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苏联部队军官的待遇,那真是严谨得一丝不苟,严格得让人透不过气。
不论军官级别高低,物品都由国家配发,家具、住房、交通工具,甚至饮食标准都分得清清楚楚。但别误会,这些东西不是你的财产,你只是“暂时”拥有它们的使用权。军官调动时,所有家具一律得归还国家。家具上标注编号,平时只能用,不能带走,退役或是调走时也得归还。甚至就连饮食,苏联也根据军官级别进行了细分,伙食标准截然不同。低级干部能喝到的不过是红茶,高级干部的桌上才能有饼干和牛奶,这样的“军官灶”听着有点冷酷吧?
要说这家具的管理,那真是严格到了极致!苏联军官不仅要为家具交押金,还需支付租赁费,离开时才可退款。想想吧,连基本的家具都要“租”着用!就算高薪军官能自己买家具,可家具从此在军官家里安了家,也得接受军队编号管理,直接打上了“国家财产”标签。大家看到了吧,苏联军官的地位也不算高,哪怕你是高级军官,使用这些物品也得小心翼翼,毕竟“国有”摆在前面呢!
而住房条件,也像一层层的“天梯”,一阶阶把人分得清清楚楚。低级军官,比如说排职军官,直接和士兵同住,别指望能有凳子;到了连职军官才有“单间”和凳子,再往上升,中校和少校才配上木沙发,到了上校级别才能“享受”布沙发,而要到了大校,家里才会有皮沙发这样的“豪华”待遇。真可以说,这一个个座椅见证着军官级别的差距。坐在哪里,怎么坐,坐得是否舒适,直接反映着一个人的“军阶地位”。
在交通上,同样不放松。师级干部坐伏尔加轿车,正军级则为GAZ67吉普车。要是升到了元帅,终于可以“高枕无忧”地乘坐防弹车了,安全保障到位。到了少将以上才会有秘书、司机、警卫、厨师随身服务。看到这里,不禁让人感叹,苏联的等级制度是如此森严。哪怕是衣食住行,层层都透着一股无形的“紧张感”。
再来看看“退休生活”,苏联的退役军官生活保障更像一种“待遇延续”。离开军队的他们保留了制服和补贴,不至于生活窘迫。甚至连一些高级军官,还能获得“退休津贴”来确保生活安定。严格等级化的制度,仿佛不仅要在服役期间贯彻,还要贯穿军人生涯的始终。条条框框明确,没什么灰色地带,让人时刻警觉、警惕。而这种在严苛之中逐渐生发出的“习惯”,似乎也是那时军官不得不“适应”的一种生存方式。
话说回来,这样的体制对苏联军官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他们的日常一切受限,必须遵从规定,个人的自由几乎全无。在苏联的军队中,军衔与职务不仅代表着地位,更成了他们生活中每一方面的准则。低级军官享受的待遇和高级军官那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甚至可以说,苏联军队的等级制度是严格得让人感到“窒息”。看似人人平等,实际上则完全被划分成不同层次,形成了一个固化的阶梯,哪一级就是什么样的生活,规规矩矩,没得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