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时候会听到一句俗语:“良言一句三冬暖”,俗话所说的三冬,是啥意思?原来古人将立冬后的第一个月,称为孟冬、第二个月称为仲冬、第三个月称为季冬,孟冬、仲冬和季冬,便是“三冬”。现在正处于仲冬,2023年的春节则是季冬。
仲冬尾和季冬头,则是“数九”中的三九、四九。三九和四九、则是成语所说的“数九寒天”和“隆冬腊月”,是被认为一年四季中,最冷的时间段。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为重要的节气之一,坊间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当天,则要开始数九了,每九天为一九,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则是寒气消尽。数九结束,则是“惊蛰”节气,惊蛰节气会有雷声,因此坊间也道——"九九闻雷,响声持久"
怎么数九?有两种数法。
一种是较为常见、较为简便的,也就是本文所说的,冬至开始数九,也称为“提冬数九”,古籍中记载道:“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故称为冬至”,可见,冬至当天,大地阳气开始增长,而寒气到了极点、由盛转衰开始消退,数九是为了计算消寒的,因此,冬季数九是存在一定依据的。
另一种则比较不常用的,为“逢壬数九”。常言道:“夏至三庚数头伏,冬至逢壬便数九”,古人通过天干地支来计算年和日,到了冬至节气后的第一个壬日,则开始数九。也就是说,按照这种方法,今年冬至后的第三天,为壬子日,当天便可开始数九了。
无论是冬至数九,还是逢壬数九,2023年的春节,都位于四九。
古人计算数九的天数时,有一个敲门,那便是远近闻名的“九九梅花消寒图”,明朝的《帝京景物略》中,便记载了九九梅花消寒图的使用方法,其中道:“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除此之外,还有流传甚久、相传甚广的“九九消寒歌”,也称为九九歌或者冬九九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对“九九消寒歌”的称呼不同,所传唱的版本亦有不同,最为普遍的一首九九消寒歌为——“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可见,一首简单的九九消寒歌,包含了气候、物候的变化,智慧无穷。
在古代的农耕社会,人们的农作非常依赖天气、气候,“数九”是对天气的预测,是对气候规律的观察和总结,数九能够让人们掌握天气的走势,无论是对古代的农事生产,还是对古人的衣食住行,都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而言之,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流传至今的“数九”,有着悠久的传承,是一门流传甚久的民间学问,它既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同时也表达了古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