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同庆见证幸福|从北到南,因戏结缘的爱情在春天的故事里升华

中国妇女报 2024-09-21 16:50:18

“我们当年同属一个剧团,那时候我负责小提琴伴奏,她在台上演唱,我们就这样认识了。”回忆起初见的场景,两位老人相视而笑。在音乐和谐共鸣中,两颗心悄然靠近。

今年是倪根发与张青婚姻的第52个年头。1989年,满怀对未来的憧憬,他们先后从东北抚顺南下深圳打拼。一路上,他们参与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建设发展,更在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升华了彼此的爱情。

因戏结缘

缘分,既微妙又充满玄机,往往在不经意间悄然降临。对于倪根发而言,他与爱人的缘分起始于一通电话。“当年,我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中石化抚顺公司工作。不久之后,我就接到了宣传部的电话,希望从单位里面抽调一些员工组成革命样板戏学习班,因为我会拉小提琴,自然被选入了。”倪根发回忆道。1969年,爱好唱京戏的张青毕业后也进入了样板戏剧团。张青演唱,倪根发乐器伴奏,身处同一团队中,两人一起练习,一起下乡演出,默契与情感也在每一次和弦与旋律的交织中悄然生长。1972年5月,倪根发与张青决定结婚。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新产业、新市场、新经济迅速在深圳涌起,改革的春风由南到北吹向了神州大地。

1988年,张青来到深圳赤湾探望朋友,“我感觉完全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这座新兴城市的魅力与活力让张青很是兴奋,回到抚顺后,她第一时间将这种感受分享给倪根发。次年,倪根发作为油气安全检查领域的资深专家被派遣至茂名市。在此期间,通过老同学的引荐,他意外接触到了深圳赤湾壳牌石油公司。一番深入交流后,对方表达了对客户服务工程师岗位的需求,向倪根发抛出橄榄枝。

回到抚顺,倪根发的心中充满了挣扎与犹豫。出乎意料的是,领导非但没有阻拦,反而给予了他极大支持与鼓励:“你大胆去尝试吧,去亲身体验一下,新环境能否带给你新的启示和成长。如果你觉得那里适合你,就安心留下,中石化永远是你的‘娘家’,随时欢迎你回来。”这番话让倪根发深受感动,加上妻子的支持,让他更加坚定了去深圳探索未知的决心。

奋斗深圳

“在深圳工作的感受跟之前完全不同。”倪根发说,“从拿到合同到设计供油供气系统、监督验收,再到培训技术人员等,整个过程就我一个人,虽然特别累,但是做得很开心,我在工作上成长很多。”倪根发回忆。

1990年,张青也来到深圳,当时恰巧壳牌公司需要美工绘制外墙安全标语,有美工设计特长的张青应承了下来。“当时是6月,天气非常热,就算戴着口罩,三天下来皮肤还是黑了一个度。”既然对别人作出了承诺,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在丈夫的支持下,张青如约完成了工作任务。

就这样,夫妻俩逐渐在深圳扎下根。倪根发从客户服务工程师提升为行政经理、副总经理,历年被评为市级消防、安全先进工作者。赤湾壳牌结业后,他转入广聚能源公司历任旗下分公司经理、总工职务,成为省、市级安全专家,现场处置了多起重大安全事故,为深圳企业的迅猛发展提供油气支持。张青则转入南山公司俱乐部工作,历任美工、图书馆管理员,作为美术专业人士为公司及下属企业提供服务,受到广泛好评。

相互扶持

倪根发家中的过道墙上挂满了照片,从家庭出游纪念照到孩子的毕业照……这些老照片记录了他们这个平凡小家庭的一个个重要时刻。

“孩子们让我特别省心!”谈起儿子们,张青的眼神中洋溢着满满的温情与骄傲。“放养而不放任”,倪根发、张青夫妇着重培养孩子们的自律与独立精神。每当暑假来临,两个孩子便会主动前往仓储公司打暑期工。在这样的家教氛围下,两个儿子先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如今,他们已各自成家立业,将这份源自家庭的自律与独立精神延续给下一代。

谈及多年婚姻甜蜜的秘诀,老两口给出的答案是:“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倪根发来深圳后,张青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老家家人的责任。当张青面临考试、加班压力时,倪根发会处理家庭琐事、送考陪考。2002年退休后,在倪根发的支持下,张青应居委会邀请组建了楼栋长团队,担任本楼栋的楼栋长,此后年年被评为街道社区及区优秀楼栋长。无论是面临来自生活还是工作上的挑战,夫妻两人都相互扶持,给予对方前进的底气。

“1988年,我第一次到深圳时,赤湾还是一片荒芜。”张青说。如今,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蜕变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他们也步入金婚。回望来时路,夫妻两人满是感慨与幸福。

2024年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运》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10)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韩嫣然 图片/受访者提供 责编/陈晓冰 审签/一帆 监制/志飞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