绉纱般平滑。远处山林的尽头,山峰连绵起伏,宛如笔架横陈。这里营造出一种开阔、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自然之美。风与水的互动,以及山的静态之美,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场圃未闲黄叶下,鹁鸠啼雨忽啼晴。” 此句将视角从自然景观转向了乡村生活。场圃上,人们还在忙碌着,黄叶纷纷飘落。鹁鸠在雨中啼叫,忽然又在天晴时鸣叫。这里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忙碌与自然的变化无常。黄叶飘落暗示着秋天的深入,而鹁鸠的啼叫则增添了一份生机与灵动。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真实。
下渚秋暮
宋-周弼
浅滩近渚沙相接,水落渔人朝暮涉。
摵摵风鸣若雨来,绕堤吹散干荷叶。
诗的开篇 “浅滩近渚沙相接” 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开阔的水乡画面。浅滩与小洲相邻,沙子相互连接,展现出一种自然的绵延感。这一景象给人以平和、稳定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
“水落渔人朝暮涉”,随着水位的下降,渔人早晚都要涉水而行,为画面增添了动态元素。这句诗不仅体现了渔人的勤劳,也暗示了生活的节奏与自然的变化紧密相连。在秋天的背景下,这种日常的劳作场景更显质朴与真实。
“摵摵风鸣若雨来,绕堤吹散干荷叶”,秋风瑟瑟作响,声音如同雨落一般。风绕着堤岸吹过,吹散了干枯的荷叶。这里营造出一种萧索、清冷的氛围。风声的描写增强了画面的动感,让人仿佛能听到秋天的叹息。而干荷叶被吹散的景象,则进一步强化了秋的落寞与生命的凋零之感。
暮秋杂兴 其一
宋-连文凤
门巷多车马,空斋掩半扉。
天时秋后变,人事日来非。
岁月销英气,风霜敝客衣。
谁知光景短,冉冉去如飞。
“门巷多车马,空斋掩半扉。” 诗歌开篇描绘了一个看似热闹却又带着些许孤寂的场景。门巷中车马往来频繁,而诗人所处的空斋却只半掩着门扉。这种对比营造出一种反差感,一方面是外界的喧嚣与忙碌,另一方面是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空斋的形象也为整首诗奠定了一种清冷、寂寥的基调。
“天时秋后变,人事日来非。” 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意境。秋天的到来使得天气发生了变化,而人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面目全非。这里既体现了自然的更替,又暗示了人生的无常。秋天的萧索与人事的变迁相互映衬,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沧桑。
“岁月销英气,风霜敝客衣。” 岁月的流逝消磨了诗人的英气,风霜侵蚀着游子的衣衫。这句诗通过对岁月和风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和人生坎坷的感慨。英气的消逝和客衣的破旧,象征着诗人在岁月的磨砺中逐渐失去了青春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热情。
“谁知光景短,冉冉去如飞。” 最后一句诗人发出感叹,谁能想到时光如此短暂,匆匆而去如飞一般。这句话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诗人在对时光的感慨中,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未来的迷茫。
临江仙 其二 暮秋有感
元-段成己
转眼荣枯惊一梦,百年光景悠悠。
浮生扰扰笑何楼。
试看双鬓上,衰飒不禁秋。
古往今来多少事,一时分付东流。
五更枕上调清愁。
笛声何处起,明月蓼花洲。
“转眼荣枯惊一梦,百年光景悠悠。” 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沧桑、虚幻的氛围。人生的荣华与枯败在转瞬之间,仿佛一场梦,而百年的时光漫长而悠远,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无常与短暂。这种对时光匆匆的感慨,为整首词奠定了一种深沉的基调。
“浮生扰扰笑何楼。试看双鬓上,衰飒不禁秋。” 描绘了尘世的纷扰喧嚣,人们在其中忙碌奔波,却不知意义何在。此时看向自己的双鬓,已然衰飒,无法抵挡秋天的到来。这里将人生的无奈与秋天的萧瑟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了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意境。
“古往今来多少事,一时分付东流。” 这句词展现出一种宏大的历史感。古往今来的无数事件,都在一瞬间付之东流,如同江水奔腾而去,不可挽回。这种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使词的意境更加开阔,也让读者感受到人类在时间长河中的渺小。
“五更枕上调清愁。笛声何处起,明月蓼花洲。” 在五更时分,躺在枕上,心中满是清冷的愁绪。此时,不知何处传来笛声,在明月照耀下的蓼花洲上回荡。这里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明月、蓼花洲、笛声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忧伤的画面。
秋暮喜友人自京还
明-王恭
黄花萧索暮寒催,千里怜君此日回。
自说月明霜冷夜,相思曾倚凤凰台。
“黄花萧索暮寒催,千里怜君此日回。” 诗歌开篇描绘了一幅秋暮的凄凉景象。黄花在秋风中显得萧索,暮寒阵阵袭来,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友人从千里之外归来,给整首诗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喜悦。这种对比鲜明的意境,既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又突出了友人归来带来的慰藉。
“自说月明霜冷夜,相思曾倚凤凰台。” 此句进一步拓展了意境。友人自述在月明霜冷的夜晚,曾倚着凤凰台思念远方的诗人。凤凰台往往带有一种高远、神秘的象征意义,这里的描写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同时,明月、霜冷等意象与秋暮的氛围相呼应,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秋暮候家僮不至
明-刘崧
少日疏狂惯,中年感慨同。
梦啼惊泪雨,坐久怯头风。
把酒嗔浮蚁,看书惜过鸿。
故园归渐近,凭问菊花丛。
“少日疏狂惯,中年感慨同。” 诗歌开篇以回忆起笔,回忆年少时的疏狂与如今中年的感慨相对照,营造出一种时光流转、心境变迁的氛围。这种对比为整首诗定下了一种略带沧桑的基调。
“梦啼惊泪雨,坐久怯头风。” 在秋暮的情境下,诗人从梦中啼哭而醒,泪水如雨,坐得久了又惧怕头风。这里通过对梦境和身体感受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秋暮的凉意与内心的哀愁相互交织,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把酒嗔浮蚁,看书惜过鸿。” 诗人端起酒杯,却对酒中的浮蚁感到嗔怒,看书时又惋惜飞过的鸿雁。这里通过对日常行为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烦躁和不安。浮蚁本是酒中的自然现象,但诗人却因心情不佳而嗔怒;鸿雁飞过本是平常之事,但诗人却因思念或期待而惋惜。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
“故园归渐近,凭问菊花丛。” 最后一句,诗人想到故园渐近,于是询问菊花丛的情况。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又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亮色。菊花在传统文化中往往象征着高洁、坚贞,诗人对菊花丛的询问,也暗示了他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秋暮客怀
明-谢缙
打窗风雨响,天气为催寒。
菊到重阳绽,人生几度看。
酒樽须放满,怀抱且教宽。
渐老无兄弟,谁能救急难。
“打窗风雨响,天气为催寒。” 诗歌开篇以风雨打窗之声营造出一种清冷、萧瑟的氛围。风雨交加,天气越发寒冷,秋暮的凉意扑面而来。这种自然环境的描写奠定了整首诗忧伤、孤寂的基调。
“菊到重阳绽,人生几度看。” 在秋暮之时,菊花恰逢重阳绽放。菊花作为秋天的象征,常常与高洁、坚韧等品质联系在一起。然而,诗人却发出 “人生几度看” 的感慨,将菊花的绽放与人生的短暂相对照,增添了一份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思考。
“酒樽须放满,怀抱且教宽。” 面对秋暮的凄凉和人生的感慨,诗人选择以酒解愁。酒樽放满,试图通过饮酒来放宽自己的怀抱,忘却烦恼。这里既表现出诗人在困境中的一种自我慰藉,也反映出他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渐老无兄弟,谁能救急难。” 最后一句,诗人感慨自己渐渐老去,又没有兄弟在身边,在遇到急难之时无人相助。这句诗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推向了高潮,进一步强化了整首诗的忧伤氛围。
长安秋暮
明-胡应麟
万户西风急暮砧,钱塘秋色梦中寻。
毫端漫诧相如璧,橐里谁操郭隗金。
长信宫寒云漠漠,华阳社远日沈沈。
登高且逐黄花醉,遮莫霜华入鬓心。
“万户西风急暮砧,钱塘秋色梦中寻。” 诗歌开篇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暮砧声声的长安秋景图。万户人家在西风吹拂下,传来阵阵急促的捣衣声,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而 “钱塘秋色梦中寻” 则将思绪引向远方,在长安的秋暮中,诗人怀念起钱塘的秋色,增添了一份对故乡或过往美好之地的思念与眷恋,使意境更加悠远。
“毫端漫诧相如璧,橐里谁操郭隗金。” 此句中,诗人以司马相如的璧玉和郭隗的黄金自比,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文学才华的自信,如司马相如般有着出色的文笔;另一方面又流露出一种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感慨,不知谁能像燕昭王对待郭隗那样重视自己。这里的意境既有文人的孤傲,又有不得志的惆怅。
“长信宫寒云漠漠,华阳社远日沈沈。” 长信宫在寒云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凄凉,华阳社在远处,夕阳西沉,一片黯淡。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秋暮的萧瑟与落寞。长信宫的意象常与寂寞、哀怨的女子相关,这里暗示了一种被冷落、被遗忘的命运。夕阳沉落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希望的黯淡,整体意境充满了哀愁与无奈。
“登高且逐黄花醉,遮莫霜华入鬓心。” 诗人在结尾处笔锋一转,决定登高赏菊,借酒消愁。黄花在秋天盛开,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诗人追逐黄花之美,沉醉其中,试图忘却现实的烦恼。然而,“遮莫霜华入鬓心” 又透露出一丝无法完全逃避现实的无奈,霜华即白发,即使沉醉于美景,岁月的痕迹和内心的忧虑仍无法抹去。
金菊对芙蓉·暮秋
明-沈宜修
凉雨人清,悄寒夜静,片霞天际斜飞。
看青烟萦树,白月侵衣。
松梢露催残叶,碧苔上、花影参差。
雁应来早,怨虫喧砌,绣幕低垂。
自念独锁愁眉。渐画栏影转,斗柄初迟。
又重阳去远,菊冷东篱。
芙蓉寂寞澄江晚,问姮嫦、乍耐凄其。
秋光又老,难留好景,莫负良时。
“凉雨人清,悄寒夜静,片霞天际斜飞。看青烟萦树,白月侵衣。” 开篇以凉雨、寒夜和斜飞的片霞营造出一种清冷、静谧的暮秋氛围。青烟萦绕着树木,白色的月光洒在身上,给人一种空灵、清幽之感。
“松梢露催残叶,碧苔上、花影参差。雁应来早,怨虫喧砌,绣幕低垂。” 接着描绘了松梢的露水催促着残叶飘落,碧苔上花影错落。大雁本应早早归来,却不见踪影,只有怨虫在台阶上喧闹,绣幕低垂,增添了一份寂寞与惆怅。
“自念独锁愁眉。渐画栏影转,斗柄初迟。又重阳去远,菊冷东篱。” 诗人自念独自紧锁愁眉,随着画栏的影子转动,北斗星的斗柄也渐渐移向迟暮。重阳节已远去,东篱下的菊花也变得清冷。这里进一步强化了时光流逝、孤独寂寞的情感。
“芙蓉寂寞澄江晚,问姮嫦、乍耐凄其。秋光又老,难留好景,莫负良时。” 芙蓉在寂寞的澄江边上,诗人询问嫦娥是否也能忍受这样的凄凉。秋光又已老去,难以留住美好的景色,提醒人们不要辜负这美好的时光。整个画面充满了落寞与无奈。
南乡子·秋暮村居
清-纳兰性德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
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开篇呈现出一幅秋意盎然的画面。红叶飘落,铺满了寒冷的溪流,沿着山路前行,四周空山寂静,万木整齐排列。这里营造出一种清冷、宁静而又带着些许萧瑟的氛围。红叶与寒溪的搭配,既点明了季节,又增添了画面的美感。空山与万木则展现出大自然的广阔与宁静。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登上小楼极目远眺,看到高低起伏的景色。一片烟雾笼罩着十里坡地。这里从微观的红叶寒溪、空山万木转向宏观的视野,展现出更广阔的秋景。烟雾笼罩的画面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同时也增添了一丝忧伤的氛围。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听到犬吠和鸡鸣声交织在一起,灯火闪烁,让人在归途中感到迷茫。这一句将视角从自然景色转向了乡村生活。犬吠鸡鸣增添了生活的气息,而灯火荧荧则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然而,归路迷又透露出一种孤独和迷茫。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随着横山的走势,时近时远,忽东忽西。家在寒冷的树林中,独自掩着门扉。这里进一步强化了孤独的氛围。在寻找归家的路途中,随着山势的变化而迷失方向,最后找到家在寒林之中,独自掩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