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史书石刻艺术——探访自贡凉高山牌坊群

痛快旅游 2024-05-06 09:40:06

牌坊,一种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形状像牌楼的建筑物,旧时多用来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牌坊源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是中国传统纪念性建筑物之一。

牌坊——被誉为中国最有故事的建筑

每一座石牌坊都是一件石雕艺术品。中国传统的石雕技法圆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平浮雕、阴线刻等,在石牌坊的雕刻中都广为应用和集中体现。

牌坊不仅建筑结构自成一格,别具风采,而且集雕刻、绘画、匾联文辞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也是一种记载着历史信息的实物史志,熔古人的社会生活理念、封建礼教、封建传统道德观念、古代的民风民俗于一炉,具有瑰丽的艺术魅力、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最有故事的建筑。

凉高山牌坊群像

大安区地处自贡市东北部,是历史上富荣盐场的核心区域,自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而凉高山牌坊群正是其中的典范代表。

新中国成立之初,自贡地区尚有上百座牌坊,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破坏,目前约存32座,其中大安区就有8座,仅次于富顺县居全市第二。2007年6月,大安区7座造型精美、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牌坊联合以凉高山牌坊群成功申报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自贡市第一批“省保”牌坊,更在全市13座“省保”牌坊中占据半壁江山。

自贡地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凉高山牌坊群作为自贡市第一批“省保”牌坊,是自贡地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整个牌坊群以节孝坊为主,建造年代从乾隆五十九年到光绪二十九年,较为完整地反映了清代中晚期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从历史背景看,这一时期正是自贡盐场从四川三大产盐场之一发展成为四川盐业生产中心,为凉高山牌坊群修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牌坊分布的地理位置看,凉高山牌坊群近一半集中在井内(自流井到内江)的古道上,且都是自贡著名盐业世家颜桂馨堂、李陶淑堂的族人,是自贡地区重要的盐业历史文化遗存之一。

凉高山牌坊群雕刻艺术的造型语言呈现出丰富性、多元性特点,与同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时代背景相吻合,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的石牌坊雕刻艺术。

融入城市肌理引领文旅融合新风尚

从凉高山牌坊群上镌刻的每一个名字中都能读到忠、孝、廉、勤、义、仁、善的历史故事,而且绝大多数牌坊都坐落于自贡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公园范围内及附近,这是大安区作为天府旅游名县发展全域旅游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

王氏节孝坊和张氏节孝坊地处凉高山历史文化街区内,颜氏节孝坊毗邻大山铺历史文化街区,廻龙桥石坊则位于大山铺到何市、牛佛古道(现与宜昆河公园源头相距仅几百米),何氏节孝坊地处新建的双凤湿地公园内,谢氏节孝坊也在双凤湿地公园旁,阮家大坟四脚坊则位于燊海公园半山腰。

另外阮家大坟四脚坊是自贡现存唯一的神墓坊,张氏节孝坊、王氏节孝坊和凉高山古道共同构成了自贡地区保存最为完整最原汁原味的“双牌坊”古道。

要搭建好过去、现在与未来对话舞台,调动公众参与凉高山牌坊群保护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受益者。在空间规划设计与文化遗产保护有机结合上,用创新文旅服务活化历史文化遗产新业态,引导产学研一体化的“遗产+文化+旅游”新模式,切实提升凉高山牌坊群及历史文化街区对广大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全面助力大安区全域旅游发展工作。

凉高山牌坊群巡礼

王氏节孝坊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为旌表邑处士李明辉之妻王氏而建。牌坊为三门四柱五楼石牌坊,位于凉高山古道,通高12米,通宽6.81米,柱前抱鼓石保存完整,通体布满精美雕刻,除了对联、文字记载外,还有雕刻得活灵活现的石刻人物、石兽等。对于研究清代牌坊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王氏节孝坊与张氏节孝坊均分在凉高山古道之上,相距仅一百多米,当地人统称为凉高山“双牌坊”。

张氏节孝坊是三多寨第一任寨长李春霖(盐业世家“李陶淑堂”创始人李振亨之长子,约去世于1863年)的继室张氏节孝死后,由其子李新墀、新展、新柏报请朝廷准建。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坐落于自贡市大安区新民镇董家村牌坊坝。 牌坊为三门四柱五楼石牌坊,通高12.5米,通宽8.16米。牌坊柱上雕刻着清代著名书法家范泰衡所书的楹联,两侧坊柱均有抱鼓石。牌坊上的花鸟虫兽,雕刻得惟妙惟肖,戏剧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是自贡地区不可多得得精美石刻艺术品。

颜氏节孝坊坐落于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大山村(原无线电三厂内),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秋。颜氏守寡卅年,养子王赞常成才,成为光禄寺(主管宫廷祭祀的官署)官员,王赞常奏请皇上恩准为其母立节孝坊。牌坊为三门四柱五楼石牌坊,通高9米,通宽7米。牌坊柱上雕刻着清代翰林陈钟信等人的题联,枋刻“处士王进五之妻光禄寺署正赞常之母诰封宜人颜氏坊”。整座牌坊上的浮雕繁密精致,特别是八座抱鼓石雕刻精美、石狮和石象栩栩如生。

何氏节孝坊建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坐落于自贡市大安区凤凰街永胜村釜溪河畔,是凉高山牌坊群中历史最久远的牌坊。牌坊为三门四柱三楼石牌坊,宽5.8米,高5.4米,枋刻“旌表儒学王鸿儒之妻何氏节孝坊”,枋檐瓦当和仿木斗拱格外精美,整个牌坊表现出清代牌坊建筑繁复精细的基本特征。牌坊背面落款题刻依稀可见“特授四川嘉定府威远县正堂”的字样,可见在200多年前这一带属于嘉定府威远县管辖,对于研究清代历史变迁和牌坊建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谢氏节孝坊位于自贡市大安区凤凰街永胜村黄家山(今东锅技校后门),为旌表当地儒童黄愈邦之妻谢氏节孝而立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谢氏节孝坊为三门四柱三楼石牌坊,坊柱前后均有抱鼓石,宽6米,高7.5米。牌匾楹联字体工整大气,圣旨牌盘龙护绕,玲珑剔透,顶端之火炬雕塑用相夫教子的人物故事加以烘托,造型十分生动逼真。整个牌坊结构科学,雕刻工艺精湛,装饰精美,反映和研究清代地方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迴龙桥石坊位于大安区大山铺镇李白河迴龙桥头处,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为方便行人修建回龙桥,立有碑铭坊以记建桥始末,是大安地区现存唯一的建桥纪念牌坊。牌坊为三门四柱三楼,宽6.3米,高4.4米。整体结构简洁朴素,牌匾刻有“廻龙桥”三字楷书,枋上刻花草浮雕,左右次间下方碑文为清举人陈嘉祚所撰写的创修廻龙桥碑铭。因年久失修,石坊上部坊脊滴水鸱吻等均有局部毁损,仅存三个抱鼓石。迴龙桥石坊是研究清代盐运古道和李白河流域经济发展重要的实物资料。

阮家大坟四脚牌坊位于自贡市大安区大安街桑树坝,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光绪五年(1879),是自贡现存唯一的神墓坊。牌坊为三门四柱三楼石牌坊,高9米,宽6.9米,其正门宽3.05米,两侧次门各宽1.8米。四坊柱柱头冲天,立于坊脊之上,形同望柱,有盘龙革甲护柱,造型十分罕见。牌匾刻有“奉天勅命”四字,系明代墓坊形制,下匾所刻坊名已毁。该牌坊至今结构完好,其整体造型简洁而厚重,镂空浮雕及顶枋上的人物造型圆润饱满、线条流畅。

历史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凉高山牌坊群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自贡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大安区作为天府旅游名县发展全域旅游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利用好、管理好凉高山牌坊群,对于新时代践行文化自信、推动大安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区具有重要意义。

0 阅读:18

痛快旅游

简介: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