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创作上存在缺憾的《沁园春·雪》是不可多得的经典?

书生说文化 2024-10-16 15:08:32

昨天笔者写了一篇《重读〈沁园春·雪〉:一代领袖为豪杰,百代领袖为圣贤》高度赞扬了《沁园春·雪》,不久后在文章的评论区笔者看到了一条评论说,我的文风变了。

关注笔者或者近期阅读笔者文章的朋友们都知道,截至昨天笔者连续发表了多篇评论《沁园春·雪》的文章,这些文章绝大多数都是从文学的角度着眼,谈论这首词作存在的缺憾。

但是这几天,笔者却又从其他角度写了多篇赞扬《沁园春·雪》的文章,如开头所提到的文章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比〈沁园春·雪〉差在哪?》等。

也许正是因为读了笔者这两篇文章,读者朋友才发出我文风转变的感慨。其实,笔者从来都没有变过,只是评论的角度不同而已。

时至今日,笔者仍然认为,《沁园春·雪》作为一首旧体词,无论是在格律、平仄、还有具体的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艺术缺憾,而非一些人眼中口中所谓的尽善尽美。

但这并不妨碍,这首词的经典地位以及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因为这首诗的作者既不是一个专力写作诗词的纯粹文人,而是一个拥有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等多重身份人。

因此,在欣赏这首词我们不仅要从艺术角度去考量其文学性、审美性和艺术性的成就,更要注意本身所蕴含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意蕴。这就牵涉到了我们应该怎样欣赏一首诗歌或者判断一首诗歌价值的问题。

首先,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价值一般体现在文学、审美方面,一首美的诗歌,不需要蕴含什么理想抱负、思想意蕴即可以成为一首经典。比如苏轼的这首《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首诗写诗人有海棠的香艳而生发的兴奋和爱美之心,东风袅袅、崇光微泛、香雾空蒙、月照红花、灯烛辉煌等等这些意象的组合,稍微阅读连缀就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

但是我们很难说,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什么样的理想抱负,或者蕴含着什么样什么样的思想内涵,但即使没有这些,它依旧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

另外,诗歌作为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有些诗歌虽然并不一定具有很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审美性,但由于作者用它表达了一定的思想,包含了一定的社会内容,其就有可能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夏明翰烈士的《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再如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其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笔者相信,在阅读这两首诗的时候没有几个人会去关注这两首诗是否符合平仄、是否符合诗歌创作的规范,而是为他们蕴含的所蕴含的革命英雄主义思想所感染。

综上所述,一首诗歌的价值既取决于本身的文学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也取决于它所蕴含的社会历史价值以及思想价值。

因此,尽管《沁园春·雪》在艺术上存在些许缺憾,但因起所包含的社会历史价值以及思想价值,其仍旧是中国近代旧体诗词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经典。

1 阅读:25

书生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