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家里有情绪不稳定的孩子,父母切记:“只可智取,不能使蛮力让孩子被情绪所困”
过年走亲戚遇到这样一幕
二姨家的大孙女,原本是乖巧可爱、又热情开朗的小姑娘,每次见到一众亲戚都会甜甜地打声招呼
可今年就不一样了,就因为二姨提醒一声:“记得喊人”,她就情绪失控地用拳头打人
父母提醒这样做不对,就转手打父母,妹妹被表扬了也会被姐姐打一顿
用二姨的话来说:“这根本就是不可理喻”
可一向乖巧可爱的老大,为什么突然会性情大变呢
二姨说:“这孩子就是被宠坏了,现在才无法无天”
孩子的父母,也就是我的表哥表嫂则认为:“这就是生了二胎后的争宠常态”
说实话,我更认可后者说法
可我们若能细心多了解,就能发现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的糟糕行为,并不是他们糟糕的本身,而是内心渴望被关注的行为需求
这不,席间吃饭时,就因为二姨离小孙女近、给小孙女先夹菜,这件事落在大孙女眼里就是情绪突变
随后就听到满是怒气的声音:“哼,你们都偏心,就喜欢妹妹,我也讨厌你们”
一番话更让二姨觉得这孩子无理取闹
事实上,当你觉得孩子“无理取闹”那一刻起,就成功引起了大人的关注,这也是孩子所需要的视觉效果
而原本乖巧可爱的性格会性情大变,也不是突然性的转变,而是在二胎竞争环境下,作为家里的老大发现“只有不听话”才能快速引起关注
这种方法呢,虽然消极叛逆、可引起关注的效果却极佳
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时,不要急于批评,多了解他们问题背后的行为需求才能保持理智
比如,孩子情绪不稳定时记得多说说以下几个“可以”01
“你可以生气”
这是在教孩子表达情绪
孩子情绪不稳定,动不动就无故发脾气,这让很多家长都无所适从
这就像是心理学上的“推压杆效应”
人们在坐过山车担心是否安全时,会通过反复推压杆来验证安全性
而孩子想要验证父母爱不爱自己的心理想法也是一样,他们不断挑战底线、情绪失控、甚至故意和父母对着干的目的,也是为了试探父母对自己的爱
有这样一个缺爱的孤儿,他给人的感觉一点也不容易相处,谁靠近他、他就情绪失控地大吼
好不容易被送到一家肯领养的住所,男孩除了不停地捣乱找事,就是各种做坏事惹养父母生气
在各种不安生的日子里,男孩也仅仅几天就被原路返回了
本以为这个孩子会一直孤独下去,可直到遇到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养父,男孩才有了生命的新转机
据说,这个养父能包容男孩的各种恶作剧,就连当众捅马蜂窝害养父被蜇,也没有大发雷霆地送走孩子
最后,包容性极强的养父,也用他的包容和爱彻底感化了男孩
这个故事就让我领悟到,对于难管的孩子,最好方式就是包容性的爱
如果孩子情绪失控对你乱发脾气了,也不要急着发表不满,放宽心态对孩子说一句:“没事,你可以生气”
当你对孩子说了这句话时,孩子接收到的感觉就是“原来,生气不是坏小孩”
而没有了行为标签的束缚后,孩子也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和父母沟通的时候情绪就会心平气和了
02
“你可以抱怨”
这是在教孩子表达需求
同样一件事情,同样一份挑战和困难,能抱怨和不能抱怨的孩子,他们注定会得到不同的结局
新学期将至,开学、和没有开学的家长都为孩子的学习操碎了心
开学的家长想着如何让孩子早点进入状态,把握开学的第一课
而没有开学的家长,不是催孩子赶紧写作业、就是催孩子补作业的路上
兰妈就是其中一员
从年初八开始,我就在提醒女儿:“还有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要开学了,你可不要开学头一天晚上熬夜补作业”
女儿每一次都信誓旦旦地向我保证:“放心,我一定会把寒假作业完成的”
可现实情况呢,每一次写作业的时候都在敷衍交差
你让她写2页,那绝对不会多写一个字
随便打开一本作业,随便翻几下,那没有十页八页,也有一半的厚度是空白没有写答案的状态
我苦口婆心劝说:“现在不着急,等到开学前一晚上怕是睡不成觉了”
女儿听后,一边发脾气挣扎、一边哭着大喊:“知道了,我自己会有安排,你别总是唠叨了,就那么点作业,我一天都能完成”
看着至少半个月的作业量,女儿夸下海口的小心思背后无疑是应付交差罢了
如果不动脑筋地乱填答案,看起来似乎每道题都完成了,事实上却是一道题都没蒙对
想想以前那些对英语一窍不通的同学,他们之所以能不到五分钟就交卷,那还不是“不懂装懂”的乱写一通
为了避免女儿以这种心态补作业,我安慰自己要接纳她的贪玩同时,还郑重其事地告诉她“想抱怨就抱怨吧,等到开学把作业交到老师那,又是新的一学期开始”
果然,女儿把心里的不满都抱怨过后,也就是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就主动开始写作业,并且晚上睡觉喊她还不愿意上床,非要多写几页才肯罢休
先不谈作业的正确率如何,至少在态度上认真且努力了
后来,我问她:“为什么突然变得认真了”,女儿告诉我:“因为老师开学会检查作业”
这就是孩子可以抱怨的优势,能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宣泄不满,剩下的就是接受事实的冷静与理性了
03
“你可以哭”
这是在教孩子发泄情绪
允许孩子伤心和委屈的时候可以哭,他们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
周末带孩子去草莓园采摘时遇到这样一幕
一个大概4、5岁左右的小女孩,跟着妈妈一起摘草莓
一个没注意,女孩被绊倒重重地摔了一跤,当场就开始哇哇大哭
看着大家都朝那对母女看去,妈妈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她安慰女孩说“别哭了”
听着哭声还是止不住,妈妈伸手把眼泪抹掉,然后问“还要哭吗?再哭我就不理你了”
一句话果然止哭效果极佳,女孩当时就不哭了
随后,妈妈又一声命令说:“来,笑一个”
在妈妈的注视下,女孩最终牵强地露出了一个假笑
那种带着委屈的假笑,看起来牵强又憋屈
想想之前,兰妈女儿摔倒哭个不停,怎么安慰都止不住哭时我也曾经这样做过
后来,再看着女儿一天大一天,即便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也不吭一声时,我又意识到:
“孩子当父母的面哭那是寻求安慰,如果孩子受了委屈、摔疼了也不哭,那说明孩子跟父母之间冷若冰霜,孩子感受不到爱、也没有感受爱的勇气与信心”
所以,想要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那家长就不要害怕孩子哭
告诉孩子:“放心,哭不丢人,把情绪都发泄出来了,心里就不会那么难受”
这种以爱名义教会孩子发泄的情绪管理,才是父母爱孩子的智慧方式
04
“你可以害怕”
这是在教孩子不要逞强
我们都希望孩子勇敢果断,可要强没错,但任何时候都不要太过逞强
一次聚会,和一位男孩妈妈交流起育儿经验
当时,因为孩子爱闯祸、逞强和叛逆让她喋喋不休说了很多
2岁时,就因为邻居家小朋友骑滑板车被发现了,便吵着嚷着要抢过来体验,一个没注意摔了一大跤
3岁时,妈妈夸隔壁家女孩小小年纪就能刷碗,长大后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儿子听到后当即就吵着闹着洗碗,一不小心手滑把碗摔碎了
4岁时,幼儿园表演节目,就因为老师把他调到后排,他每天回家练习舞蹈,就为了在老师面前争口气
5岁时,幼儿园毕业了,和他的玩得比较好的几个朋友转学回老家,为此闷闷不乐好几天,吃饭时都郁闷地提不起精神
…
而类似事件,生活中还比比皆是
总而言之,一句话总结也是“这孩子太逞强了”
再往后呢,逞强的男孩不服别人比他优秀,但生活中比他优秀的人却处处都是
寡不敌众,男孩也因为他的逞能越来越怀疑自己的能力,直到做什么都不顺、做什么都不行时,他开始沮丧、摆烂、叛逆…
这就是做事太逞能的后果
只要求自己做得更好、却不给自己歇息的机会,这种高负荷压力怎会让孩子快乐成长呢
所以,当孩子情绪不稳定的时候要允许孩子生气、抱怨、哭,还要允许他们害怕
告诉孩子:“你只是一个小朋友哦,遇到事情可以害怕、不要逞强,爸爸妈妈会一直陪伴你、支持你的”
这种来自心灵、和情感上的关怀,才是抚平孩子负面情绪的有效力量
05
“你可以求助”
这是在教孩子建立沟通
你的孩子,为什么遇到再大的困难、和委屈都选择忍气吞声、默不作声呢
原因还是在于孩子受欺负时父母的态度怎样
和女儿在广场散步时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有一个六、七岁左右的小男孩正在玩皮球,旁边还有几个年龄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也一起玩
大家玩得不亦乐乎,看起来确实很热闹,可一不小心小男孩被另一个年龄稍大些的孩子推倒了
那个孩子还大声嚷嚷说:“不是你这么玩的,你放手我教你怎么玩”
吵闹声音,很快就吸引了旁边家长们的注意
那个推人孩子的妈妈虽然一脸歉意、也道歉了,可嘴里也告诉说:“都是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没什么的”
被打男孩的妈妈也跟着附和说:“本来就是,根本就没什么,没事,大家继续玩吧”
简单的几句话就快速化解了冲突
可被推倒的那个男孩呢,始终低着头、抿紧着嘴巴…
再仔细看看,我又发现男孩的鼻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泛红,看得出他心里真的很委屈
可惜的是妈妈并没有注意这一点,看到男孩不愿意上前跟小朋友继续玩,她还批评男孩“一点都不合群,就你这性格长大可是要吃亏了”
这就是父母对孩子随意的态度,你认为小朋友之间打闹最好是小事化了
可对孩子来说,父母的疏忽和“没关系”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被爱
而长时间生活在缺爱环境下的孩子,情绪也很难稳定
所以,想要孩子情绪稳定,我们也要告诉孩子:“遇到拿不定的事情、委屈的事情,一定要向爸爸妈妈求助,我们会在身后一直支持你”
这种求助性沟通,帮孩子化解了焦躁,也为亲子提供了缓和、交流的空间与机会
那么,关于孩子情绪不稳定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