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该炸掉”?被陕西人民痛恨的三门峡大坝,是壮举还是教训?

鲁老诗分享 2024-09-18 18:00:14

三门峡大坝,被称为是黄河上的水利奇迹,这应该是为民造福的工程。

可是在1957年动工之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三门峡大坝总是面临不少争议。

甚至被陕西人民痛恨,很多人都说这早就该炸掉了。

那三门峡大坝是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壮举,还是值得反思的教训呢?

一、迫切治理洪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既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但也造成了狂暴的洪水灾害,在几千年来治理黄河水患始终是国家与人民面临的一大难题。

从古至今,百姓们一直在和黄河的灾害作斗争。

但由于古代技术水平的问题以及地质条件复杂,所以黄河水患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在民国时期军阀混战还有社会动荡的问题,并没有及时解决黄河灾难。

加上蒋介石一度挖开大堤的极端行为,就造成有大面积的泛滥区,导致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所以加速治理黄河是非常要紧的事情。

每到下雨黄河都会泛滥,人民遭受着巨大损失,在黄河下游的河南山东等地,常常遭到黄河泛滥的影响。

大面积的农田处于洪灾危险之中,建造水利工程,从而来解决黄河问题是非常急迫的。

在1952年毛主席亲自视察黄河,希望能够修建大坝来解决黄河水患的问题。

在反复讨论和研究后,决定在三门峡这个位置建立一个蓄水大坝。

当时这个方案看似是行得通的,可实际上却有许多挑战。

首先就是投资规模大并且还有技术的问题,加上当时新中国也是百废待兴的阶段。

建造三门峡大坝,被赋予了制水与发电的双重使命。

也代表着全人民的美好愿景,更是新中国在建设工程方面的一项重要标志。

二、建造三门峡工程

首先这项巨大的工程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移民。

这里有100多万人生活,如果建造大坝就会让陕西的大面积土地被淹没。

当地的百姓们是否愿意离开这个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呢?

而且转移百姓和安置的费用也很巨大,那个时候新中国的经济无法承担,也有专家考虑换一个建造大坝的地方。

邙山那边的百姓少也不会淹没大面积的土地,这样也就减少了成本。

可是在这里建造水利工程,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下游还是会遇到黄河泛滥的难题。

但是那个年代技术落后,我们没有经验,就请来了苏联的工程师。

经过了四五个月的观察,终于制定了方案,选中了三门峡这个位置。

当时这项工程太过巨大,也有很多人持以不同的态度,有的居民不愿移民,而且安置人口也是面临着问题的。

有很多人觉得没有必要建造大坝,还有专家黄万里,他也不建议建造大坝。

他认为黄河之所以会泛滥,是因为泥沙太多,最关键的问题是清理泥沙。

如果建成大坝,虽然下游不会面临洪灾,可是上游也会出现泥沙淤积的问题,不过当时他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

因为多数人都支持建造大坝,政府已经准备施工,加上苏联专家的大力保证就浩浩荡荡的动工了。

苏联专家认为这个地方比较关键,是三省交界,这样就能够起到多重作用,那个时候苏联专家保证这个位置的好处最大。

黄万里提出了建议,应该留下几个排水洞,这样可以排沙,以便彻底被泥沙淤堵。

要不然到时候洪水不去下游,就会堵在上游了。

这也是不少人的看法,可是苏联专家却觉得,建造大坝就是为了避免下游洪水泛滥。

如果留下出水洞,那到时候下游依旧会出现洪灾,那建大坝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三、有利便有弊

当时苏联专家们觉得可以调节上游水土问题,控制泥沙,也会避免淤积的问题,

最初大家的想法都太过美好,如此巨大的水患问题并不是修建大坝就能够改善的。

上游没有太大的能力与时间,去解决水土流失的情况,所以还是面临大量泥沙的问题。

一开始刚建成确实表现很好,既能发电还能防洪,下游就不再担心洪灾的问题了,还能够灌溉农田。

本来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可是大家却忽略了黄河的泥沙有多么严重,仅仅才过了两年,就出现了问题。

虽然大坝可以拦住泥沙,但是越堆越多。

面对这一问题,我国也及时修建改造,虽然情况有所改善,可是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

在漫长的时间里,中国一直是边改边用,陕西是上游,河床越来越高,不断向上蔓延。

一次陕西暴雨后,暴露了三门峡大坝的问题。

那年下暴雨,河水倒灌,几十万百姓连夜撤离。

当时所有人都觉得是因为建造大坝造成的,严重影响了陕西当地的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还造成民众的担忧与不满。

很快三门峡大坝的建设成果就备受质疑。

面对泥沙预计越来越严重的现状,国家只能再度做出改进与调整,这也代表会再次投入更多的资金与人力和资源。

之后又进行了多次改建来优化排沙的系统,可是即便如此,安全问题还是未能彻底解决。

由于泥沙都堆在了河床上,河床始终升高,短短几年就升了好几米。

加上黄河总是发水灾,那个时候水利部门也着急的不行,只能先把河堤加高。

但是这也是一时的缓兵之计,在严重的时候甚至出现了河水倒流的情况。

当时大家有两种看法,有的人觉得干脆就把三门峡给炸掉。

还有的人觉得建造大坝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已经耗费了巨大的资金与人力物力,不如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由于上游的渭河常常出现洪水的问题,尤其是强暴雨,就会造成洪灾,这样不仅威胁人民的安全,也损失了国家的利益。

之后咱们就在黄河下游建造了小浪底,这样就可以排一些泥沙,避免洪水灾害太过严重。

三门峡水电工程有利又有弊,由于建设过程太过复杂,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也耗费了过多的人力与心血。

出现灾难的时候,人们总是会对它有所争议,但是三门峡大坝也不完全是错误的决策。

四、顺应时代发展

三门峡大坝的建设,在历史上属于一个辉煌的篇章,其实关于是否要建设三门峡大坝,本身就存在不小争论。

水利专家曾经对建设大坝的可行性表示担忧。

他们觉得建成大坝后,在潼关以上的流域可能会被泥沙淤堵,从而影响发电,甚至会淹没大片的土地。

那个时候人们也已经预料到了,是把下游的问题转移给了上游地区,不过当时这些忧虑并没有阻止建设三轮峡大坝的步伐。

主要是源于当时我国国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治理黄河频繁泛滥,从而守卫百姓的生命安全。

国家才决定在黄河上建设一系列的水利工程,而三门峡大坝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建设大坝可以调控黄河流量与水位,减少对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

并且三门峡大坝还能够做到发电以及灌溉农田的多项功能,同样是可以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也能够改善百姓的生活。

但是建设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主要是源于这个地理位置实在太过特殊,加上当时技术条件的问题。

但我国还是坚持把这项水利工程进行到底,实际上建造大坝是有利有弊,这也是无法避免的。

自从建成了三门峡大坝,下游环境确实得到了改善,也避免了洪水的灾害。

三门峡大坝是成立新中国之后,在黄河支流上所建设的首个大规模工程,长度达到了1318米,也是黄河第一。

自从有了三峡水库,黄河下游就不会再频频陷入洪水泛滥的境地了。

如果遇到大旱,也可以直接把水库里存的水,用来灌溉农田。

另一方面水库直接把水转为了电力,有了更环保的发电能源。

既保护了环境,还能够做到经济提升,正是这浩大的水利工程也吸引了很多游客们来观赏,同样促进了旅游行业。

在整个的建造过程中,每当遇到问题,国家也在通过合理的解决方案去及时改良。

群众们的意见被接受,三门峡大坝是一项了不起的建设工程。

面对各种问题给人们与国家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所以在任何的水利项目中,国家也做出了更完善的考虑。

首先要可持续发展,还有维护百姓们的利益。

结语

到了21世纪,三门峡工程再次被改造,现在它的作用显得更加明显。

经过不断的改良后,三门峡终于成为了功能完善的工程,也是世界级大型的水利工程。

既然建造了就会有好处,而对于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只要寻找解决方案始终是能被解决掉的。

1 阅读:270

鲁老诗分享

简介:环球望远镜,探索未知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