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撰写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放置于文章结尾处。
他46岁创业,用30年时间创造了两段传奇,干出两大中国行业龙头。
不仅成为了中国钓具产业的领军人物,还是国产碳纤维领域的先行者。
仅有初中文凭的他,为了突破美日对碳纤维的封锁,毅然走上自主研发之路。“有生之年,我一定要把碳纤维造出来。”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还与国内材料界泰斗师昌绪院士亦师亦友,甚至被后者称赞,“你为民族争了光。”
他就是被称为“民族之光”的陈光威。
曾经的困境2011年1月11日,歼-20战斗机在成都完成了首飞,并于2018年2月,列装空军作战部队。
这7年间,歼-20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和蜕变,成为了空军的重要作战力量,也拉开了我国空军装备转型的序幕。
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它一举打破了美国在隐形战斗机领域的垄断地位,与F-22战机不相上下,其产能更是让美军压力山大。
就比如前段时间,美国发现我国在福建东南沿海区域部署多架歼-20,且数量还在持续增加后,直接坐不住了。
5月21日,美方紧急宣布,将在驻日美军基地临时部署12架F-22战机。与此同时,日本也赶紧帮着宣传造势。
说起来,日本此前还曾阴阳怪气,放话“没有日本的碳纤维,中国压根造不出隐身战斗机。”结果惨遭打脸。
据相关资料显示,歼-20的机身、主翼以及蒙皮等部位,大量使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化学性、耐高温的特点,其重量却只有普通钢材的1/4,因此有“材料之王”的称号。
但该材料都曾被美日两国垄断近40年之久,它们更是从产品、设备以及技术上对我国实行封锁。
这期间,它们凭借记说垄断,将碳纤维价格炒至240万每吨的天价,堪称“黑色黄金”。
但那时,我国尚不具备生产规模,又急需该材料,只能选择高价进口。
对此,日美两国傲慢至极,尤其是日本,大放厥词,“再给中国100年也造不出碳纤维来。”
这更加激发了我国实现技术突破、打破国家封锁的决心。
事实上,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成立了自主研发碳纤维的“7511工程”。
但由于制造难度大,在近30年的时间里,我国都没有完成技术上突破。
2000年初,80岁高龄的“中国金属学与材料学家”师昌绪院士出山,“研究不出碳纤维,拖累了国防,我将死不瞑目。”
随后,国家科技部成立了“863”专家组,并投入了2亿元资金,专门用以支持研发碳纤维。
然而,在美日两国的重重封锁下,我国的研发之路举步维艰。直到2003年,好消息传来。
这年,“863”专家组到山东的光威集团考察,发现他们竟然也在生产碳纤维。
于是,专家们现场取样,后经过检测,样品获得了一致认可。由此,光威碳纤维进入了国家视野。
而让人更意外的是,这家公司背后的掌权人陈光威,居然只有初中文凭。
这不禁让人好奇,他为何会走上这条艰难的科技创新之路?
始于一根鱼竿陈光威出生在动荡年代,加之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他便没有办法继续求学。
1959年,田村公社创办了一所半日制的农业中学,对知识渴望的陈光威,在那里又接受了3年的教育。
这之后,他种过田、干过建筑队,也采过山石。
由于能力出众,陈光威还被选为王家钦村的大队长,并一路当上了镇工办的副主任。
期间,为了能让村里人都过上富足的生活,他带头创办了一系列的乡镇企业,成为了十里八乡有名的红人。
1987年,镇政府相中了陈光威的精明能干,于是给他安排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就是让他接手一家石化厂。
但问题是,这个厂子亏损严重,已经濒临倒闭,厂里的30多名残疾职工,也无处安置。
在镇工办任职的陈光威自然也清楚这些,但还是决定接下这个“包袱”。彼时,他已46岁。
接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动员大会和建立规章制度。一整套改革下来,厂子里的工人对他无不佩服。
随后,他又开始想办法解决厂子的业务难题,并通过关系承接到了环球渔具的玻璃纤维布的业务。
为了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环球渔具的订单,陈光威亲自带着工人在车间加班加点生产玻璃纤维。
除了吃饭睡觉,他基本寸步不离车间。埋头苦干5个月之后,石化厂终于扭转盈亏,获利3万多。
而厂子盈利后,陈光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工人补发工资。
可眼看厂子渐渐有了起色,他又不禁产生新的忧虑,他觉得只代工生产渔具的配套设备并不是长久之计。
通过调研,他发现当时国内的钓具行业属于稀缺型。
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组建一条完整的钓具生产线,将石化厂转变为“渔竿厂”。
这样厂里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工人的薪资待遇也能水涨船高。
有了目标之后,陈光威便开始着手计划,但是这一举动却遭到了很多人的否定,觉得他是在痴人说梦。
毕竟石化厂要想转型,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厂里既没有相关的设备,又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不管是哪一点,都不足以让陈光威的“梦想”成真。
但陈光威不是个还没开始就说放弃的人。
他买了一堆机械方面的书籍,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地钻研;遇到不懂,他就是厚着脸皮跑到相关单位借人。
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试错和改进后,中国第一条国产化的钓竿生产线终于诞生了。这也标志着石化厂成功转型为渔竿厂。
随着不断地研发,陈光威带领的“光威渔竿厂”逐渐打响了名号,产品远销海外,还曾获得山东省的星火科技奖。
1991年8月18日,陈光威以中国唯一一家渔具生产厂家的代表身份,出席了美国洛杉矶的第34届世界渔具博览会。
第二年,光威集团便成立了。但这些成就没有让陈光威止步不前,反而让他的眼光看得更长远。
为国家争光1995年,光威集团推出了一款碳纤维钓竿,一经上市,就让钓鱼佬们爱不释手,而这款钓竿使用的正是碳纤维材料。
但当时,美日两国对碳纤维的出口把控得非常严格。
不仅要通过很多繁杂的手续,甚至还会派专员来中国调查,确定这些碳纤维是不是用于钓竿制作。
面对这些过头的举措,陈光威大手一挥便开始自行研究碳纤维的生产。
可碳纤维的研发在国内一直都是一个过不去的坎,研发周期长,耗费的资金也是巨大的。
这也注定了研发之路将会面对诸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能早日摆脱美日的“束缚”,再难都要走。
那时,陈光威和科研人员一起奋斗在一线,将工厂当成了自己的家。
可碳纤维的研发就像是吞金的怪兽,十几年的收入打了水漂,差点让他倾家荡产。
最难的时候,陈光威还将光威集团旗下的所有设备压上进行融资,就连家中的房产也做了抵押。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
2001年,光威集团生产出了CCF-1级的碳纤维,力学性能和同类产品相比并没有什么区别。
紧接着光威集团便成立了拓展纤维公司,继续研发之路。
后来被“863”专家组发现之后,陈光威便带着团队直接加入了国家的863计划。在克服一道道难关之后,一举突破了高性能碳纤维的关键技术,并开始实现了小规模的生产。
2005年,光威集团承担的碳纤维研究项目通过了国家863专项的验收,T300级碳纤维横空出世。
当时正值台海局势紧张,为了能满足国家的需求,陈光威坚定地将生产的全部碳纤维投入了国家的国防事业。
并且还加大了研发力度,力求能将碳纤维实现量产。
四年之后,光威的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正式通过验收,这是碳纤维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随后,光威逐渐突破了T700级、T800级的技术工程化。
而拓展纤维的母公司光威复材,在2017年也成功在深圳证劵交易所挂牌上市,让碳纤维产业与资本市场实现了融合对接。
只是可惜,陈光威并没有看到这一幕,就在光威复材上市的4个多月前,他因过度劳累与世长辞,享年75岁。
虽然陈光威去世了,但是他留下的“产业”却一直都在不断地成长。
就拿T1000级碳纤维来说,一米的长度重量才仅有0.5克,却能够承重1000斤。
如果取筷子粗细的一束,拉动两架国产大飞机C919,按空机重量算的话,有90多吨。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碳纤维企业数量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其中2022年,碳纤维有关企业已超7700家。
而碳纤维的价格也实现了大跳水,比如2022年,国内碳纤维的市场均价曾维持在每公斤180元以上。
对比美日垄断时期的每吨240万,直接跳水几十倍。
结语从一个小厂长到中国的“碳纤维之王”,陈光威这一路虽然传奇,但也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坎坷。
他是民族企业家,更是民族之光,值得所有人铭记。
-欢迎评论区留言-
参考文献
1.威海发布《冲击“新材料之王”,威海引爆“要素巨变”》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135401?_refluxos=a10
2.中国纺织报《深度 | 材料泰斗与民企老板肝胆相照:搞不出碳纤维我们愧对国家》
https://mp.weixin.qq.com/s/TczwxB1vbZnpT5QoWHFfCQ
3.光威集团官方微博《著名企业家、光威集团创始人 陈光威先生不幸逝世》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099817029682625?_refluxos=a10
4.人民网《中国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你必须知道的几件事》
http://military.people.com.cn/n1/2018/0210/c1011-29816984.html
5.中国粉体网 《陈光威:负债累累不改碳纤维报国路》
http://news.cnpowder.com.cn/54330.html
6.鹰游集团《击碎美日封锁!中国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问世,国产代替再加速》http://www.zglcn.net/news/618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