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废弃多年的三线遗址,曾经近万人生活的地方

忆三线岁月 2024-05-20 12:15:30

在四川盆地成都平原的西南部,岷江中游,眉山市的群山之中,隐藏着一座曾经的辉煌之城——一个被岁月遗忘的三线建设军工厂。这里,曾经回响着机器的轰鸣,洋溢着工人们热情洋溢的笑容,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与兴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美对峙、中苏交恶,战争的阴影笼罩在中华大地上。为了应对可能的外来威胁,保障国家安全,毛主席提出了三线建设的伟大战略。在这一背景下,大批的工厂从沿海和边疆地区转移到了内陆的深山之中,其中就包括了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这座军工厂。

辉煌的岁月:505厂的崛起

1965年,邮电部决定将上海邮电器材一厂、北京邮电研究院载波机研究所内迁到四川,成立了代号6505的军工厂。经过多轮选址考察,最终选定了乐山地区眉山县象耳公社红旗大队的醴泉河南岸作为厂址。这里依山傍水,既符合“靠山、隐蔽、分散”的三线建设要求,又便于与其他邮电部项目相互支持。

1965年7月29日,6505工程破土动工,代号505厂。在“三线建设要抓紧”、“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感召下,建设者们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日夜奋战。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67年8月完成了厂区建设。这座占地500余亩的军工厂,拥有机修车间、载波车间、钣金车间、翻砂车间等多个生产车间,以及单身宿舍、医院、水厂等生活设施。职工人数达到了4000多人,成为了一座国家大二型企业。

随着生产线的建成投产,505厂迅速崭露头角。他们成功研制出了大同路主机设备,标志着我国载波技术开始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505厂不断取得新的科技成果,为我国邮电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繁华的生活:505厂的小社会

除了生产上的辉煌成就外,505厂还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小社会。这里有子弟学校、外宾招待所、工人俱乐部等文化娱乐场所;有灯光球场、游泳池等体育设施;还有医院、水厂等生活配套设施。职工们在这里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体系。

在505厂最辉煌的时候,这里有四千多名职工和一万多名家属生活在这里。每天上下班时分,工厂的广播响起,职工们骑着自行车排队进出厂门的场景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工厂内部的各种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职工们在这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工人俱乐部是505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建于1983年的建筑曾经是职工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俱乐部里可以看电影、打台球、跳舞等。每当有电影放映时,厂子弟们都会早早地搬出家里的板凳去占位子。虽然有时候会因为电影胶片没有送到而白忙一天但是大家依然乐此不疲。

时代的变迁:505厂的衰落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家政策的调整505厂也逐渐走向了衰落。进入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军工企业的改革调整505厂的生产经营逐渐陷入了困境。2008年12月成都邮电通信设备厂(原505厂)进行了改制解体这座曾经辉煌的军工厂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的505厂区已经人去楼空大部分建筑都被荒废在那里默默地承受着岁月的洗礼。只有那些残垣断壁和锈迹斑斑的机器还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故事。每当有人路过这里时都会不禁驻足凝望感叹岁月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

0 阅读:5

忆三线岁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