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世界里,雪中送炭基本不见,火上浇油确是家常便饭。感染与糖尿病,就是这样的“典范”。在血糖未得到满意控制时,常常易发生各种严重感染,糖尿病患者伴发感染的患病率可高达30%~90%。二者的同台“献艺”常常和奏出不和谐的音调。感染会进一步加重糖代谢紊乱,诱发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截肢,甚至死亡等;反之,糖尿病常常又会让感染变得扑朔迷离,使诊断和治疗难上加难,这些都大大增加了病残率与病死率的发生风险,把疾病推入了两难境地。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两个病例
病例一:老年女性患者,糖尿病10余年,发热2天,尤以夜间为著,体温最高38.7摄氏度,伴寒战,无咳嗽、咳痰,院外查随机血糖22.3mmol/L,血常规白细胞未见异常,C反应蛋白、血沉明显增高,胸片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胸部CT肺部感染,头孢曲松静滴抗感染治疗,胰岛素泵控制血糖,2日后体温正常,后期血培养回报肺炎克雷白杆菌。
病例二:中年男性,糖尿病6年余,平素血糖控制不佳,以发热2周入院。外院经过多重化验与检查未确定发热原因。入院后针对于患者进行细致的检查,因患者肝酶持续轻度升高,进行肝脏核磁后发现肝脓肿,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静脉滴注抗生素以及肝内脓肿穿刺结合治疗,痊愈后出院。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常见部位
l 呼吸系统感染。这是最常见的部位,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结核分支杆菌。病例一为肺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l 泌尿系统感染。女性尿道的解剖学特点决定女性泌尿系统感染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因此对女性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及克雷伯杆菌;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
l 消化系统感染。其中以胆囊炎及肝脓肿常见。隐性肝脓肿是2型糖尿病病人不明原因发热的潜在原因之一,克雷伯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如病例二。
l 皮肤黏膜感染。如疥、痈、牙周脓肿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皮肤黏膜感染最主要的致病菌,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三个特点
l 症状不典型。如病例一,患者并没有典型的肺炎表现,可以没有呼吸道的症状,不出现外周白细胞升高等。在糖尿病患者中此种情况,并不少见,如女性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尿路感染,但多数患者并没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由于起病隐匿,即便没有症状提示,也不能掉以轻心。
l 常有小特殊。如病例二,感染部位较为特殊,有时可能待到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仔细检查才得以发现隐性的感染灶。糖尿病患者伴发特殊感染的几率较非糖尿病患者大大增加,有些特殊感染还是相当地凶险,如恶性外耳道炎、鼻脑毛霉菌病、坏死性筋膜炎、气肿性感染、结核等,在具体病例面前要注意甄别。
l 进展很迅速。合并感染的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常伴有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加之低蛋白血症、贫血等问题的并存,感染事件好比是“最后一根稻草”快速触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如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患者,感染可谓是一天一个样,不少糖尿病足伴感染的患者,就是因为感染难控制,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拒绝截肢或是失去截肢的时机,生命因此终结。所以在治疗是需要当机立断、争分夺秒。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治疗原则
l 预防为先很重要。血糖与感染,这是一个扯不清理还乱的关系,尽量要避免二者拉扯上关系,日常合理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的基础。在每年9月-11月推荐糖尿病患者接种流感疫苗。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推荐接种1次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对于首次接种年龄小于60岁,在60岁以后,当距离第一次接种间隔5年以上时,建议再接种一次,可有效预防细菌性肺炎。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如导尿、插管等都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尽早撤除尿管,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可能。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防止皮肤感染。
l 抗生素的巧应用。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标,合理选用抗生素,感染初期可先经验性选择有效的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及时进行病原学培养及药敏试验,按照试验结果换用敏感抗生素,应注意避免长时间使用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止二重感染与真菌感染的出现。
l 血糖控制不放松。糖尿病并发感染积极控制血糖,可减少不良临床结局的发生。降糖治疗首选胰岛素控糖。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