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4400 字
阅 读 需 要 约 10 分 钟
引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夏朝,目前认为从约公元前2070年开始,至约公元前1600年结束,是中国史书记载中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夏的统治者,姒姓夏后氏,上古传说中五帝之一的颛顼的后裔,其统治者在位时称为“后”,去世后则称“帝”。(注意:夏后的繁体字为“夏后”,而简体字后来的繁体为“後來”)
▲乳钉纹青铜爵(1975年偃师二里头遗址ⅦKM7出土,高26.5、总长31.5厘米)
【1】禹
禹,名文命,为鲧之子,母为有莘氏之女修己
▲禹(山东嘉祥武梁祠拓片,汉刻)
〇鲧禹治水(大禹治水)
历史上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夏氏族的成员为鲧,《史记·夏本纪》认为他是颛顼之子,而《汉书·律历志》则认为是颛顼的五世孙。他作为夏部落的首领,封于崇(河南嵩山附近),也称崇伯鲧(《国语·周语》)。
当时河水泛滥,鲧被四岳推选为领导治水,但是治水九年,仍然失败,鲧则被处死于羽山(江苏东海)。
鲧死后,其子禹接替其治水的重任,联合共工氏及其他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展开治水。
禹放弃其父鲧“堵”的治水方式,结合地势,改以疏导为主,治水成功。这也让禹及其所在的夏部落获得了巨大的威望。
●讨伐三苗
在治水之后,舜又派禹讨伐三苗。
禹屡次击败三苗,此时夏部落已经成为部族联盟的首领。
〇禅让
部落联盟内部通过禅让制推举联盟共主。
▲夏朝早期都城位置(图源自bilibili@小森森2)
此时的共主舜将位置禅让给了禹,称夏伯,都城阳城(河南登封),后迁都阳翟(河南禹州)。
〇涂山会盟
禹在成为联盟共主后,在涂山(安徽蚌埠或河南嵩县)召集部落会盟,准备再次讨伐三苗。参与会盟的大部分部落首领在夏时成为世袭贵族、邦国君长。
▲甘之战位置(图源自bilibili@小森森2)
会盟结束了,禹便率领军队再次进攻三苗,此战后三苗溃散,大部分逃离故土,前往西南地区。
●皋陶作刑
禹任命皋陶为相,皋陶将上古以来的原始刑法做了一次系统性修订,在原来“象刑”的基础上,指定了劓、刵、椓、黥、大辟等刑罚,为以后的奴隶制五刑奠定了基础。
●铸造九鼎
禹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全部汇集于都城阳城。各方诸侯来朝见时,需向九鼎顶礼膜拜。九鼎成为了夏朝重要的礼器。
【2】启
禹之子,母为涂山氏
●启得后位
启在禹死后继承其位,但是不同史料对于启是如何上位有不同的记录。
①诸侯拥立
禹在生前本想以皋陶为继承人,但是皋陶早死,之后决定传位东夷族首领伯益。
伯益因为自身威望不足,各个部落首领在禹死后直接拥立启继位。
②启杀伯益
古本《竹书纪年》则记载,伯益即位后被启所杀,启因此得位。
③战争上位
伯益即位后,与拥戴启的部族之间爆发战争,最终启获胜上位。
无论何种原因,最终结果是禹之子启即位。启即位不再使用“伯”的称号,改称“后”。
先秦文献在记载此事的共同点就是“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〇灭有扈氏(甘之战)
启破坏了旧有的禅让制习俗,使得以同姓的有扈氏(河南原阳)为首的部族对其产生了极大的不满,这种不满最终爆发了战争。
▲甘之战位置(图源自bilibili@小森森2)
于是启发兵讨伐有扈氏,双方在甘(河南洛阳附近)爆发大战,最终有扈氏战败灭亡,其部众被罚为牧奴。
自此其余反对部落不再异议,启的统治地位得到确认。
〇钧台之享
启在成为领袖后,在都城阳翟(河南禹州)的钧台召集部落会盟,家天下的世袭制取代禅让。
▲夏朝君主世系图(根据维基百科、百度百科及其相关史料整理)
●武观之乱(存疑)(出自今本《竹书纪年》)
启在晚年,诸子因继承权爆发内乱,最终季子武观放逐西河(河南安阳,也有晋南和陕西韩城之说)。
在启死后,夏朝进入了将近百年(一说近四十年)的混乱、傀儡及亡国时期。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品(1984年偃师二里头遗址VIM11出土,长16.5、宽8-11厘米)
【3】太康
启长子
〇太康失国
太康在启晚年诸子继位争夺战中获胜,即位为夏后,迁都斟鄩[zhēn xún](河南偃师)。
太康自幼娇生惯养,生活奢靡无度,即位后更始只顾享乐,不理朝政,常常外出狩猎数月不归。
▲有穷氏迁徙大致路线(图源自bilibili@小森森2)
东夷族有穷氏首领羿见夏室衰弱,从原属地鉏(山东德州)迁居至夏后室属地穷石(河南孟县),与当地夏族通婚,形成了有穷氏。
某日,太康与往常一样离开首都外出游猎。
羿见太康游猎离开首都,乘机起兵攻占都城斟鄩,羿成为了实质统治者。
太康回师被拒于城外,失去统治权的他只得流亡戈(河南太康与杞县之间),最终在此死去。
【4】中康(仲康)
启第四子,太康之弟
太康失国后,有穷氏首领羿成为实际统治者。
羿此时并没有自己称后,而是立太康之弟中康为夏后,实际为傀儡。
羿的举动引起了不少亲夏部落的不满,其中支持天象活动的和氏和羲氏公开反对羿。羿于是派胤出兵讨伐二者并取得胜利。这样一来,夏室更加衰微。
中康又拉拢昆吾氏(原在山西安邑,中康时迁河南濮阳),许诺其君长为天下诸侯之长,以此来帮助自己对抗羿,最终毫无效果。
【5】相
中康之子
中康死后,羿立其子相为后,仍为傀儡。
〇后羿代夏
相即位的第二年,羿废黜了相的后位,自立为后,并将其流放。
相流亡以后,依附于同姓的斟灌(山东寿光)、斟鄩(斟寻)(原在河南洛阳,此时已迁至山东潍坊)二氏族,定都帝丘(河南濮阳),继续对抗羿。
●征伐东夷
相即位头两年,分别进攻了淮夷与风夷、黄夷。
即位第七年,于夷前来朝觐。
〇寒浞夺位
羿成功上位后,开始饮酒作乐,四处打猎,将国政交予宠臣国相寒浞。
寒浞,妘姓伯明氏,出自寒国(伯明国)(山东潍坊),早年因为非作歹被寒君驱逐,后投奔羿,得到其青睐,委以重任。
寒浞与羿之妻玄妻私通,二人谋划取而代之。
最终寒浞趁羿外出射猎时,将羿及其家人杀害,霸其权,夺其妻。寒浞于是自立为后,对原有穷氏的族人展开大屠杀。
〇寒浞灭夏
寒浞上位后,着手准备灭夏的工作,势必要将夏后氏完全取代。
寒浞派长子浇率主力攻打斟灌氏,自己同次子豷[yì]佯攻夏都帝丘和斟鄩氏,断绝斟灌氏的后援。结果斟灌氏大败退守斟灌。
这之后,夏寒再战。
▲寒浞灭夏(图源自bilibili@小森森2)
浇受父命,先后灭掉了斟灌氏和斟鄩氏,攻破夏都帝丘,将夏后相杀死,夏亡国。
寒浞封长子浇为过王,镇守过邑(山东莱州);次子豷为戈王,镇守戈邑,用两个儿子守护帝国东方。
少康中兴,复国成功,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让夏朝再次强盛。
从少康之子杼开始,迁都老丘的夏朝,经历了五代六后近两百年的辉煌。
▲绿松石龙形器(2002年偃师二里头遗址VT15M3出土,龙长64.5、中部最宽处4厘米)
【6】少康
相遗腹子,母为有仍氏后缗
寒浞灭夏时,大肆屠杀夏族人,相之妻后缗成功逃至母家有仍氏(山东济宁)之地,生下相的遗腹子少康。
▲寒浞灭夏时后缗与伯靡出逃大致路线(图源自bilibili@小森森2)
〇少康中兴
少康长大后在有仍氏担任牧正。
浇听闻少康还活着,便派人对其进行追杀,少康不得以逃亡有虞氏(舜之后,河南虞城),担任庖正。有虞氏首领欣赏少康,将二个女儿嫁给了他,并将纶邑(河南虞城)交由少康管理。少康开始了以纶邑为根据地的复国之路。
寒浞夺位时逃离至有鬲氏夏室遗臣伯靡得知少康筹备复国,亲自带领斟灌氏和斟鄩氏的遗民归附。
少康派遣女艾刺杀浇;又派儿子杼讨伐戈,杀豷;伯靡率领遗民直扑原夏都,征讨寒浞。
最终少康攻灭寒浞,成功复国,还于旧都,结束了“无王”时期,重新恢复夏王朝的统治。少康本人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天下得到大治,史称“少康中兴”。
【7】杼(予)
少康长子,母有虞氏
在其父少康复国过程中,率领军队战胜寒浞之子豷,收复戈邑。
即位将都城迁至原(河南济源),后因为要加强对东夷的控制,迁都至老丘(河南开封)。
在杼统治时期,势力范围达到东海之滨,为夏时极盛。
【8】槐(芬)
杼之子
●九夷来御
先后征服了位于淮、泗之间的九夷(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洛伯与河伯之战
洛伯(陕西北洛水一带)用与河伯(靠近北洛水的黄河附近)冯夷之间爆发矛盾
【9】芒(荒)
槐之子
●沉祭
祭祀黄河的仪式,除了把猪、牛、羊沉于河中,还将舜赐给禹象征治水成功的“玄圭”也沉入河水中,表示虔诚。
该仪式延续千年。
【10】泄
芒之子
●对方国封爵
对顺从夏朝的方国部落(畎夷、白夷、玄夷、风夷、赤夷、黄夷)给予爵位,为后世诸侯制起始。
●商上甲微伐有易氏之战
商部落首领王亥与有易氏(河北易县)进行交易时被其国君绵臣谋害。
▲商上甲微伐有易氏之战(图源自bilibili@小森森2)
王亥之子(一说为王亥之弟王恒之子)借河伯之军讨伐有易氏,为王亥报仇。最终杀有易氏国君绵臣。
此战促使商部落日后的发展和崛起。
【11】不降
泄长子
●平九苑叛乱
即位第三年,平定九苑(有莘氏故地)(河南嵩山附近)叛乱。
●内禅退位
在位59年,因诸子能力平庸,为避免争权夺位,提前内禅,传位其弟扃 [jiōng]。
传位十年后驾崩。
【12】扃
泄次子,不降之弟。
后位重新归还不降一系的孔甲之后,夏逐渐走向败亡。
最终新崛起的商首领商汤灭夏桀,结束了夏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商朝。
▲网格纹青铜鼎(1987年偃师二里头遗址ⅤM1出土,通高20、口径15.3、底径10厘米)
【13】廑[jǐn](胤甲)
扃之子
即位后迁都西河(河南安阳)。
【14】孔甲
不降之子,扃侄子,廑堂兄弟
其父不降害怕其能力不足,于是禅位给自己的弟弟扃。扃之子廑去世后,孔甲即位。
〇孔甲乱政(乱夏)
在位时改变夏人原有的祭祀制度传统,开始着重恭顺天帝。引起了支持夏的核心部落产生不满,夏室日益衰落。
【15】皋(昊)
孔甲之子
【16】发(敬)
皋之子
破格提拔豢龙氏后裔关龙逄[páng]为相。
【17】癸(履癸)[商]桀
发之子,即后世桀或夏桀,桀一说为其谥号
即位后迁都斟鄩。
▲洛阳附近历代都城分布图
此时夏室内修不足,各方国部落很多已经不再来朝。但桀依然不思进取,骄奢淫逸,广筑宫殿,用于玩乐。
太史令终古苦劝,桀不听,于是投奔商汤。关龙逄劝谏无果,反遭桀所杀。
●攻有施氏
桀伐有施氏(山东蒙阴),有施氏求和,献妺[mò] 喜。桀喜爱妺喜,立为元妃。
●攻有缗氏
桀在有仍召开会盟,有缗氏(山东金乡)首领不满归国,桀发兵攻灭有缗氏。
●夏商交恶
东方子姓商部落在夏衰弱时逐渐强盛崛起。
桀以商不服为由,将其首领商汤囚禁于夏台(即钧台,河南禹州),不久便释放,使得夏商关系恶化。
〇商汤灭夏(鸣条之战)
商汤联合不满桀统治的方国起兵,灭了亲夏部族韦、顾、昆吾等,与桀展开决战。
▲鸣条之战(图源自bilibili@小森森2)
桀抵挡不住,在有娀氏旧址战败,逃往鸣条(河南封丘或山西夏县)。商汤继续追击,爆发鸣条之战,最终商汤战胜桀,将桀流放于南巢(安徽巢湖),桀与妺喜死于该处。
夏朝灭亡,历14世17后,约470年。
启封其弟于褒国(陕西汉中),春秋周平王时期为秦国所灭
少康封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建立鄫国(山东兰陵)
春秋时(前567)为莒国所灭
少康封庶子无余于会稽(浙江绍兴),为越国始祖
战国时(前306)楚怀王攻克越都
越国残余势力南下建立瓯越、闽越等国
汉武帝时东瓯(瓯越)和闽越余部完全归入汉朝
商汤封夏室一支姒姓贵族于杞国(河南杞县),以奉祀宗庙祖先
夏桀亡国后,其子淳维和部分族人北迁入蒙古高原,为后世匈奴
周武王灭商后,封禹后裔东楼公于杞(河南杞县),主管对禹的祭祀
春秋时(前445)为楚惠王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