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什么总说绝不做李自成?看看李都做了什么,两个字:野蛮

小奇葩说历史奇葩 2023-09-21 06:31:14

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才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免费了解党史热点、领袖过往等相关内容。

前言:

1944年,郭沫若写了一篇文章,被毛主席列为延安整风的学习文件,要求全党从李自成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郭沫若写的这篇文章叫《甲申三百年祭》,主要讲述了明朝灭亡的经过以及原因,其中,李自成的故事非常有教育意义。

这是记录最多的,毛主席提到李自成。到后来,毛主席多次提到李自成,看来,李自成的故事确实应该让后世之人学习。

“绝不做李自成”

1945年,毛主席与黄炎培长谈时,黄炎培坦率地说出了他的忧虑:“我活了60年,耳闻的不说,亲眼所见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时光飞逝,朝代更迭,似乎没有一个朝代能跳出“政怠宦成,人亡政息,求荣取辱”的周率期。这话虽然听着刺耳,却是黄炎培老先生对中共能够跳出这周率期的期盼。

面对黄老先生的忠告,毛主席胸有成竹地保证,中共一定能够跳出周率期。

所以,在中共中央进入北京前夕,毛主席又多次提到李自成。

1949年,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主席重新印发了《甲申三百年祭》,并在前言说,李自成进北京后只待了40几天就被赶了出去 ,我们要永远保持清醒,万不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重蹈李自成的覆辙。

当时胜利在望,党中央已经定下北京为首都,但这个古老的城市承受了太多失败,毛主席不得不时时刻刻提醒全党,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

从西柏坡出发到北京的当天,毛主席把这次北平之行称之为“进京赶考”,周恩来打趣地说,一定要“考”出一个好成绩,不能打退堂鼓。毛主席则说:“我们绝不做李自成。”

这就是毛主席对这次北平之行的态度。

不过,毛主席很早就英明地预见到,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一些人:

他们在战场上能够不畏枪林弹雨往前冲,能够成为敌人害怕的对手。他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但他们可能会经不起人们的糖衣炮弹,逐渐在名誉和夸赞声中迷失自我。

所以,毛主席坚决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家人做起,不徇私情、不谋私利。

建国后,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毛主席的同窗好友毛森品、周容,柳直荀的遗孀李淑一等亲友,都曾请求毛主席为他们安排工作,但都被毛主席一一回绝了。

毛主席自己是这样,他的孩子们也继承了他的优良品德。

毛岸英的表舅向三立也曾写信给他,希望能通过毛主席在长沙谋个“厅长”的位置。

毛岸英在收到信后,立刻回信直言不讳地说:“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除了其根本的原因外,还有一点就是,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所属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封回信绝对能打消向三立当官的想法,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毛主席为何多次提到“不做李自成”这件事呢?其实只要分析李自成的失败,就知道毛主席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李自成起义部队的本来面目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开创者朱元璋的功绩,更是让后人与唐宋作对比。

明朝的辉煌出自统治者之手,但衰败也同样出自统治者之手。

先辈们打下天下,开创出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他们的后辈却沉浸在贪图享乐之中。当权者的无能,贪官的横行、政策的失误再加上强大的外患,导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选择在能看得见大明朝皇宫的煤山上自缢。

而推翻明朝统治的,是一个叫李自成的农民。

是的,李自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可选择起义也并非他真心所为,而是形势所迫,不得不“造反”。

1628年冬天,李自成因交不起当地官僚地主艾举人的高利贷,被县令晏子宾抓入大牢准备处死。但李自成命不该绝,他被人偷偷救出,出去的第一件事,便是杀了艾举人。

杀了人罪行更重,李自成为了避难,决定和自己的侄儿李过参军打仗。

这年满军入关,李自成所在的部队被送上战场,可是打了半天仗,上面就是不给发军饷。可想而知当时的贪官有多可恶,就连保家卫国的将士的钱也要侵吞。

李自成很是恼火,便组织士兵到县衙大闹,县令受人指使,二话不说就挑了一个闹事厉害的一人打了几十大棍。

对官僚地主的仇恨在此刻一下爆发,李自成在义愤填膺之下,起了造反之意。

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记载中,李自成成了农民的英雄,他的起义部队所到之处劫富济贫、散财赈贫,成为了一股仁义之师。

不过,一开始李自成的部队并不是这个样子。在起义的头十几年中,起义部队并没有脱掉一般农民起义领袖的“流寇”作风,其部下都是些见色起意之徒。

这个时候,他的部队的战斗力也不是很强,时胜时败,李自成子都曾在几次惨败时企图自杀。

大约又过了几年,有一位叫李信的人投奔在他的麾下,李信直截了当地说出了他部队的问题所在,表示,如果不约束手下,把人心笼络在自己手里,那起义部队的必定走不长。

李自成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从此,起义部队的作风才算是有了很大的改善。

16年的艰苦斗争皆成飞灰

1644年,李自成起义部队经过16年摧枯拉朽、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顺利攻占了北京,逼死了明朝最后一个皇帝。

然而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清场”。

这虽然是每个占领者都要做的必不可少的程序,但也能大大体现李自成此人的劣根性。他自然也知道,“清场”对于失败者是怎样的惨烈,他却依然这么做了。

在这座神秘的紫禁城中,刚刚经历了国破的嫔妃宫女还未来得及逃亡,就被李自成和他的手下瓜分抓了起来,各得30人。其中李自成最爱窦氏,封她为窦妃。

从李自成进入紫禁城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暴露出了本性,变成了一个充满欲望的野蛮之徒。

他忘记了16年的艰苦,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当初李信对他说的话都他抛之脑后,暂时的成功给他蒙上了一层“万事大吉”的面纱,让他忽略了仍旧存在的危险。

李自成自己放肆,也纵得手下胡来,竟然默许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姬陈圆圆。

吴三桂一气之下投靠了清兵,李自成屁股还没有坐热,就不得不离开北京退守关中。

临走时,李自成给紫禁城放了一把火,表示自己的不甘。

其实,李自成起义军的命运一开始就决定了。在李信出言相劝之言,李自成本身就是一个贪图享乐之人,他不约束手下,任由他们胡作非为,好好的起义军成为了一群强盗。

而他后来听取李信的建议,也只不过是想要自己成为统治者的一种手段,他从未想过用“起义”冲破统治、维护百姓,“起义”对他来说只不过他想要建立起另一个自己的王国的利刃。

这也是他最后失败的真正原因,所以,同样是农民军起义,中国共产党胜利了,李自成却失败了。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点赞、评论、转发),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0

小奇葩说历史奇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