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前首富杨卓舒拥有12名秘书,骗40多万百姓血汗钱超100亿!

星灿啊 2024-08-22 01:50:10

办公室内,香槟色的真皮沙发上,杨卓舒吞云吐雾,12个年轻貌美的女秘书环绕在他身边,或端茶递水,或整理文件,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生怕惹怒了这位喜怒无常的首富。

这是2010年的石家庄,卓达集团总部。彼时的杨卓舒,头顶“河北首富”的光环,风光无限。谁能想到,这位曾经的报社记者,会用短短十几年时间,打造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而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看似坚不可摧的帝国,最终会在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中轰然倒塌,将40万投资者拖入深渊......

媒体人的“掘金之路”

1952年,杨卓舒出生于黑龙江省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原本平静的生活,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而彻底改变。由于某些原因,其父亲被捕入狱,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年幼的他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的重担和父亲的遭遇,让杨卓舒过早地体会到了世态炎凉,也让他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不安分的种子。

尽管生活艰辛,但杨卓舒始终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他牢记着父亲“知识改变命运”的教诲,刻苦学习,最终考入了当地一所不错的高中。高中毕业后,杨卓舒被分配到河北一家报社工作,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新闻工作者。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真实新闻信息,润色而出。写作不易,文中会有5s免费广告,为了维持生活,还望海涵,观看后即可阅读全文。

在报社,杨卓舒主要负责经济新闻的采写和编辑工作。这段经历,不仅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济学知识,也让他对商业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渴望成为一名能够指点江山的“经济评论员”,但现实的残酷却让他一次次失望。在那个年代,媒体行业等级森严,想要出人头地,除了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更要懂得人情世故,八面玲珑。而性格耿直、不善钻营的杨卓舒,显然不具备这些“优势”。

1993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兴起。敏锐的杨卓舒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他毅然辞去了报社的“铁饭碗”,带着东拼西凑的10万元积蓄,一头扎进了房地产行业。

“空手套白狼”的商业游

创业之初,杨卓舒面临着资金不足、经验缺乏等诸多难题。但他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另辟蹊径,走上了一条“空手套白狼”的商业之路。

杨卓舒深知,在房地产行业,土地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于是,他将目光瞄准了石家庄郊区一块30亩的土地。他利用自己在媒体行业的人脉关系,以极低的价格拿下了这块土地的开发权。

拿到土地后,杨卓舒并没有急于动工建设,而是开始了他“空手套白狼”的第一步:制造声势,吸引眼球。他找到当时石家庄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石家庄日报》,以极低的价格买下了头版广告位,打出了“别墅每平方米1588元”的惊爆价。

在那个年代,商品房的价格动辄三四千,而杨卓舒的别墅项目却只要1588元,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广告一经刊登,便引发了市场轰动,无数人打电话咨询,售楼处更是被挤得水泄不通。

可此时的杨卓舒,手里只有30亩土地和几张效果图,根本没有能力动工建设。为了稳住投资者,他使出了“空手套白狼”的第二招:赊账经营。

为此他找到一家砖厂,承诺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砖块,但要求对方先供货,等项目建成后再付款。为了能够早日拿到这笔“巨款”,砖厂老板爽快地答应了。就这样,杨卓舒用“赊”来的砖块,在空地上垒起了一堵堵围墙,营造出一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有了砖块,杨卓舒又开始“赊”钢筋、水泥、沙子……他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和“画大饼”的本事,说服了一家又一家供应商,用赊来的建材,硬是把一个空壳项目包装成了“即将竣工”的“香饽饽”。

为了进一步增强项目的可信度,杨卓舒还利用自己在媒体行业的资源,大肆宣传项目的优势和前景,并将项目与政府的城市规划捆绑在一起,塑造出一种“稳赚不赔”的假象。

在杨卓舒的一系列操作下,卓达房地产项目迅速成为了石家庄最炙手可热的投资项目。无数投资者带着真金白银,涌向了卓达的售楼处,生怕错过了这个“一夜暴富”的机会。

凭借着“空手套白狼”和“借鸡生蛋”的手段,杨卓舒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积累了巨额财富,将卓达发展成为了河北省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他也因此一跃成为了“河北首富”,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榜。

然而,男人的成功,并非完全来自于他的商业才能,更多的是建立在对规则的漠视和对风险的无视之上。他就像一个玩火自焚的孩子,在欲望的驱使下,一步步走向了深渊……

欲望膨胀

财富的快速积累,让杨卓舒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开始沉迷于奢华的生活方式,购置豪宅、豪车,身边总是美女环绕。据传,他光是私人秘书就雇佣了12个,而且个个年轻貌美。金钱和欲望,逐渐侵蚀着他的内心,让他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集团的业务也在快速扩张,但这种扩张更像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危机四伏。由于前期项目大多依靠“空手套白狼”和“赊账经营”,资金链条极其脆弱。为了填补资金缺口,杨卓舒不得不不断地开发新项目,用新项目的预售款来偿还旧项目的债务。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看似维持了公司的运转,实则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进入21世纪10年代,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的加大,以及卓达集团自身经营管理的问题,公司资金链开始出现断裂的迹象。一些合作方和供应商,察觉到卓达的危机,纷纷上门讨债。

面对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和日益恶化的舆论环境,杨卓舒并没有选择收手,而是决定铤而走险,策划一场更大的骗局,来一次“最后的收割”。

惊天骗局的谋划与破灭

2015年,杨卓舒抛出了一项足以震惊整个河北的“超级项目”——“再造一个石家庄”。他宣称,要在石家庄周边建设一个占地3万亩、可容纳80万人居住的超级城市综合体,涵盖住宅、商业、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打造“中国未来城市”的样板。

为了吸引投资者,杨卓舒开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条件:投资100万,每年可获得22%的固定收益,外加2%的分红,总回报率高达32%!要知道,当时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才3%左右,而杨卓舒的项目,回报率竟然是银行的十倍!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便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在杨卓舒和媒体的刻意渲染下,“再造一个石家庄”项目,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财富密码”。人们疯狂涌入卓达的售楼处,争先恐后地掏出毕生积蓄,甚至不惜借高利贷,只为能够搭上这趟“财富快车”。

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杨卓舒就从40多万投资者手中,敛集了高达100多亿元的资金。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杨卓舒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

对方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去实现他所描绘的宏伟蓝图。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给投资者制造一种“项目正在顺利推进”的假象,以便于他继续从投资者手中骗取资金。

纸终究包不住火,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意识到,这个项目,可能只是一个巨大的骗局。他们要求卓达集团兑现承诺,归还本金和利息,但是,此时的卓达集团,早已是债台高筑,无力偿还。

2019年5月18日,石家庄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称,杨卓舒、杨汗青等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至此,这位曾经的“河北首富”,终于走到了穷途末路,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笔者认为

杨卓舒的悲剧,也给中国企业家敲响了警钟:企业要走得长远,必须建立在诚信经营的基础之上。任何试图通过欺骗手段获取利益的行为,最终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自食恶果。

0 阅读:0

星灿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