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一下,我们一起探讨更多内容
云南旅游乱象频发,这里本应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也是暑期游客扎堆的地方,现在却成了集体抵制的地方。这不是云南旅游市场第一次出现这种黑料,这次轮到旅行社协会发公开信了。
反复的黑料、反复的公关,时间长了谁还愿意接受这样的旅游市场。云南旅游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潜力,甚至当地脱贫很大程度上都是受旅游业的影响,我们一起关注云南旅游乱象。
一、云南旅游之乱
进入暑期旅游旺季,各地的旅游业都做好了大干一场的准备,云南也不例外。云南既有滇西高原的凉爽又有红河河谷的湿热,可以说不出云南就能体会到大多数的景观。
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成熟的旅游市场成为吸引游客的最佳目的地。不过暑期还未过半,云南的旅游市场乱象就开始出现了,不少旅游团都遇到了这些事,放在网上引发大家热议。
前有丽江,因为游客未去消费而引发导游的辱骂;后有大理,导游在跟游客讲解过程中,疑似出现了教唆运输毒品的言论而被文旅部门查处;甚至前几天的昆明,出现游客集体下车抵制导游强行要求购物的做法。
这些乱象无外乎是导游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而强迫购物甚至教唆犯罪。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导游违反职业准则的事情了,已经是违法甚至有教唆犯罪的可能了。
先看强迫购物的事,旅游购物无可厚非,但不能强迫购物。根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我们还不知道导游引导的店铺价格、品质等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但强迫这件事本身就侵犯了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二、乱象背后的根源
长久以来这些乱象屡禁不止,我们看到的是表面看不到的还有背后。这些乱象主要表现为低价团、购物团、中老年团等形式,导游的主要收入不是服务费而是介绍购物的提成。
大多数低价团仅仅是一个成本价,没有利润空间可言。导游要想带团获益就只有一个劲的推销商品,从中获取提成。现在旅游业也是卷的不行,只有靠价格来吸引游客,这样一来导游的收入就只好从购物提成中算。
低价团和购物中心之间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这些事情在之前新闻中都有所报道。但治理起来也很费事,总是有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感觉。
即便不是低价团,在普通的团里边也暗含隐性消费。这种隐性消费主要体现在不消费就无法顺利获得相应服务,本应该是正当的服务却附加了消费的前置条件。或者导游、服务人员采用不作为的方法,借助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误导游客消费,这无疑是在打擦边球。
游客来访只是短暂的几天行程,但是维权的成本过高,最后不了了之。维权成本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放纵了这些行为,容易让这些行为变本加厉。
三、该怎么治?
对待这些乱象治理不能像一阵风一样,不然就只能是这种反复状态。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交换经济,需要法治的手段去维护这种交换,当下云南的旅游乱象就是旅游服务与消费之间的交换出了问题。
对待涉事导游、旅行社除了常规的行政手段处罚外,还可以采用黑名单等名誉罚的方式。这是符合市场运转规律的,失去了口碑就是最大的惩罚。我们看到旅行社协会就已经发表了公开信来回应此事,留下游客。
云南正在打造“全域旅游”项目,在推广的过程中旅游品质更应该重视。大家不再是“景点旅游”而是上升到沉浸式体验的旅游过程中,门票经济已经无法带动区域旅游业,所以从业者的服务很大程度上影响游客的体验感。
旅游业属于无烟工业,典型的投入低回报高带动产业多的项目。现在在石林、大理等景区都有“金花调解室”、“景区巡回法庭”等一站式旅游纠纷处理就可以推广。
结语:
云南是块旅游宝地,关键看如何治理。治理的好会成为中国旅游打向世界的一张牌,治理的不好只会糟蹋了祖宗留给我们的绿水青山,我们期待云南旅游能不再那么乱。
乱了几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