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量再出发——吉林省作协“作家回家”系列活动侧记

吉林日报 2024-05-28 16:05:23

5月16日至18日,吉林省作协“作家回家”系列活动再次温暖启程。来自全省各地、各行各业的28位作家一起“回家”,在万木葱茏、生机勃发的美好初夏,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学之旅。

16日中午,“回家”作家陆续走进省作协,一派齐聚归家的温馨景象。“在此,我谨代表吉林省作家协会向各位作家朋友致以诚挚问候,并真诚地道一声:欢迎回家!”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丽在欢迎仪式上说,吉林省作家协会组织开展“作家回家”系列活动,是对中国作协“作家回家”活动的积极响应,是加强团结、联系、服务广大作家的创新举措,使作家朋友们能够牢记一段真情、收获一份友情、留住一种亲情,让吉林作协真正成为广大作家值得信赖、无比眷恋、充满期待的“作家之家”。“回家,是充电,是团聚,是让驿动的心靠岸。”80后作家王薇深情地说:“支持我们写作的不止有生活中的家人,还有文学上的家人。他们欣赏我们,珍视我们,为我们创造进修的机会,争取作品的扶持,把我们推向更广阔的天地。我们将以‘回家’作为一次新的旅程,希望下一次,我们能带着作品和荣誉归来。” 欢迎仪式上,还为每位作家颁发了“作家回家”纪念章。

文学创作的发展离不开文学批评的繁荣。欢迎仪式后,一场以“北方写作与吉林文评”为题的座谈会如期召开。这是一场批评家与作家的对话。座谈会上,吉林省文艺评论基地主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春雨,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于文思,讲师王增宝、孙琳分别就“传统与现代:当下文学创作的一点思考”“创意的批评与批评的创意”“以评刊促进文学批评人才培养”“塑造吉林文学经典的可能性”等内容,与“回家”作家一起探寻北方写作与吉林文评的发展路径。作家陈晓雷、杨树等从加大文学评论力度助力吉林文学发展、传统文学的可能与限度等,思索吉林文学与吉林文评相互借力、携手共进的前景。张浩、汪一迪等网络作家围绕当下网络文学写作的现状、问题与趋势等,深挖网络文学的精神内核,探求吉林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

“光和影,仿佛一粒粒时间的胶囊,通向未来的宽阔之门,我们踏着时空的刻度拾级而上 。”这是青年诗人查干牧仁在参观长影旧址博物馆时写下的诗句。16日下午,“回家”作家来到长影旧址博物馆,感受“新中国电影的摇篮”的无穷魅力,找寻光影与文学的链接。“再回长影,把我带回了在鲁迅文学院学习时参观现代文学馆的记忆,”网络作家汪一迪说:“在现代文学馆里,有一个展厅循环播放着多部具有特殊意义的经典影片,无一例外都是出自长影,当讲解老师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介绍长影时,我由衷的感到无比自豪。”

17日上午,相约吉地 共沐书香——首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启幕。一早,在省作协的组织下,“回家”作家们满怀期待地走进书博会。“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展台陈列,特别激动和开心!”长篇小说《韩屯有座山》的作者杨逸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展台看到自己作品时说。《韩屯有座山》是吉林省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系列长篇小说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孙昱莹的《百合花事》、李晓平的《雾中村》、李子燕的《日将锦绣》、刘国苗的《敖包滩》、车永江的《小南屯》,这些多角度、多维度、全方位展现吉林农民生产生活和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的优秀作品在首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上齐聚亮相。“快看!这是咱们省作协新近组织创作的作品。”循着话音,大家看到了在时代文艺出版社展台展出的散文集《问脉山水——生态吉林散文选》与报告文学集《黑土流金——山乡巨变的吉林答卷》。看到有读者在吉林作家的书籍旁驻足,作家们向大家介绍起《问脉山水——生态吉林散文选》:该书集中展示了生态吉林的锦绣山河与冰雪景观,对于来吉林游玩的读者,是本难得的行吟手册和文旅攻略。“书博会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可以直接抵达的桥梁,也给我今后的创作以莫大鼓舞。”“书博会场面盛大,令人震撼,为作家们坚持传统阅读、坚守文学理想增添了信心。”吉振宇、秀枝表达了参加首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的感受,并对未来的创作充满信心。时代文艺出版社编辑陆风看到吉林作家走进书博会,她说:“感谢吉林作协组织作家深度参与、助力书博会,今后我们会和吉林作协一道,致力于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展现吉林特色的文学精品。”

17日下午,“植根生活 书写时代”名家文学论坛在长春南湖宾馆举行。作为首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的重磅活动之一,邀请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陈彦、李洱、东西、祝勇共同探讨作家应该如何植根生活、书写时代,分享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及当代作家应承担的使命与责任,为广大读者带来了一场文学盛宴,长篇小说《百合花事》的作者孙昱莹说:“各位老师让我明白,何为艺术性与思想性的有效超越,如何做到写作的陌生化。让我明白小说可以有千万张面孔,好的小说会为读者提供阅读的思考,让读者在他人的故事之外,伸手触及自己的倒影。”

5月18日,“名家面对面”系列活动在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吉林省图书馆依次举行,“回家”作家与文学名家面对面,聆听他们的真知灼见。在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报告厅,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彦、东西读者见面会拉开帷幕。他们回答了“如何处理在时代变迁下文学对现实的书写”“文学作品被认可有哪些要素”“如何保持创作中的先锋性”等问题。陈彦说,深厚的写作需要深入生活。因此,好的文学作品一定不能脱离生活,要讲让读者产生共鸣的故事,要塑造典型、鲜活的人物形象,要陌生化、不要同质化。东西从自己的故乡谈到写作,他说,乡土可以塑造作家坚韧的性格,锻炼作家的想象,激发作家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坚持是写作的秘诀”“写作是幸福的”“希望大家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也要‘阅读’大地,在生活中汲取创作的源泉。”活动最后,两位作家为在座的吉林作家及爱好写作的东北师范大学师生送上了寄语。

在吉林大学报告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李洱围绕“摇摆:作为情节运行的动力”展开文学对话。曹文轩以精当的文学作品为例,跟大家分享了“小说运行的动力所在是通过语言、情节、性格以及主角的摇摆”等创作经验。李洱结合创作与生活谈到“摇摆是世界存在的根本模式,而小说呈现的其实就是世界的模式,好的作品是多种思想或多种理念之间的不停摇摆。”一直在外地工作的编剧刘策感慨地说:“从两位老师的对谈当中,寻到了自己问题的答案。此次‘回家’不也是一次寻根之旅吗?我终于意识到,故乡之于我并非只是远方,而是当我身处远方才真正拥有的故乡。”

18日下午,曹文轩走进东北师范大学,从“感觉是思维的起点”切入,讲了一堂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文学课。他说:“没有感觉,就没有颜色、声音、温度、气味、时间和空间,甚至可以说就没有人类的文明史。细究起来,人类的今天以及拥有今天这样一个世界,所有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都与感觉有关。”并结合他的作品《苏武牧羊》强调,写作不再拘泥于人的视角,要写别人看不见的风景。

“内敛、低调,努力把事情做到极致”“这里传承着新中国第一代工人的责任感、荣光感、团结协作、爱厂如家的性格基因。”这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对长春这座城市的印象。“梁晓声与东北”主题活动在吉林省图书馆举行,他与省内外知名作家、学者以及众多文学爱好者共同交流“在文学中探寻东北文脉”。梁晓声认为,大家要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兼顾东北文脉。他说,东北三省有共同的文脉,但在文学、影视、戏剧创作方面的富矿还待开掘。“回家”的作家赵勐希说:“白山黑水不光是自然风光,更是北国文脉之所在。作为一名东北作家,重新发掘、延续、振兴这条故乡的文脉,应是东北作家任重道远的职责所在。”

网络作家林立强、张浩说:“多场高质量的文学活动上老师们的发言让我获益良多,他们的写作心得与创作经验,给我日后的网络文学创作带来很多思考与启发。”三天的“回家”之旅短暂而充实、幸福而美好。“回家,是文学生命伟力的再出发……”“相信有省作协的支持与鼓励,耕耘在这片热土上的作家,定会前行、前行、再出发。”作家张帆和王玉欣怀揣理想、笃定前行。活动结束时,作家杜波依依不舍地说:“回家的感觉真好!”“感谢这场高能量的文学之旅”他与“家人”道别时说:“吉林作家在努力前行,吉林文学在向前延续,再见亲人们,让我们以‘作家之家’为根脉,生发文学的枝桠,开出最美的花。珍重,亲人们!让我们共赴下一次的逐梦之约……”

来源: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梦溪 通讯员 高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