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祸盛唐(三十)李隆基最后一次政变,却被李辅国掐死在襁褓之中

惊心鸟 2024-11-05 01:45:39

唐玄宗李隆基的晚年非常凄凉,尤其是说在被逼迁居甘露殿后,更是孤独一人,茕茕独处,形影相吊。从史书记载来看,他过得如此凄惨,既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是朝廷中政治斗争的结果。尤其是在马嵬坡兵变爆发后,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李隆基在蜀中被尊位太上皇,陷入二元政治格局的唐朝更是进入了政治斗争的高潮期。在这期间,李隆基想以太上皇的身份遥控军政大事,而李亨则不愿意父亲插手国家政务。父子俩明争暗斗,李隆基也逐渐落入下风,这决定了他在晚年颇为孤独凄凉的人生。

在郭子仪率军收复长安和洛阳后,李亨终于可以把朝廷迁回长安,当个名正言顺的唐朝皇帝。而跑到蜀中避难的李隆基,也在李亨的迎接下返回长安,居住在兴庆宫内。当时李隆基看似不掌握政权,国家大事都是由李亨处理,但是在朝廷中仍旧有很大的影响力。从史书记载来看,李隆基身边当时有禁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和内侍监高力士,还招纳了旧时的宫女和梨园弟子为他娱乐。他的妹妹玉真公主也活跃在他身边,进场进宫参加宴会。他想改葬杨贵妃,遭到李辅国拒绝后便秘密进行,并画了杨贵妃画像,收藏杨贵妃香囊,“朝夕视之而欷歔焉”。

然后李辅国向李亨上奏,称李隆基在兴庆宫与外人交往,和陈玄礼、高力士等人密谋造反。然而他趁着李亨患病之际,矫诏逼迫李隆基迁宫,并将高力士以“潜通逆党”的罪名流放于巫州,勒令陈玄礼致仕,逼迫出居玉真公主玉真观。至此李隆基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在甘露殿凄凉的度过了晚年时光。

从史书记载来看,被逼迁居甘露殿是李隆基彻底失去对国家的掌控权,陷入政治孤立和没落的标志。对于这个政治事件,历朝历代的学者们都有各自的解读。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个事情既是太监李辅国为了迎合李亨而对李隆基进行的政治迫害,也是李亨为了争夺皇权纵容李辅国所造成的结果。

因此在在对这个政治事件的认识上,大多是人倾向于李亨纵容宦官专权的说法,这也给唐朝政治陷入党争内斗的乱局埋下了隐患。然而仔细的分析这段历史,可以发现事情并不是简单的宦官专权,里面还隐藏着李隆基为了反叛而发动的一次政变。李隆基从行动上有通过政变重新夺去皇权的打算,而李辅国只是奉李亨的命令将这次政变掐死的襁褓之中。站在李亨的角度,这也是他迫不得已的选择,否则倒霉的不仅仅是他本人,很可能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局也会被这次政变所破坏,给唐朝带来灭顶之灾。

之所以这么看待这个政治事件,是因为在事件发生了前后,李隆基做出了很多与政变息息相关的准备工作。首先,居住在兴庆宫的李隆基不甘寂寞,常常接见外臣。他也经常出现在长庆楼,接见路过的大臣和将领,享受他们的拜见,常常高呼万岁。路过兴庆宫前往拜见李亨的大臣和将军,他都要邀请上楼赐宴。这种做法已经超过了一位下台皇帝的职权范围,明显侵蚀到李亨的皇权。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人物便是禁军将领郭英乂,李隆基宴请郭英乂的事情,直接关系到皇宫的安全问题,对李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郭英乂是唐朝名将,爷爷是伊州刺史郭旰,父亲是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是典型的门阀世家出身的唐朝边将。郭英乂受家族的荫萌而进入军队当官,在陇右作战积累功绩成为了诸卫员外将军。安史之乱爆发后,李亨调集朔方、陇右、河西等军队平叛,郭英乂因出身好而被任命为陇右节度使,兼任御史中丞。跟随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两京后,他又被升任为羽林军大将军,加任特进,负责掌管长安禁军兵权。从这个履历来看,郭英乂可以说是长安军队最高的指挥官,掌控着军队调动和战争的最高权力。

禁军是国家的根本,也是宿卫皇帝必不可少的军队。这种职务都是由皇帝的心腹将领担任,比如马嵬坡兵变前的禁军统帅就是李隆基的亲信陈玄礼。可是马嵬坡兵变后,陈玄礼这个禁军龙武大将军成了光杆司令,所有军队都被集中到了灵武,用于平定安史之乱的作战。因此在收复长安后,新任的禁军统领成了郭英乂,这是李亨为了掌控朝廷政局而做出的权力调整。李隆基在长庆楼设宴接待郭英乂,这是非常敏感的事情。而对于在政治斗争中踩着韦皇后、太平公主等政敌登基的李隆基来说,显然是有着拉拢禁军,谋求夺取政权的想法。

再想得深一点,从郭英乂的家世出发,李亨不得不警惕李隆基的打算。郭英乂是晋昌郭氏的门阀子弟,祖父和父亲都是来源于太原郭氏。太原郭氏是从东汉开始的门阀豪强,经历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一直延续到唐朝。这个家族能人辈出,不少在朝廷中当大官。而太原郭氏与晋昌郭氏向来互相扶持,在政治上形成同盟关系。最让李亨忌惮的是,当时的军中第一人郭子仪,便是太原郭氏的一把手。而郭英乂本人又曾经在郭子仪麾下作战,因功才升任羽林军大将军。从这一层关系来看,郭英乂的态度事关唐朝兵权,李亨岂能不谨慎对待?

如果说李隆基在长庆楼的行为是为了抓紧兵权,那他与玉真公主的来往就是为了抓住朝政大权。玉真公主是李隆基的亲妹妹,同时也是唐朝最为著名的女道士之一。本来兄妹俩来往没什么,但是李隆基委托玉真公主设宴招待来往于剑南等地的官员,这就非常不一般了。

玉真公主在唐朝非常有名,除了皇帝妹妹和女道士的身份外,还是上流社会最有名的交际花。她因为受到李隆基的宠爱,所以各项待遇都是顶级的,就连她出家修行的玉真观的奢华程度都堪比皇宫。而且她有着自己的汤沐邑,财富方面完全没有限制,生活非常奢靡。

玉真公主在历史上的记载并不多,最为著名的除了当女道士外,便是出入于各种宴会场合,身边不少追捧的入幕之宾。而且她招揽了不少唐朝的青年才俊,帮助他们在朝廷中获取官职,朝中人脉网络非常强大。这个事情中最为著名的主角便是王维和李白,这两位盛唐最鼎盛的文豪据说都与玉真公主有着暧昧的关系。王维可是盛唐的一代文宗,号称诗佛,在文坛的地位上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李白是大名鼎鼎的诗仙,自古以来诗歌方面不作第二人。这两位可以说是盛唐文人中的老大和老二,玉真公主能拉拢他们,可见其影响力。

从这个号召力看,玉真公主在文坛的影响力恐怕要远超道士圈子,她修道也许只是为了掩盖身份,方便自己招揽各方才俊。李隆基让玉真公主设宴款待各方官员,这目的显然不是单纯的,绝对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结合到李隆基让陈玄礼、高力士等人秘密接触各方要员,其兵变的图谋昭然若揭了。

史书上说李辅国为了邀功固宠才向李亨诬陷李隆基,这种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李隆基自己的行动并不干净,而且密谋造反的意图明显,李辅国的上奏并非虚言诓骗。然而李隆基毕竟是李亨的父亲,李亨不可能亲自下旨囚禁父亲,而且从法理上他也没有这个权力。

因此李辅国逼迫李隆基迁宫是有着很大深层次原因的,本质上是李亨与李隆基权力争夺不可调和后发生的事件。李亨不方便下旨囚禁李隆基时,李辅国出面帮他背锅,也是做了亲信心腹该做的事情。李亨称病只是为了回避政治上的压力,避免政治风波波及到自己。实际上这一切都是李亨背后谋划的,李辅国就是个执行者而已。因此在事情结束后,李亨不但没有怪罪李辅国,还对其加官进爵,这显然是政治上给予奖励。至于宦官专权,李亨时代虽然已经存在,但远不如唐末。当时的宦官只是李亨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已,还不足以挑战唐朝的政权。

从这个事情来看,唐朝当时的二元政治的斗争已经非常激烈,李隆基和李亨父子俩的矛盾不可调和。这种情况已经危及到唐朝的根基,如果让李隆基成功发动政变,和可能会让唐朝分崩离析。从这个角度出发,李辅国背着锅帮李亨把政变掐死的襁褓之中,对唐朝也是有很大贡献的。而李隆基显然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国家情况刚刚略有好转,他又开始作了。实际上他们父子二人在这方面都比较作,这也成为了当时朝廷内斗的根源所在。如果不是这种不顾大局互相争权的皇帝,唐朝也不至于因安史之乱而进入断崖式下跌的状态。

0 阅读:26

惊心鸟

简介: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者,与大家分享不同的读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