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到一些评论,感觉矛盾还是比较激烈的,其实大家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看到的世界就是不太一样的,而想要看到一个相对客观的世界,可能就要换位去看。
基金是门生意现阶段,基金经理和投资者,也就是基民的对立还是比较强的。主要就是因为市场行情不好,基民亏了钱。
基民亏了钱,情绪不佳需要个出口,再正常不过。基金经理可能兢兢业业,无奈还是要看天吃饭,业绩考核还不错,感觉自己被骂也很冤枉。这种冲突激化的案例其实也不少了,只是低调处理还是基金公司的迅速反应。
这里很难去说孰对孰错,只能说更多一些相互理解吧。有些基金经理挨骂肯定不冤,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
而说到底,柠檬君觉得这种情况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基金是门生意”。既然是门生意,就有比较复杂的利益关系,我们总说要相互理解,但是中间还是有着诸多阻碍的。不只是基民要赚钱,基金公司和销售渠道也要赚钱,在不同方面利益驱动下,现阶段还是很难给到很好的氛围的。
基金公司和销售渠道自然会将基金经理抬高,而基金经理在基金公司打工,也很难与之对抗。而过高的预期,其实是基民不幸福的主要原因。回到本原,基金只是一种理财方式,除非运气爆棚,基金不能致富,更不能暴富。
每个基民都是市场的参与者其实大多数人开始买基金,都是被高收益吸引来的。都期待由此可以赚到更多的钱。所以很多人关注的只是所谓的“致富代码”,只想要一个好的结果,并不关心原因。
想要基金销售做得好,自然要迎合这种心理,其实不只是基金销售,就连写写基金文章都需要迎合,有产品的文章和没有产品的文章,流量差距是很大的,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差距是越来越大的。除此之外,冷门产品和热门产品的文章,流量差距还很大。
所以现在为什么总是很极致?因为就是这么极致,不适应就很困难。很多人会觉得为什么市场总针对自己,其实每个基民也都是市场的参与者,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行情有了变化。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架不住这个群体的力量大。想当初疯狂的时候,单只基金一天能有几个亿的申购,基本都是互联网渠道个人客户贡献的,这种力量是很恐怖的,可以想想现在新发基金卖得多艰难,如果不靠下任务,大行举全行之力能不能卖这么多?
少预测多应对正因为大家都是市场的参与者,所以预测往往是不靠谱的。因为大家根据预测来指导自己的操作,都操作完了,哪还有其他参与者帮忙继续前进?反倒是向反方向更容易些。
所以少预测多应对往往对大家更有帮助。
最近债市调整了2天,幅度还不小,不少人就有些慌。
目前看,调整的主要原因是股债跷跷板,我A终于强势一些,前期很猛的债市歇一歇也很正常,实在是涨得太多了,回调幅度大点也正常,毕竟历史高位。
有降息作为支撑,其实调整空间看起来是有限的,但是现在就担心大家还没有忘却去年四季度调整的伤害,再来一轮“比谁跑得快”,这就比较尴尬了。但是这种事儿,又很难去观察。
债券市场那么大,会差这点钱?但是架不住群体的力量,都来比“跑得快”,那压力就大了。我们都期待市场是平稳的,但是有交易就会有波动,现实和理想还是有差异的,而且波动越大就越大,这也是规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