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疯传的“猪肉奶茶”事件,“奇葩美食”正在围猎年轻人

吃瓜的小脑斧 2023-09-13 13:02:24

01、

秋天来了,奇奇怪怪的奶茶也来了。

商家打着“秋天第一杯奶茶”的名号,画风却无比扭曲。

原来的珍珠奶茶,突然变成了“真猪奶茶”。

爱喝奶茶的和爱吃红烧肉的都沉默了。

这是山东一家奶茶店新推出的网红美食,

一片硕大的五花肉,浸泡在香甜奶茶中。

光看图,都要腻地溢出屏幕。

有一种看别人吃饺子蘸酸奶、拿醋辣子拌提拉米苏的感觉。

怎么看都不搭,但视频配上是这样的文案:肥而不腻,Q弹爽滑。

与“真猪奶茶”同时爆火的还有冰镇螺蛳粉奶茶。

让人第一想到的就是,冰镇了油,难道不会凝固吗?

商家先将螺蛳粉倒入杯中,随即加冰块,再加酸笋、油炸腐竹、木耳、萝卜干等。

最后依次加入珍珠和奶茶,用料丰富堪比大烩菜。

看起来有点像杯装的螺蛳粉,用力吸的时候,粉很有可能从鼻子里突然出来。

至于味道嘛,据喝过的人说:这俩可以出现在我胃里,但是绝对不能出现在我嘴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红美食成为剑走偏锋的猎奇。

商家为了打造“网红”噱头,所谓的美食逐渐超出正常人的想象范围。

比如,走乱搭路线,风马牛不相及的食材,生硬捏合在一起,炮制出荒唐至极的食物。

有在杯中放入无法入鼻的臭豆腐,上面浇上憨甜的奶茶,便有了嗅觉和味觉的双重暴击的“臭豆腐奶茶”。

有将新疆拉面浸泡在奶茶中,再莫名其妙的撒上孜然粉,就有了西域风味的“孜然拉条子奶茶”。

有一口油波辣子一口奶茶,甜甜咸咸辣辣的味道太复杂,难以描述的“油波辣子奶茶”。

还有将皮蛋捣碎混在奶茶中,能看能闻,一喝就吐的“皮蛋奶茶”。

经济富足的,还可以品尝到硕大章鱼堵满杯口,充满大海味道的“章鱼奶茶”。

比如,走地方特产混搭,随意挑几个本地特色美食混在奶茶中,整出怪异的美食。

有浓缩奶茶腌制鱼头,杯口倒上火辣辣的剁椒,甜辣上头的“湖南剁椒鱼头奶茶”。

有性寒的螃蟹配上冻奶,炫酷满满又双倍拉稀的“山东生腌大闸蟹奶茶”。

有杯口铺着一层火锅油,再用奶茶写两个字,炸裂无比的“重庆火锅豆腐奶茶”。

有一口大蒜,一口青辣椒,以辣攻辣的“天津大蒜青椒奶茶”。

有用奶茶煮面,让人有掀桌冲动的“山西拉面奶茶”。

再比如,走国风路线,借着中式名头改良,摇身一变成为更贴近文化的奶茶:

有看起来很养生的“藿香正气水奶茶”。

有入口微甜,随后又咸又辣的“辣花生奶茶”。

还有一口辣椒油呛到鼻的“火锅奶茶”。

最离谱额莫属“香菜奶茶”,这真的好喝吗?

不得不感叹商家的脑洞之大,为了一点新鲜感,不惜走歪门邪道。

单拿出来尚好的食物,被他们糟蹋的无法下嘴。

看起来像是“创新”,实际上不过是,为了流量,毫无下线的博人眼球。

这些网红食物唯一的共性就是:速生速死,开得快销声匿迹的也快。

当游客被网红吸引过来,拍照发完朋友圈后,这些难以下咽的美食,或许直接就被扔掉了。

02、

除了暗黑、窒息、炸裂的搭配外,用来装网红奶茶的容器同样是商家“搞事情”的法宝。

像上半年很出圈的“竹筒奶茶”,突然之间就成为新进顶流美食。

在各个景区中,几乎人手一杯。

而桶内装的相当普通,别无二致的茶水上面挤满克林姆稀奶油,最后再点缀一些树莓干薄荷叶抹茶粉类的东西。

装在颇具中国风的竹筒中,再加上铺天盖地到处的营销,便能卖到28~40元。

这么贵的价格,每个人买到的量却不能保证一样!

因为每个竹筒粗细不一样,是多是少全凭运气!

喝完后,这些竹筒的最终归宿,大多是垃圾桶。

有老奶奶在河边简单清洗一下竹筒,就会回收利用。

在不远处,便有人将成摞的竹筒装进麻袋,至于后续怎么处理,很难不让人胡思乱想。

还有人喝完奶茶后,撕开竹筒表面的贴纸,发现里面一层一模一样的贴纸,更加让人怀疑二次利用。

相关话题“竹筒奶茶原来是回收筒吗”阅读量高达1.6亿。

但这并不影响大家的热情,据卖竹筒奶茶的小哥说:

旅游旺季的时候,想要喝到竹筒奶茶需要排队一个小时,一天下来能卖到2万罐。

所以,用怪异容器装的奶茶,如雨后春笋般的铺天盖地。

有用类似洗衣液瓶子,喝完会吐泡泡的清香奶茶。

有用类似灯泡的杯子,喝完发光发亮的能量奶茶。

有用类似啤酒的容器,喝完半醉半甜的麦香奶茶。

有用超级大高脚杯的,一桌人点一杯就喝到撑的奶茶。

有了容器的加成,这些奶茶毫无例外的都价格不菲。

像寓意浪漫爱情至死不渝的鲜花奶茶,价格高到离谱的129元。

还有商家为了博人眼球,推出令人眼前一黑的“痰盂美食”。

好好的食物,非得倒进痰盂中搅合一下。

这样的操作,真的能提升食欲吗?

与之互为“卧龙凤雏”的还有“铁锹海鲜”,像猪食一样直接摊在桌子上。

色泽味道无从谈起,价格还奇贵无比,有小伙伴表示,吃一次就再也不去了。

美食可以创新吗?

当然可以,但不能这么哗众取宠浪费粮食啊。

商家所谓的“创新”,不过是无下限试探的营销,在流量至上的推崇下,成为一种极度扭曲的现象:

好不好吃不重要,重要的是好不好看;

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吸引眼球!

既让食物丧失原本的味道,又将普通的食材的价格拔高到“刺客”的程度。

网红获得了流量,商家拥有了销量,被伤害的只有那些跟风的普通食客。

花着大价钱,吃的满嘴无法调和的五味杂陈。

03、

或许大家会好奇,为什么这些明显不好吃的东西,总有人会购买呢?

事实上,群体总会在无意识中深度影响个体行为。

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被称之为“群体迎合”。

深喑此道的商家,便会制定出一套营销计划,利用人性弱点来推广那些畸形商品。

美国营销界的大佬莎莉·霍格斯黑德,在《迷恋》中提到一种很难喝的酒:“野格酒”。

到底有多难喝呢?

有人说它的味道有点像老北京的豆汁、芥末墩、大排档臭豆腐的混合物。

棕色的液体,入口时像缓缓留出的沥青。

吞下去几秒钟后,无法描述的余味还会一直黏滞在嗓子里。

这样难以下口的野格酒,竟然成为美国风靡一时销量爆棚的烈酒,为什么?

1878年,野格酒在德国诞生,德语为“Jagermeister”,寓意“狩猎大师”,当时也仅用作打猎时驱寒。

因为度数太高,二战时还一度成为麻醉剂。

1985年,野格酒走进美国,但几乎没人购买,毕竟色泽味都很另类。

甚至,有个报社特意写文章抨击野格酒,说不但味道恐怖,里面还有违禁药。

营销天才悉尼·弗兰克没有抵制和反对这篇文章的观点,反而把它复印了上千份,贴在各个大学酒吧里。

很快,野格酒成为大学生的宠儿:

恐怖的味道、神秘的配方、沥青一样的液体、野性的鹿头和十字架,都让野格酒狂野十足。

弗兰克进一步营销:

酒吧海报上,一个肌肉发达的男人喝下一杯野格酒后,恶心地微微皱眉,并配上文案“正是我要的味道!

于是,吸引来更多跟风的大学生。

鲍德里亚在其经典作品《消费社会》中,有一个耸人听闻的观点:

一个人在消费社会中根本没有所谓的自由。

一旦进入了群体,人的性质就会发生了变化,他就不再是一个“人”了,而变成了一个“群体中的人”。

所以在社交媒体上,像“螺蛳粉奶茶”这样味觉嗅觉双重暴击的暗黑美食。

就像野格酒一样,不断地吸引人去挑战味蕾。

这是商家的胜利,是消费主义不断打造爆款蚕食钱包的套路。

更是这个娱乐至上、追求刺激又浮躁无比时代的真实写照。

同时,这也是我们的悲哀所在。

共勉!

3 阅读:2075
评论列表
  • 2023-09-13 21:30

    看着就想吐🤮

  • 2023-09-14 05:30

    香菜奶茶反而是那堆东西里相对正常的,它最起码看着像是用来喝的,顶多口味奇怪

  • 2023-09-14 14:27

    都是些什么恶心玩意

  • 2023-09-14 12:12

    吃这些东西,不会拉肚子吗?看到这些我的胃已经拒绝了

  • 2023-09-14 18:22

    两个字:反胃

  • 2023-09-14 00:21

    太鬼畜了。一点想尝的欲望都没有

  • 蒙古奶茶有风干肉或手扒肉,放猪肉的还真没见过[汗]

  • 2023-09-14 16:07

    每天10元出头快餐的我沉默了

  • AA
    2023-09-13 21:56

    都闪开咖喱味的水果15奶茶来了[笑着哭]

吃瓜的小脑斧

简介:但心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