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三国文化在日本的流传与嬗变

一寸旧时光 2022-10-01 00:09:31

在东亚可以说是非常有名,他就是徐福,“徐福东渡”的故事不仅在中原衍生出许多传奇故事,在东亚的其他国家,尤其是日本也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虽然我们无法回到那个时候去证明其的真实与否,但无可否认的是,既然是出自人民之口,必然是民之所向往。

在其后中国与日本在文化交流方面,不仅程度不断加深,而且其涉及的范围也更加广泛,三国文化就是这诸多文化交流中的奇葩。

01 何为三国文化?

“三国文化”,从字面意思看我们极其容易将其理解为《三国演义》的文化,但是其真正的涉及的内容远不止于此。

其实以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作为其在史学学术领域的源头性参考文献,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作为“三国文化”传播的文学媒介,将其远播海外。

真正的三国文化是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各种文学现象和文学观点,其范围有文学、史学、风俗、戏曲等与文化生活相关的各种领域。

“三国文化”自然是与所谓的“三国”相关,三国时期就是在东汉末期由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为了争夺势力范围的划分而形成的以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发展阶段。

其实真正的三国文化,主要是西晋到南北朝时期的史学著作,这一时期的史学著作是其文化传播的媒介和载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三国文化的传播媒介自然不断丰富。

直到隋唐时期,三国文化的传播媒介主要是以诗歌为主,其他的文学体裁为辅,而到了宋元时期,词、曲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元末明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版图的扩大以及受到政权更迭的影响。

三国文化开始与民间传统习俗相结合,这一突破不仅丰富了文化传播的媒介,而且还丰富三国文化的内容及其本身所带有的独特内涵。

如今的社会,受到科技和文化传播的影响,传承下来的三国文化。

不仅具有更加丰厚的时代内涵和意蕴,而且有着更为丰富的传播媒介,如影视、电子产品等,其让三国文化的传播成为一件更为容易和简单的事情。

三国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更有利于其他民族的人更为容易接受,相较于古代的史学著作、诗、词、戏曲等形式。

现代的方式其更能将三国文化的特点或其所具有的特殊的内涵直接展现在其他民族的眼前,让三国文化更好地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

三国文化从至今通过各文化媒介传入日本以后,与日本的传统文化有着良好的融合,从而形成了带有日本民族特色的三国文化。

02 本民族与日本三国文化的异同

三国文化在日本的发展最鼎盛的时期是吉川英治的《三国志》,这本《三国志》并不是与我国的《三国志》一样,具有很强的史学性。

其更多的是带有一种文学性的色彩,或者说与我国的《三国演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从整个文学作品的叙写模式看,和我国的《三国演义》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吉川英治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就说过:

“这部小说看似与中国的《三国演义》非常相似,但是绝非抄袭之作,而是在其中融入了日本特有的文化和民族特色。

并且将自己对这种文化的独特理解加入其中,形成了独具日本民族特色的三国文化。”

《三国演义》更多的是在其中融入当时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家文化。

并且将这种特殊的文化通过战争、军事,描写战斗的场面表现出来,注重的是战争中战略、战术的运用,而不单纯描写武力。

其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人物之间的冲突,把古人崇尚的仁、义、礼、智、信等优秀等我传统美德表现出来。

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战略战术的运用,将古人崇尚的智谋和勇略展现得淋漓尽致。

吉川英治《三国志》只截取了《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片段,从刘备写起,其结束是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作为故事的结局。

其在这段故事上就行创新,加入了更多的人物之间的精彩对话,将战争元素的描写降到最低,仅仅将其作为一个故事情节进行描写。

在对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等相关的经典情节的变化和典型人物的颠覆性等我塑造。

在不违背《三国演义》的创作原则上,将其进行“拆骨剔肉”般的重塑 将作品中身处乱世的英雄人物。

为了实现其心中的雄伟抱负而努力战斗的气势尽情书写。在吉川英治的这种注重武力的描写和战争双方之间的实力的较量,更是日本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尤其是作为主导的“武士精神”的展现。

03 三国文化在日本的流传与嬗变

三国文化在中国历经千百年才有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著作,其在中国主要有三个发展时期,流传到日本以后,也同样经历了几个发展时期。

首先,大化改革到江户前期。这一时期三国文化刚刚传入日本,还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因此,这一时期的三国文化的主要发展形式就是以翻译的三国文化相关的作品。

从翻译三国文化到真正的接受,主动学习三国文化,有一个非常重大的转折点就是公元625年,日本实行的大化改革。

当时的中国正值隋唐时期,此时也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在各方面的发展到最繁荣,文化交流最频繁的时候。

日本天皇对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都非常崇拜,于是派遣使者来进行文化交流,从而学习其隋唐最有价值的东西。

《日本书纪》中记载了当时进行文化学习的盛况,日本派遣的使者跟随着当时最有成就的儒学家潜心学习儒家文化。

在回国的时候必须购买许多中国书籍,带回国内,进行文化宣讲,而其中必然有经典的历史著作《三国志》和《三国志注》。

三国文化,就这样开始传入日本,进入日本民间,为民众所熟悉。

三国文化传入之后,在文学创作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14世纪前后,日本创作了有关军事的作品《太平记》,而其就是以三国中的故事作为素材和创作灵感。

这种带有三国文化的军事、战争相关作品的出现,对于三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和弘扬非常重要的媒介作用。

其次,江户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的《三国演义》已经完成创作,并且被广泛熟知和阅读。

此时的日本是以幕府作为主要的管理和统治方式的时期,《三国演义》也在此时传入日本,其可以看作是三国文化在日本的发展时期。

从1711年到1716年,由于前期对于《三国演义》的翻译和宣传,激起了当时的日本的文人对汉语的学习兴趣。

《三国演义》也就成为其进行语言学的“教科书”,这种语言文化的学习很快在日本文人之间风靡,一度成为当时文人的首要学习目标。

在这种学习风气的影响之下,日本的僧人也开始学习三国文化,使得三国文化在日本传播的范围和阶层越来越广泛。

三国文化的传入和流行,还促使了日本读本类小说的创新,如龙泽马琴的创作,其在创作中通过隐喻的方式将日本传统所尊崇的武士描绘成具有忠义思想的英雄人物和贤良之士。

除了小说之外,其在戏曲方面也有重要的影响,将《三国演义》中的某个人物作为某种精神色化身,将其赋予到具有民族特点的人物身上。

这一时期的一系列创作为三国文化在日本的发展和嬗变奠定了文化的基础。

第三,明治维新时期。明治维新时期的三国文化进入了一个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日本作家开始将三国文化与本国历史变迁相联系,将其作为民族命运变革的缩影。

此时三国文化在这一时期已不单单是对三国故事的改写,更重要的是开始关注三国文化、三国故事背后所传递出来的时代、文化背景的关注和探索。

第四,现代文学时期。此时随着社会思想的变迁和发展,人们传统的那种单纯的文学形式已无法满足人民的阅读需求。

将三国文化和民族大众文化的结合已成为一种文学发展趋势,这一趋势的出现也就意味着三国文化在日本文化中的成熟。

其不仅与报纸、刊物等传播媒介相结合,更为重要的是其在漫画创作方面也融入了三国文化.

这一特征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漫画版的《三国志》和川本喜八郎的影视动画的人形剧《三国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日本的三国文化不仅将中国的儒家文化与其所推崇的武士道精神相结合。

将中国人推崇的谋略运用到日常生活的管理中,还用三国文化来抒发哀感的情感。

04 小结

尽管三国文化对于另外一个民族来说是一种外来文化,但是其在努力学习、用心创作的基础上,将其与本民族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等我本国文化。

看似是简单的文化融合,殊不知其在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1999年〈三国演义〉研究综述》

2.《日本书纪》

3.《三国文化在日本的流传与嬗变》

0 阅读:22

一寸旧时光

简介: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