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小说丨《重生之我要冲浪》by睡觉会变白青春x重生x梦想x热血

资源馆馆长 2024-10-05 15:07:02

阅读指南

指数:★★★☆☆

内容:在经历了一次意外后,主角重生回到青涩的青春时代,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未竟的梦想。他曾是一个热爱冲浪的少年,但因生活的种种压力而放弃了自己的激情。

这一次,他决心不再错过,重燃对冲浪的热爱。在新的人生旅程中,他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面对重重挑战,努力追逐自己的梦想。

与此同时,他也重新审视与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能否在冲浪的浪潮中找到自我,创造一个更加精彩的未来?

标签:青春重生 热血梦想 友谊与成长

正文开始:第一章

姚远在街头蹲着,周围的猪叫声让他觉得烦躁不已,仿佛这些动物的情绪和他并不相关。

“嗯?”他挠了挠头,似乎感到哪里不太对劲。

此时已是2001年8月,夏日的阳光灿烂,微风轻拂,他正坐在一家银行的门口,目送一辆运猪车缓缓驶离。

当然,姚远并不是在专心看猪……其实他就是这么干的。因为日子太无聊了,这个时代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微博、没有B站,更没有什么直播和热舞的小姑娘,生活显得格外乏味。

他一边回忆自己辛苦打拼的日子,一边感慨,终于买了个菜市场附近的房子,正在忙着相亲,结果还没来得及享受一下,就这样重生了……

“真是匆忙,实在是太匆忙了!”

他摸了摸那头发,虽然植发至少要花八万,腿上没有一丝赘肉,感受着裤裆里的活力,一阵无奈的叹气:“算了,毕竟我才21岁。”

这里是姚远的故乡——一座偏远的东北小镇。

在他对面,是一个小广场,伫立着一栋历经风雨的灰色建筑,门口悬挂着上个月的横幅:“热烈祝贺北京成功申奥!”

那是镇上唯一的一家电影院,老旧的礼堂式设计,上下两层,宽敞的观影区能容纳千人。姚远曾在这里看过各种电影,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监狱人员的表演,还有李丽珍的《蜜桃》。

那是遥远的记忆,哦,不对,确切地说,是90年代末。就在那快关门的电影院外,他曾看到一张海报,上面写着:“未满十八岁禁入!”

他刚领了身份证,差点把它贴到售票员的面前。

那时,东瀛的明星还不太出名,而男孩们心目中的偶像都在香港。尽管盗版光碟已经开始流行,但在电影院观看的体验依旧无与伦比。

可惜后来,这个小镇经历了多年没有电影院的尴尬,最后在一座综合商场顶楼才重新开了一家,那时城乡的院线已快速发展。

“滴滴!”

一辆警备车缓缓驶来,姚远赶紧让路。车上跳下两个持枪的安保人员,扫了他一眼,确认这个懒散的年轻人没有任何威胁。

他的目光随着运钞箱进入银行,不由得感叹上辈子的存款,掏出裤兜寻了寻,竟只有32块5毛钱。

一枚五毛的硬币和一张面值2元的纸币,绿色的那种,正面是少数民族的姐妹,背面则是南天一柱……有的小孩甚至未曾见过。

再看看自己,他穿着短袖和大裤衩,脚上是一双露脚背的凉鞋,整个人散发着一股街头气息。

“哎,除了青春,真的一无所有。”

“没戏了,还是回家吧!”

他拍拍屁股,站起身,从银行往西走,拐了几个弯,十几分钟后到了一个高中家属院的门前。

他没有上楼,而是走进门口的小卖部,淡淡地说:“我想打个电话!”

那时的小卖部基本都有公用电话,市内通话每分钟五毛。姚远拨通了家中的座机,简洁明了:“喂,妈,我在楼下,下来吧!”

挂掉电话后,他在货架上挑了半天,最后拿起一瓶他熟悉的康师傅冰红茶,崭新的包装上写着“冰力十足”。

脑海中浮现出任贤齐为康师傅代言的经典广告,那首歌便是《冰力十足》。

“问:当年任贤齐红到什么程度?答:他演过杨过、令狐冲、楚留香。”

“啧啧!”

姚远心里暗自嘲讽,等了一会儿,父母终于下来了。

父亲姚跃民,戴着眼镜,头发微卷,性格活泼,在课堂上总是喜欢谈论古今的趣事,夸夸其谈。

母亲袁丽萍,已近中年,有些发福,眼中透着一股威严,时常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教室后门,开口便能压制全场。

没错,他们都是高中教师,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

你懂的,教数学的收入更高。

在教育行业崩溃之前,优秀的老师在暑期辅导班上能轻松赚到十几万。不过在这个年代,这里的学校水平和收费标准,补个课也就几百块钱。

家庭条件不错,父母对他宽容大方,物质上从未短缺,姚远也没让他们失望,成功考上了京城的大学。

袁丽萍看到儿子,眉眼瞬间柔和下来:“你去哪儿了?”

“随便逛逛,想看个电影但还没开门。”

“那破电影院快关了,开什么门!”

“为什么要关?”

“政府没钱,把地皮卖了,听说要盖楼。”

“住宅楼吗?”

“好像是,我就纳闷城里才多少人,盖那么多楼谁住?”

“不管谁住,房价肯定会涨。”

“拉倒吧,再涨也涨不上去!”

姚跃民对房价显得很不屑,姚远耸耸肩,心想要是您知道未来这里的房价均价能到七千,肯定会吓到。

他伸手拦了一辆出租车,小奥拓,不带计价器,20年后也不带,最初跑县内是3块,后来涨到6块。

“去小兰村。”

“15块!”

不用说,都是固定价。

三人上了车,缓缓启动,驶过街道,路边的景象如同老旧电影胶卷般映入眼帘。

姚远这些天回家,依旧看得不够,或许是还在适应。

适应这个粗犷而迅猛发展的年代。

姚跃民坐在后面,依旧想着刚才的话题,突然问道:“小远,京城的房价现在是多少?”

“根据地段和小区,低的两三千,高的过万。”

“你实习的报社在哪里?”

“在朝阳……”

姚远有些亢奋,上辈子父母提过在京城买房的事,最后不了了之。一个是自己没留在京城工作,另一个是这个年代很多人根本不在意房子。

就像这个小城,几万块就能买一套,只要有手有脚便能实现。

什么房贷、刚需、卷、打工人、躺平,这些压迫感十足的词汇在那时根本不存在!

袁丽萍听了也说:“你想干嘛,给小远买房?”

“我就问问,他如果留在京城工作,总不能一直租房吧?”

“京城那么远,回来考个公务员多好,或者找个国企。”

“回来还是回沈城,家这边有什么好工作……哎,反正不急,等会再说。”

“……”

姚远靠着车窗,感慨万千,您别等啊,您一等就是真的上天了!

并不是说一定要现在买房,重生了还挣不来一套房?关键是此时买有种成就感,仿佛捡到了漏!

比如说,你花了2亿买个青花瓷,可能不算什么,但你花200块捡到的青花瓷,必然会让你心里有种别样的快感。

他抚摸着下巴,在心里的小本本上记下这一笔,真是捡不到漏比赔钱还难受。

姚远在前世从事过纸媒、电视和互联网,整整20年都与媒体打交道。尽管经历了不少挫折,但总体来说,他的职业生涯颇为辉煌。

母亲那边的亲戚条件都不错,不过他们散落在全国各地,平时并不常来往。而父亲那边相对贫困,但就在附近。

姚跃民有一个弟弟,也就是姚远的叔叔。昔日当过兵,退伍后没有正经工作,婶婶是个农村妇女,他们夫妻俩试过摆摊卖烟、卖菜,甚至养狐狸,年年辛苦却从未存下余钱,时不时要向大哥求助。

姚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老叔一家颇感厌烦,后来才明白,国人的亲情关系根深蒂固,难以割舍,更何况老叔虽然贫穷,但人品正直,关键时刻还能依靠。

老叔还有一个儿子,名叫姚小波。姚小波在小学毕业后便不想继续上学,袁丽萍却坚定地说:“我来供孩子上学!”于是小波读完初中和高中,最终考上了沈城的一所大学,虽然学校条件一般,但毕竟是大学。

正因如此,姚跃民和老叔对袁丽萍充满了敬重。

小奥拓蹦蹦跶跶开了二十分钟,驶入了城郊的小兰村。这里的公路尚未修好,大路还算不错,小路全是土。三口人下车,走进一个院子,看到三间大瓦房,地上满是血迹,一条大狼狗在狂吼。

“别叫!”

“瞎啊,认不出人吗?”

老叔把大狼狗喝退,手中举着一把沾着血的刀。地上有个木头墩子,两只兔子刚被宰,老婶正在处理。

“来的正好,刚杀好。”

“这兔子可真肥啊!”

袁丽萍欣赏地打量着。

“肉兔当然肥,战友送的。我打算一只红焖,一只辣炒。”

“你说了算,反正你是主厨。”老婶连眼皮都不抬。

“……”

姚跃民和袁丽萍对视一眼,心中明白,这又开始争执了。

“大爷!”

“大娘!”

姚小波过来招呼,把三人迎进屋,倒水、拿水果,十分周到,接着就陪着聊天。

他皮肤稍黑,浓眉大眼,性格腼腆,解释道:“我爸的战友帮我介绍了一份工作,在一个演出公司,负责搭建舞台,每月600块,包吃住。”

“那不错啊!”

“问题是,他得到处跑,那公司在京津冀都有业务,哪里有演出就得去搭台。”

“哦,所以你妈不太乐意。”

“小事,等会我劝她。”

两人听完原因,便出去帮忙收拾,屋里只剩下堂兄弟。

姚小波20岁,马上就要开学读大三。之前在城里上中学时曾住在姚远家,关系非常融洽,现在被姚远那炯炯有神的目光盯得有些发怵,不由得道:“哥,有事就直说,不用老盯着我。”

“小波,你是学计算机的吧?”

“是啊。”

“水平怎么样?”

“得看具体做啥,一般的都没问题。”

“那就好……”

姚远点了点头,语气认真道:“看在多年情谊的份上,我得求你个忙。”

“别说得那么可怕,我肯定帮你,你想干啥?”

“还没想好。”

“哈?”

“目前还没头绪,但肯定会需要你,提前打个招呼。”

姚小波有些无奈:“哥,你这次回来怎么变得有点神神叨叨,话也越来越不着调了?”

“因为我还没载入完成啊,过段时间就好了。”

姚远摊摊手,也很无奈。

……

两只兔子,一只红焖,一只辣炒,农村的大灶,老叔当兵时练出来的手艺,夏天太阳落得晚,余热散发,香气四溢,众人满头大汗。

傍晚时分,终于上了桌。还有一盘凉拼、一盘炒青菜和一盆金针菇拌黄瓜,没错,就是一盆。屋里南北窗户打开,过堂风一吹,总算带来了一丝凉意。

没啥忌讳,男的都光着上身。

“来,先干一个!”

“呼!”

姚远也脱了上衣,喝着从村里商店买来的冰啤酒,凉意直入喉中,瞬间在胃里炸开,冰爽的感觉让他浑身舒展,连脸上的汗都少了。

年轻就是好啊!多少年没这么痛快地喝了?

胃不好,牙也不好,天天泡枸杞,洗脚时只跟小妹唠家常,没碰过刀枪。

姚跃民一向是气氛的调节者,开口道:“小波啊,你放心,我刚刚和你爸你妈都谈过了。你妈最担心的就是你爸自己在外面,一年到头不回家,没人照看,怕他出事,怕他学坏,主要是担心学坏。

我说这简单!他口袋里没钱就没条件学坏,反正包吃包住,你把钱直接寄回家不就行了?”

“那倒是,但我总得留点备用,万一有事呢。”

老叔闷闷地说。

“那你们自己商量吧!”

“他身边有战友的,过得肯定比你想的还轻松,你信不信?就算他一分钱不花,月月照样有烟酒。”

袁丽萍说道。

“对啊,你大嫂说得对……”

姚跃民十分赞同,最后又补充道:“也是我多年合作的结果。”

“哈哈哈!”

屋内气氛顿时欢快起来。

姚远也跟着笑,看到现在的环境,有宽阔的院子、美味的佳肴和亲人的陪伴,抛开一切现实,人生的终点似乎很美好。

但问题是,现实不能被忽视。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你仍需努力向前,目的就是在意外发生时,拥有从容应对的底气和保障,最终再去追寻最初的快乐。

吃着吃着,姚跃民兴致愈发高涨,问道:“小波,你今年大三了吧?”

“嗯,开学大三。”

“你这个专业好找工作吗?”

“还行,挺热门的。”

“何止热门?你们知道吗,学计算机的在校期间就能接活……”

姚远的话吓得姚小波一激灵,但随即他又转口:“一般在大四,才会有点小项目,那就能挣点钱了。”

“哎哟,那挺好的!你看,孩子就是要念书,念书才有出息!”袁丽萍满意地说道。

“……”

姚小波还在刚才的震惊中,看到姚远对自己眨眨眼,心里更是发怵:这位哥不仅变得神秘兮兮的,还怎么有点神机妙算了呢?

此时,老叔也问:“小远,你大四了吧,不说要实习吗?”

“开学就去实习,在报社。”

“当记者?”

老叔、老婶瞬间眼睛一亮,这年头,记者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报纸、电视台更是高大上的存在。

“不一定,实习和工作是两回事。”

姚远简单地解释:“我去的《京城青年报》是个大报,每期发行量达60万,去年广告收入5个亿,人家还有编制,是事业单位。

所以你想想,在京城这样的有编制的大单位,即使我只是聘用合同,能留下来也不容易。”

“……”

话题瞬间变得有些严肃,父母也不知道该如何接下去。

姚远笑了笑,继续道:“不过实习主要是锻炼,是大四的必要程序。我这个专业的就业方向还挺多的,记者、编辑、策划、运营,如果不行,我可以考公务员,再不行就自己创业。”

“对,对,现在工作好找,不着急!”

“小远一直都很聪明!”

“来,再干一个!”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