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良心,会歪打正着,不凭良心,会正打歪着。「曾仕强每日箴言」|全文共1800字,深度阅读需6分钟,受益终生|
我们中华文化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天人合一。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对此,很多人都很好奇,天人真的能够合一吗?天那么高,人这么矮小,怎么合一?读《易经》的人都知道,天人合一就是人天合一,就像我们说阴阳,不说阳阴。那么,到底如何做才能够达到天人合一呢?今天,我们分享3个要点。1做人做事讲良心道德“天”代表天理,“人”则指是我们的心。天理在我们心中,不假外求。良心也在我们心中,必须向内求。当你心生起妄念,不凭良心做事时,天理就开始惩罚你,使你觉得痛苦、烦恼和不安。当你心中产生纯净的念头,也就是凭良心做事时,天理便开始回报你,使你充满了爱与慈悲,因而觉得安详、和谐与快乐。天理良心,在我们心中合在一起,天人就在心中合一。简而言之,做人做事只要凭良心,天人就合一了,我们就非常愉快。不假外求,也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自己用心去除私念,天人合一就在我们心中完成。也就是说,凭良心做人做事是天人合一的不二基石。《易经》文言传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当一切都在快速变化的时候,定数只有一个,就是凭良心。凭良心,会歪打正着,不凭良心,会正打歪着。明明可以赚钱,最后亏本了,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就是当初的一时恶念将整个事情搞乱掉了。而怎么做怎么不对的人,最后的效果却很好,仿佛是老天在保佑,其实不过是人的良心在发生作用。本来会做坏的,有了良心的牵引,就能够自我修正过来,这就是好运气的因素。2让心静下来去感应实现天人合一还要靠两个字——感应。人人原本都有智慧德相,都可以感应上天。却由于妄想执着,产生各种业障、习气、烦恼,以至于自己骗自己,徒然幻生起不明的感觉,自然无法与天感应。要消除这些烦恼焦虑,首先必须先静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老子常常说不出门可以知天下事,怎么做到的?就是靠静。反正你坐在那里,东想、西想,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完全不知道干什么,那你有感应是不可能的。《大学》有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有一位修道人,在破庙的废园中除草。他抛掷一片片破瓦,碰击到旁边的竹子,发出声音。他听到了这种声音,忽然顿悟了。静并非代表没有声音,然而有声音当然不静。我们不可能找到完全没有声音的地方,所以我们需要的是静心。听所有的声音,却不只听单一的声音,也是一种静。在废园中除草,心不杂乱,当然也是静,于是瓦片击竹的声音,也能引起顿悟。关键是你能不能真正静下来,心静了,智慧就开了,烦恼就走了。现在很多人,因为焦虑,因为恐惧,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停下来,不愿意静下来给自己安定思考的机会。始终画地为牢,在那个漩涡里打转,怎么会进步呢?一个人只有静下来,才能获得内心的平和,进而凭良心做出理智的决策。3端正每一个起心动念人的心是十分自由的,和天一样,广大深远,心的一念,也是海阔天空,古今中外都接触得到。心想到什么地方,人就好像跟着去了那个地方,心所能想的,所能到的,并没有止境。像这样不可捉摸的人心,必须设法使其念头不向危险那一边转动,以免为非作歹,生事闯祸。同时更应该推己及人,促使其他人的念头,都止于至善,以积善造福,成德立功。怎样做到这种地步呢?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每一动念,都要朝向仁爱的精神。儒家的教化,以“仁人”为最高标准,因为“仁”是众德的总称。“义”则是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合理行仁的意思。孔子说仁,孟子说义,合称为仁义道德。实际上,“德”得之于天,而行仁道合理而有所得,即为“仁人”。我们中华文化的中心就在这里了,一个是顺应自然,一个是自我修炼,提高品德修养,没有其他了。所以,作为人,既要循天理,顺其自然,还要讲良心道德,就是仁。“仁者,二人”,意思是把自己和别人合起来想,不要分开来看,凡事将心比心,设身置地。把别人的事情也看成自己的事情,将自己的利害和别人的感受一并加以考虑,就是仁心的发扬。现在的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普遍觉得很累,甚至身心俱疲。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脑海里,时刻动妄念,又不知道向哪里引导。以致一生都在欲望中煎熬,当然越来越不凭良心,离开天道日愈遥远,却又怨天尤人,终会害人害己,得不偿失。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人顺应天道为人处事,就能比较吉利顺当。而违背天道,大多招来凶祸。所以,人要祈求福报,祈求老天保佑,获得源源不断的好运气,就要顺应天道,也就是天人合一。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命在天也在我。每个人只要想天人合一,就一定可以做得到。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