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熊熊燃烧的大火中,他抱起15公斤重的漆桶,一次又一次地往外抢运,直到牺牲自己的生命,将青春定格在了25岁。他叫陈岱山,时隔50多年,在以英雄命名的岱山公园里,人们仍会在他的雕像前驻足,缅怀这位年轻的烈士,追忆他那颗金子般的赤子之心。
陈岱山出生于长春市,父母曾在旧社会受尽了压迫。当他初中时,特意买了一个笔记本,把父辈的苦难家史详细写了下来。1961年,他在初中二年级时加入了共青团。1963年,他就读长春市第十一中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的共产主义觉悟提高很快,曾多次写过入党申请书。
1968年,陈岱山中学毕业,被分配到了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底盘分厂,成为一名装配工,他主动申请到全车间最紧张的拉杆工位工作。这个工位要求技术高、动作快,如果装不好,汽车就会出现“摆头”现象。他细心观察老师傅的每个动作,认真琢磨每个要领,下班仍然埋头苦练,几百次重复单调的动作。为了掌握技术知识,他还买了技术书籍,刻苦钻研汽车构造和基本原理。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按规定需要2分零4秒干完的活,他只用1分20秒就完成了,创造了装拉杆的最高纪录。工作的3年多时间里,他装配了数万根拉杆,根根合格,没有发生过一次质量问题。
1971年底,一汽全厂职工都在为完成全年国家计划而忘我劳动,一片繁忙的战斗景象。12月15日,陈岱山上班前告诉母亲:“最近几天厂里很忙,要是太晚,就不一定回来了,您别惦记着。”母亲瞅着他通红的两颊和布满血丝的眼睛,想到他发低烧已经两个多月了,心疼地把他送出了大门。
当晚9点多钟,陈岱山正利用休息时间,向一位同志征求团小组工作意见。突然,火光闪闪,总装配线喷漆室起火了。他扛起两个灭火器,就朝火场奔去,边跑边喊:“同志们,快去救火!”这时,人们从四面八方纷纷赶来,迅速组成了一支灭火大军。
火舌舐着厚厚的漆垢,窜出十多米高,周围的钢梁和运输链都烧得通红。离火区20多米远,就感到炙人的热浪直扑过来。陈岱山冲在救火人群的前面,他猛然透过火光,发现火焰正向喷漆室旁的几十个漆桶蔓延。漆,是一级易燃品,如果被火烧着,就会造成更大损失!
陈岱山一个箭步冲进火海,不顾烤热的漆桶随时爆炸的危险,一次又一次地抱起15公斤重的漆桶,一次又一次向外转移。衣边冒烟了,裤脚烧着了,他还是一个劲地往外搬,一桶,两桶,三桶……就在他搬运第七桶的时候,“呯”的一声,紧紧抱在他怀里的漆桶炸裂了,滚烫的油漆喷了他一身,顿时他变成了一个火人。周围的工友们把他按倒在地,为他扑火。
昏迷的陈岱山被送往医院,烧伤面达85%以上,其中3度烧伤占30%。他同伤痛顽强搏斗了整整46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没有忘记自己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愿望。他手不能动,就和因救火烧伤的工友、共青团员姜文学合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其中写道:我们愿把自己变成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拧在革命机器的任何一个部位上,为汽车工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972年2月9日,陈岱山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不幸牺牲,终年25岁。
1972年4月26日,中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委员会作出“关于授予陈岱山同志模范共青团员光荣称号的决定”,并追记一等功。
1972年4月,中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久,中共吉林省委作出关于向优秀工人陈岱山同志学习的决定。他被有关部门授予“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华泰来
编辑:秦楚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