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什么说《沁园春·雪》写跑题了?

书生说文化 2024-10-09 14:54:45

半个月前,笔者写了一篇《〈沁园春·雪真的尽善尽美?词作最明显的缺憾:写跑题了!〉》的文章,引起了部分网友的不满。

个别网友在看到这篇文章后纷纷发文反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某网友的一篇《〈沁园春·雪〉跑题了?见识了什么是断章取义》。

相关文章

如标题所示,这篇文章最核心的观点就是力图证明笔者是断章取义,那么《沁园春·雪》到底有没有跑题呢?

对此,我们不妨对照与这首风格相同、立意相近和议论相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加以分析。为了方便读者,也为了笔者行文方便,两首词的原文摘录如下: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东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往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是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通读这两首词,正如笔者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它们风格相同、立意相近、议论相似:这两首词上片的主要内容都是写景,下篇的主要内容都是咏史抒怀,借议论古人,抒发自己的襟怀和抱负。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集中笔墨描写赤壁古战场之景,《沁园春·雪》的上片则挥开大笔,笔触跟随视野,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上到下,潇洒描摹整个北国的雪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主要是评价历史人物,抒发内心感慨,而上下两片以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进行过渡,因承关系,十分自然。《沁园春·雪》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也似乎起到了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相同的效果。

不同的是,在参与赤壁大战的众多英雄中,《念奴娇》的作者选择了年轻有为,雄姿英发的周瑜进行集中刻画,而《沁园春》的作者依旧是挥动潇洒的大笔,对中国历史上几位首屈一指的帝王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进行了潇洒的点评。

如此看来,对照《念奴娇》,《沁园春》并没有什么问题,不过都是借景抒情,咏史抒怀而已。

然而,笔者需要提醒读者的是,《念奴娇》和《沁园春》只是词牌名,并非题名,后面的“赤壁怀古”和“雪”。如此,结合上述分析,我们便可以知道《沁园春·雪》的问题所在。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写故垒西边的古战场赤壁之景,是正好切题之景,下片写周瑜也是正好切题之人,也就是说,《赤壁怀古》借赤壁之景,写赤壁之人,抒发自己的感慨自然而然,合情合理,且紧扣题目。

《沁园春·雪》则不然,上片虽然挥洒笔墨,大开大合的写雪,中间也用“江山如此多娇”进行过渡,但是下片整篇议论,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亦或是成吉思汗,乃至最后的抒怀言志几乎与“雪”没有半点关联。

这就不是所谓的触景生情,或者写景抒怀,而完全是因情造景,颇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或者改为“雪中怀古”更妥贴些,但单以“雪”为名,确有跑题之嫌。

0 阅读:9

书生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