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诗句读出三种修行境界

朝简 2021-11-20 17:29:32

人生和修行一样,每个阶段有不一样的感受,《六祖坛经》里三首寄语,可以看出咱们当下的修行境界。

第一首寄语是唐代高僧神秀所作: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最开始的修行,我们时时刻刻惦记人生应该时时行善,事事思过,不能有丝毫坏的念头,身子像菩提树一样充满智慧,心如明镜一般清静,一定要时时的擦拭它,不能让他沾染上灰尘。

人生处在第一个境界,如实关照,知错就改,认真的研习修行,可转念一想,人有七情六欲,如果一直压制着自己,会不会在后来的某一时刻爆发,亦或是按照本心去做会不会做出错误的事情。

人生皆是因缘注定,每个人都会有今生的业力,生活上,不必刻意的压制自己,喜怒哀乐,遵循人的规律,贪嗔痴是后来的生活养出来的习惯,放下贪嗔痴,随缘行事,还会出错吗?

第二首是六祖慧能的寄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心本自清静,不用向外求,外而离相,内而见性。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第二境界:无善无恶,随缘而生,没有所住,无往无来。

第三首寄语是五祖弘忍法师的寄语: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人生就像一场戏,不能脱离世间这个大舞台,一切知识和智慧都是在人间的事情上寻找和锻炼,修行修心,是让我们的心在世间诸事上不起波澜,佛法教义精深,脱离这个世间,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佛家说,先度己,后度人,如果自身的修行没有经过世上的俗事中实践,那么空中楼阁的智慧如何能度人。

人生在世,随与生俱来,放下贪嗔痴的本心而走,无论是内境还是外缘,你的心都不能停留执着,要来去自由,这样才能除去执着的心念,达到通达,无所障碍的圆融境界。

往后余生,不以积德而行善,不以求福田脱离苦海而修行,任何事情都以无贪嗔痴的心去做,无善无恶,无往无来,最高得修行境界就是没有修行。

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心不于事上磨,更于何处磨此心。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