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在天:端午节与天象的神秘联系

青山共风雨 2024-06-10 09:52:32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悬菖蒲。粽子香,香囊鼓。龙舟下水擂战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说文解字》中说:“端,物初生之题也”,“端”意味着初始。按照干支历,根据十二地支的顺序推算,第五个月就是“午月”,“端午”的名字由此而来。而午日又被称为“阳辰”,所以端午节也被称为“端阳”。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各种宣传和美化活动中都会有龙的元素,那么,端午节为什么会和龙有关呢?

端午节真的是因为屈原才出现的吗?

近代出土文物的考古研究表明,在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有一群崇拜龙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他们生活在水乡,有断发文身的习俗,自认为是龙神的子民。传说百越族以龙神为尊,将龙神视为部族的守护神,龙神的形象作为部族的图腾,成为百越族人的信仰和文化符号。

端午节最初起源于百越族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午月午日,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于全年中最“中正”的位置。在《易经·乾卦》的第五爻中,将其称为“飞龙在天”,既“得中”又“得正”,意味着事物处于鼎盛时期,是大吉大利的天象。

每逢仲夏端午,百越族人都会举行盛大的祭龙仪式,祭祀龙神,祈求福祥,驱除邪祟,避免灾祸。族人们会在身上描绘龙形纹饰,以文身表明他们是“龙子”的身份。他们还会将食物投入水中,供龙神享用。仪式中最盛大热闹的环节,就是乘坐刻画成龙形的舟,伴随着鼓声进行竞渡,以此祈求龙神的祝福,保佑部族的安宁。

清·佚名 龙舟竞技图轴

在悠悠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端午节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百越族的诸多祭拜习俗也得以流传,成为后世端午节习俗的雏形,涵盖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饮食风俗等多个方面。不变的是,龙文化始终贯穿于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之中,正如近代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所述:“端午节本是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而赛龙舟便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的节目。至于将粽子投入水中,本意是供蛟龙享用……总之,端午是龙的节日。”

端午节与“龙”相关的衍生习俗

除了常见的吃粽子、划龙舟等,端午节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衍生习俗。据《风俗通》和《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初五,古代有以彩丝系臂的习俗,被称为“长命缕”。古人相信,这样可以祈福避灾,带走烦恼忧愁。这也是百越人“以像龙子”文身习俗的遗迹。现代人在端午节系五彩绳、佩戴龙形玉佩、制作小龙挂件等民间风俗,同样也是将龙崇拜融入生活的体现。

“孩童不晓龙舟雨,笑指仙庭倒浴盆。”在中国华南地区,端午前后存在一种大范围的降水现象,因此民间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发龙水、龙降水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雨与龙紧密相连。正因苍龙七宿的运行位置与降雨相互对应,人们认为龙掌管着降水。这种降水是吉祥之水,滋润着庄稼的生长,龙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象征着风调雨顺的大吉之兆。

浸龙舟水,乃是华南地区盛行的传统节日习俗。人们深信“龙舟水”乃“大吉水”,具有辟邪之效,传说在这一日戏水浴水,能够洗去晦气、迎来吉祥,小孩“洗龙舟水”则可避免生痱子、生疮。传统的“洗龙舟水”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为“打午时水”(井水)在家中冲洗,其二是在河道、水塘中自然洗濯,而后也逐渐演变为在山水乐园和漂流景区“洗龙舟水”。

龙的传人,浓的传承

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2006 年 5 月,端午节会同 70 项民俗一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 年 9 月,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首个跻身“世界级非遗”的传统节日。身为龙的传人,对龙文化和端午的传承将是永恒的主题,传统文化与历史的底蕴在悠悠时光长河中闪耀熠熠光辉。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