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英烈:晚明重臣李清的人生结局

凤凤文化 2024-10-15 11:32:34
李清(1602年—1683年),字心水,号映碧,或号心水,直隶扬州府兴化县(今属江苏省泰州)人。明末政治人物。李春芳之五世孙,李思诚之孙。李清出身于兴化世宦之家。据《锡山李氏世谱》和《兴化李氏族谱》,其二十世祖为宋代抗金英雄李刚,高祖李春芳在嘉靖、隆庆间任内阁首辅,有“神仙宰相”之称。曾祖父李茂材官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祖父李思诚官至光禄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兴化城中央四牌楼上有“九世一品”、“状元宰相”匾额显示李氏家族的荣华。他家世受明室皇恩,故对朱明王朝无限忠贞。显赫的家世为他的政治道路准备了辉煌的起点。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授宁波府推官,擢刑科给事中。崇祯末年,以工科左给事中出封淮府;北京沦陷,复命南京,进本科都给事中。 崇祯十七年(1644)甲申之变,李清因奉旨出封淮府,国变不在京。福王即位于南京后,李清任弘光朝工科都给事中,迁大理寺左寺丞,别称廷尉。曾上疏追谥“开国、靖难与天启惨死诸臣”,得到黄宗羲、侯方域、冒襄等复社后劲的赞扬。 李清曾经进言曰:陛下从中原迁徙后,栉风沐雨,非常辛苦;光武帝之不忘麦饭豆粥、唐太宗之不忘质衣僦舍,都是从安乐回忆艰难,以鼓励节俭,陛下也持这种自我激励,那么安不忘危,侈源塞矣。否则,奢侈用一定会多起来,多藏必定会多征,征税必会遇到麻烦;恐怕全盛时期天下的血汗也会用尽,何况今天吗?请整顿内外,丢掉无用的金玉,罢免不必要的进贡,不要以浪费小就去做,不要以节俭小就不为,如此国家和祖宗则幸甚。 李清又数次条陈抗清复国大计,因权奸马士英、阮大铖当朝,不予采纳,故仅仅在平反若干冤狱方面有所建树。寻受命祀南镇,甫及杭州桥山,而南都失守。明社屋后,“踽凉孤踪,飘泊江之南北”(李清《与冒辟疆书》),辗转流寓松江、昆山、高邮等地,后归隐兴化枣园。忠于明朝,隐居三十八年,每逢三月十九日必哭祭。 凡三十八年,清廷御史中丞蔡士英、大学士徐元文先后奏请重用,皆屡征不起,以老病拒仕,键户著书,近四十年不窥户,表现出坚贞的民族气节。晚年潜心史学,总结明朝灭亡的沉痛教训,写成《三垣笔记》及《南渡录》,俾传后世。 李清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文笔生动,向来得人好评。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李清之子李楠将秘藏于家的《三垣笔记》、《南渡录》敬献给朝廷。圣祖第二次南巡,李楠赶至宿迁接驾,圣祖“飞舸召登御舟”,慰勉有加,并亲笔挥毫,题写“多识畜德”匾额以表彰李清。全国的明遗民及其后裔本对清廷怀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他们见到新朝推进一系列怀柔政策,尤其皇帝亲自为遗民领袖题匾,敌对情绪全然冰释。然清高宗却大兴**,《四库禁毁书目》首列李清之书。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0 阅读:3

凤凤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