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崔浩为什么会惨遭灭族?

婆罗古谈 2020-04-09 11:52:17

崔浩、出生于清河崔氏,曾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帝,是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过程中的重要谋士。官至司徒,被后世称怂为“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和前秦丞相王猛、后赵石勒谋士张宾同列)。

崔浩之死可以参照历史上的两个人物的结局来分析,一个是西汉武帝时期的《史记》作者司马迁;另一个是明成祖朱棣时期的大学士解缙。

司马迁写了一部《史记》,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在编撰的过程中肯定要尊重历史事实,但也正是因为他本身耿直的性格,在汉将军李陵投降匈奴的事情上不顾汉武帝的情面,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惹怒上司被处以宫刑。在这里可以看出编著史书不光要尊重历史事实还要权衡当权者的决定;

解缙、明朝时期的大学士,官至内阁首辅,明成祖朱棣时期主持编撰《永乐大典》,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这样的大才子肯定会受到皇帝的宠爱,但是宠爱改变不了解缙刚正不阿、坚持正义的气节。对于不和礼仪的事他坚决反对,他这人智商肯定不低,但是情商太差,不懂得收敛,最后被活活冻死于雪地,享年46岁。

从司马迁和解缙的事情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写史这份工作不好干,一方面你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另一方面你还要照顾到当权者的想法,不能一昧地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处理。

崔浩人生的鼎盛时期是处于太武帝拓跋焘统治的时候,太武帝心怀“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之志,在崔浩等人的辅佐下攻灭胡夏、北燕、北凉等政权,统一北方,饮马长江。骑兵的闪电攻击战术被其发挥的淋漓尽致,不失为一代雄主。但是在执政后期执法严苛,诛戮过多,最后被中常氏宗爱所杀。北魏太武帝时期发生的灭佛事件主要人物是拓跋焘、崔浩。也可以看作是“佛道之争”,在那个时代大环境都信奉佛教的情况下,灭佛的行为无疑为自己树立敌人,皇帝作为当权者尚且不用怕,但是崔浩是逃不掉啊!肯定会有众多的政敌诋毁他。

在修著《国史》中不避忌讳,著作令史闵湛、郗标竟劝其刻史于石上,树在道路的两旁,费银三百万。“北人咸悉愤毒,相与构浩于帝”,被捕后也承认自己受贿,最终被太武帝所杀,诛灭九族,死得很是屈辱,“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

崔浩凭借自己的才能和自己的傲骨,“欲齐整人伦,分明姓族”,社会阶级的问题,皇帝尚且不能多做决断,臣子如何能为之!所以崔浩之死实为自己的性格所害,得罪了宗教贵族,必定不为世所容。而修著《国史》就是导火索。太子拓跋晃监国时,崔浩自恃才略及拓跋焘所宠任,专制朝权。一个臣子还要和继承者争宠,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摸清自己的角色,落下这个结局也实属必然。

参照司马迁、、崔浩、解缙的事件可以看出,做人一定要学得变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不能做,在权力面前,历史也是可以商量的。但也正是他们的这种性格才铸就了他们的人物形象,被历史所铭记

0 阅读:61

婆罗古谈

简介:走进古史,去领略那让人着迷的沧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