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济南学生反击醉汉的事情,虽然还没有最终定论,但大家也确实能够感觉到,在真实的生活实践和司法鉴定中,见义勇为的“度”确实不那么好把握。
最近,同样是山东,这次是在临沂,竟出现男子猛烈暴打一名女子,周围人群居然在围观拍照,无一人上前阻拦,竟还有人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两人发生争执,男子当街暴打女子根据知情人士透露,男子并非无缘无故地暴打女子,一开始是女生先挑衅,想把男子从车上拉下来,男子不从后,女子还狠狠地踹了男子一脚。
由此,才引发了男子当街暴锤女子的视频,不过打得确实够狠,还有细心人士仔细数了一下,总共打了23锤,踢了6脚。
感觉每一下都打得很用力,女子只得抱头躲避,毫无还手之力。
慢慢地,周围也聚集了不少人群,但大家只是围观拍照,并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帮忙拉架,甚至还有一名女子,竟然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为何无人敢出手?怕受伤,还是怕被连累一个女人在大街上被一个男人追着暴打,而一群围观的人,却在嬉笑拍照。
这样的场景,让人看了确实感觉很残忍、很讽刺。
可是,我们扪心自问一下,假如自己出现在现场,会否出手相助呢?
出手之前至少会掂量一下,这个男人如此暴躁,假如出手拉架,一定会起冲突,这时候,自己还手,算不算互殴呢?
如果打不过,自己可能挨一顿打,如果能打得过,力度应该如何掌握,会不会因出手过重而获刑呢?
其实,这些都是非常实际的问题,一旦把握不准确,就会惹上麻烦。
看一下关于“见义勇为”的司法解释️有多复杂,也许就能理解了1、要想正确见义勇为,需要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及意图条件。
是不是看起来就犯迷糊,更何况要在实践中去准确把握呢?在实际的冲突中,人们往往顾及不了那么多,有多少人能够准确理解这些条款,又在实践中一一落实呢?
更多地,可能还是从人的本能出发,还是从人的朴素情感去进行对与错的判断。
2、条款实际执行起来,还是面临很多困难,“既要避免把握过严,也要保证不失当”。
特别是对于一些出现死伤的情况,很容易受到来自舆论的压力。
据介绍,本来业界就对正当防卫情形判定存在一些争议,加上一些案件比较错综复杂,调查取证也不那么容易,最终导致对正当防卫的精准把握,难度很大。
3、最后,一位业内专家人士,给我们提了个醒,要保有“如我在诉”的代入感,“捕捉当事人潜藏于内心的行为动机、主观目的”。
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充分考虑了当事人所处的环境、心境,以及出发点,可以理解为更加尊重人性,也更能保护用好心不小心办了“坏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