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近17公里,嫦娥六号与印度差了46倍!追上这个技术,还需努力

论芸有事 2024-06-06 06:58:32

前言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句话无疑将那些美西方“丑恶”的嘴脸,暴露无遗。

据央视新闻报道,嫦娥六号于本月2号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得到了各国航天界的高度认可。

然而,就是这个即将创造历史的关键时刻,竟然半路杀出了一些“程咬金”,竟然质疑嫦娥六号技术不行,着陆精度误差达到了16.7千米。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网关于“嫦娥六号月背着陆点高清影像公布”的报道

有些媒体更是直接拿出,着陆点偏离预定位置仅有360米的印度探测器开始对比 ,随后就有“嫦娥六号的偏差是印度月船三号的46倍”的说法,蜂拥而至。

那么,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一波三折的月船三号

相信多人网友在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肯定会大吃一惊,甚至有人调侃印度为“发射即爆炸”,但实际上这种说法低估了印度航天的实力。

据了解,在印度成功发射“月船三号”之前,该国已进行过两次探月发射。

一次是在2008年的“月船一号”,一次是2019年的“月船二号”,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次也不完全失败,当“月船2号”的着陆器距离月面仅2.1公里时失去信号,最终进行了硬着陆。

两次登月时间相近,为何俄罗斯铩羽、印度成功?--2023-09-01 16:00·南方周末

俗话说得好,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在2020年,“贼心不死”的印度再次推出了“月船三号”,将继续执行未完成的任务,计划在月球南极着陆。

当这次任务被公诸于世之时备受瞩目,大多数人都一致认为这是印度航天的转折点,甚至被称为印度航天的“振兴”之举。

就连印度航天的一位官员都直接表示,此次的任务“如果继续失败,那就没有人会给你下一个任务”。

连所谓的“专家”都这么说了,足以证明这次任务有多重要,而“月船三号”也足足经历了三年之久,终于登陆月球,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原计划“月船三号”要进行为期约14天的月球探索任务,然而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挑战,月球车只运行了约10天便进入休眠状态。

消息曝光之后,此时的讨论声波比起伏,一些网友觉得印度在月球探测真的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开始对月船三号在月球南极成功着陆表示怀疑。

印度月船三号难以苏醒?漫长冬夜之后 着陆器和月球车或长留月宫--2023-09-25 16:59·金融界

对此,印度方面也做出了强势回应,对外宣称,“月船三号”之所以会主动关闭,主要是因为月球夜晚比较寒冷。

本以为这件事情就这样顺利结束,结果过去了一个月以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却宣布无法联系上月球车。

但鲜为人知的是,印度又将此次事件推托到了极端寒冷的环境身上,导致设备受损无法被唤醒。

说白了,也就说印度“死鸭子嘴硬”,根本不能承认自己的失败,毕竟这是关乎国家航天的问题,只能继续联系月球车。

但其实,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印度月船”三号的前景并不乐观。

就拿外媒指出“月船三号”的着陆点来说,它并不是严格的定位于月球南极附近,而是而是位于月球南纬69.373度、东经32.319度的位置。

也就是说,“月球三号”的着陆点根本不在南极,更不存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登陆月球南极”的说法。

还有一个关键点是月球上的“水冰”资源,根据已知情况看,印度并未给出积极的回应,让人感觉这种期待像是一场空。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的印度航空技术总结来说,印度方面还没掌握面对月球上的“突发情况”,所以无法让探测器在月球上能够正常工作。

除此之外,印度在航天火箭领域也存在严重缺陷,以印度的GSLV系列火箭为例,截至2021年,共进行了八次发射,其中有五次以失败告终。

这样高的失败率,完全表明印度在航天发展方面仍需更多时间积累经验,相反,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与印度完全不在同一水平,可以说已经遥遥领先印度。

但这也引发了一个疑问,前文提到,印度“月船3号”着陆点距离月球“南极极区”最近处仍有360米,而嫦娥六号仅约16.7公里,这是否意味着技术上存在差距呢?

误差引争议

其实,不管印度在月球的经历如何,但我们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印度确实成功实现了软着陆,这是不争的事实。

据了解,在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美国和俄罗斯航天的有多强大,只有中国和印度实现了在月球上成功软着陆。

在美国经历“九生一死”也没有登陆月球之后,印度的成功格外瞩目,而之后就有媒体称“月船三号”会不会将“嫦娥六号”给比下去。

尤其是在看到“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插上我国国旗之后,哪怕是壮举,也有些国外媒体开始“占空子”般的制造黑料,嫦娥六号的着陆精准度太差了,竟然有16.7米的误差。

对于这种质疑,纯属无中生有,根据已有的数据表明,月球表面布满各种高山和峡谷,即使在比较平坦的月海地区也密布着各种大小的岩石和陨石坑。

这种地形和地貌会增加着陆器进行安全软着陆的难度,需要着陆器具备发现和识别障碍物并进行机动躲避的能力,才能确保软着陆的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而印度的“月船3号”却是选择了一个平坦还广阔的区域进行着陆,这明显降低了着陆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出现了探测器失联的问题,可想而知,如果是有障碍物的地方呢?

在进一步来说,回顾我国在航天上面的发展就足以证明我们并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国在内。

要深入了解其中的逻辑,我们需要首先明白定点着陆技术的复杂性,定点着陆,顾名思义就是精确着陆在预定的地点,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导航”。

探测器在太空中如何准确判断自身位置,以及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进行精准操作,这并非易事,目前,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的探月器主要采用“地形相对导航”技术。

这种方法就像给探测器配备了无数个眼睛,能够通过拍摄月面照片并与高精度月球地图比对,实时确定自身位置,从而实现米级精准着陆。

相比之下,中国的嫦娥系列探测器则主要采用“惯性导航+末端制导”的方案,该方法更注重着陆的安全性,但在精确度方面可能稍显不足。

特别是在月球背面这种复杂地形条件下,由于无法及时更新速度和位置测量,导航误差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定点着陆技术上没有成就。

实际上,我国科研人员在嫦娥三号时期就已经理解了“地形相对导航”的原理,只是由于当时任务的需求和技术条件限制,没有在实际任务中应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山区的孩子去上学就得翻山越岭几个小时,而平原的孩子就算走路也要不了多久。

更何况嫦娥六号此次的登陆点还是月球背面本就增加了些许难度,但其表面已经布满裂痕,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点偏差又有何妨呢?

中国的航天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近几年的航天发展可谓是铆足了劲头往前冲,时至今日,已经到了任何国家都不能忽视的地步。

尤其是从绕月、落月到回收月壤样品,从月球正面到背面,一步步前行,不断开拓人类探索的变化上,都一一证明了,我们中国强!

当苏联跟美国争先恐后往太空想要占领一席之地时,我们稳扎稳打在1970年发射了首颗人造卫星,那一刻,一首“东方红”响彻全球。

随后的几十年,我们按部就班实现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发展,将古老的华夏神话融入神秘的星空之中。

从“北斗”引领、 “鹊桥”通讯,到“嫦娥”探月、 “天问”探火,再到“羲和”追日、 “神舟”往返、 “天宫”问世……这些名字串联古今,奏响了中国人的远大志向和不懈探索。

在宇宙的深处闪耀着中国红,见证着中国人在探索太空的道路上永不停歇,中国航天项目的辉煌时刻一个又一个,都源自脚踏实地的自主创新,实现了航天梦想。

“北斗”指路、“神舟”往返……中国航天发展按下加速键!--2024-04-28 15:14·光明网

就拿之前地球无法接收到来自月球背面的信号来说,其他国家都是选择在月球正面探索,而我国却研究出中继卫星——“鹊桥号”,直奔月球背面。

中国的这一创新举措,无疑是彻底解决了月背着陆的难题,随着嫦娥七号和八号计划的推进,中国探月工程将迎来新的技术突破。

北京日报《“驾驶员”是谁?嫦娥六号是如何稳稳落月的?》2024-06-02

根据资料显示,嫦娥七号将搭载激光测距、微波测速等多种导航手段,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导航制导系统。

这一系统如同一个360度无死角的摄像头,能够精准定位,高精度地感知着探测器的运动状态,为实现精准着陆提供坚实保障。

不得不说,我们国家的科研团队真是太牛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简直是做了无数次的实验和努力。

展望未来,或许有一天,当中国的探测器在月球上成功实现精准着陆时,那我们也将自豪地宣称,牛郎和织女相见不能跨越这么久了。

结语

可以说,在航天领域,其他国家与我们的差距不止一星半点。

谣言止于智者,希望某些国外媒体有这功夫还是专注于自己国家的航空领域发展,否则可能导致日后与全球航天领域的脱节,成为航天领域的笑柄!

0 阅读:1

论芸有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