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复旦女博士抗癌失败,临终留6万字遗言:人生应该看透两件事

阿智通鉴 2024-07-03 16:49:21

她曾是复旦大学的优秀青年教师,32岁就拥有海外留学经历和博士学位。同时,她也是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满,人人羡慕的人生赢家。

然而,命运却在她人生最灿烂的时刻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她患上了癌症晚期。

面对突如其来的绝症,她选择了坦然面对,但最后在与癌魔抗争的路上还是失败了,去世前,她留下的6万字遗言,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

面对生死,她直言看透了人生的两个真谛,字字句句,发人深省。

即将离世的她,究竟在遗言中道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走上人生巅峰时噩耗突来

1978年,于娟出生在山东济宁市一个普通家庭。

从小学开始,于娟就展现出过人的学习天赋,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成为老师眼中的骄傲、同学们羡慕的对象。

高考时,于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工业外贸专业。初入大学校园,她的目光被一位学长吸引——赵斌元。

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开始了甜蜜的恋爱生活。赵斌元选择留校读博,默默等待于娟毕业。

大学毕业后,于娟进入一家软件公司工作,开始了职场生涯。

与此同时,赵斌元顺利取得博士学位,留校任教。2000年,两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然而,于娟并不满足于现状。她萌生了考研复旦大学的想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第一年准备不充分,未能如愿以偿。

但她并未气馁,第二年更加努力备考,终于成功考入复旦大学社会学院,开启了研究生生涯。

研究生阶段的于娟仿佛化身为学习机器,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她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努力汲取知识。

2002年,夫妻俩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买下了人生的第一套房子,为未来生活打下基础。

2004年,于娟获得了去挪威公费留学的宝贵机会,在奥斯陆大学获得了经济学硕士学位。

回国后,于娟继续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每天她要花3-4小时在通勤路上,但她并未将这些时间浪费,而是充分利用来学习和思考。

2007年底,正当她准备博士论文答辩时,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了。

尽管身怀六甲,于娟依然坚持学业,顺利通过博士答辩,取得学位。

随后,她如愿留在复旦大学任教,开始了自己的教育事业。2008年9月,于娟迎来了人生中另一个重要时刻——她生下了可爱的儿子。

产后休息时间不长,她很快就返回工作岗位。

2009年,32岁的于娟正处于人生的巅峰时刻。然而,命运却给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那年10月,她开始感受到腰部隐隐作痛。

起初,她以为只是普通的腰酸背痛,并未太在意。但短短一个多月内,疼痛迅速加剧并蔓延至全身。

12月底的一天,于娟在教室走廊突然昏倒。同事们惊慌失措,立即将她送往医院抢救。

经过紧急救治,于娟终于脱离生命危险。然而,等待她的是更加残酷的诊断结果。

CT扫描显示,于娟全身骨骼呈现不正常的黑色,脊椎已经弯曲变形。

医生告诉她,这是乳腺癌晚期的症状,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骨骼,无法通过手术切除。她只能依靠化疗和药物来维持生命,预计还有四年的生存期。

这个噩耗如同晴天霹雳,将于娟从人生巅峰瞬间击落谷底。她无法理解为何如此年轻就患上这么严重的疾病。

曾经的成就和光环在病魔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她第一次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弱小和无助。

四处求医 却无能为力

当噩耗降临,于娟一家人如遭雷击。他们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立即将于娟送往上海最顶尖的医院。

为了给于娟治病,他们毅然决定卖掉上海和老家的房子,筹集治疗所需的巨额资金。

医院里,于娟开始了艰苦的治疗历程。每天两次的骨髓穿刺和十几次的化疗成为她生活的常态。

药物的副作用让她饱受折磨,整日呕吐不止,身体迅速消瘦。然而,即便如此,于娟仍然咬牙坚持,强迫自己进食,只为多一分力气与病魔抗争。

治疗费用如同无底洞,让这个原本小康的家庭迅速陷入困境。一支25000元的注射药每21天就要使用一次,一盒进口药价值1万多元却只够吃14天。

短短几个月,夫妻俩多年的积蓄就被耗尽。无奈之下,赵斌元忍痛卖掉了刚还清贷款的房子,于娟的父母也将老家的房子变卖。

一家人从宽敞的家搬进了医院附近仅有20平米的小屋。狭小的空间里挤满了人:于娟一家三口、公婆、于娟的父亲,还有赵斌元的姐姐一家。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家人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于娟的母亲则在山东老家和医院之间奔波,尽可能多地陪伴女儿。

赵斌元请了长假,日夜守在妻子身边。闲暇时,他埋头研究癌症相关的书籍,希望能找到一线希望。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于娟的病情并未好转。绝望中,家人听说安徽山区有位"神医"能治愈癌症,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带于娟前往求医。

这位"神医"开出了昂贵的"秘方",要求于娟在大山中居住,呼吸新鲜空气,同时服用他的药物。

在山里度过40天后,于娟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开始咳血。

直到于娟病情急转直下,甚至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家人才惊觉上当,赶紧将她送回正规医院,并向警方报案。

虽然"神医"很快落网,但于娟错过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回到医院后,她的情况每况愈下。

留下癌症日记:人生应看透两件事

躺在病床上的于娟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她想起自己为了学业和事业,常常忽视了身边的亲人。

那些深夜里埋头苦读的时光,那些为了赶项目而熬夜加班的日子,此刻都变得那么苍白无力。她曾以为日子还长,等事业有成就能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然而,命运并没有给她这个机会。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于娟领悟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爱自己、爱家人。

她在博客中写道: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尽管身体日渐衰弱,于娟依然坚持每天更新博客,记录自己的抗癌经历和生命感悟。她的文字真挚动人,吸引了数百万读者。

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写下了近10万字,累计点击量超过800万。她的文字里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家人的放不下,感动了无数人。

其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不能看着年幼的孩子成长。她在日记中写道:

"我多么希望能多活几年,哪怕只是几个月,能看着我的孩子长大一点点也好。"这份深沉的母爱,让人读来不禁潸然泪下。

2011年4月19日,春风拂过上海的街道,樱花正盛开。然而,在一间安静的病房里,32岁的于娟永远闭上了眼睛。

于娟去世后,她的好友将她的博客文字整理成书,取名《此生未完成》。

2011年5月,这本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不仅在中国大陆畅销,还在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区广受欢迎。

截至2012年4月,这本书已经印刷了25万册。甚至有人提议将她的故事改编成电影,让更多人了解她的生命历程。

于娟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多少年轻人像于娟一样,为了追求一些成就而不惜透支身体健康。

他们熬夜加班,忽视运动和休息,把自己的生命过度消耗在工作中。于娟的遭遇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代社会的种种问题。

结语

在2011年的春天,于娟的生命如同樱花般绽放又凋零。然而,她的故事并未随风散去,反而在无数人心中生根发芽。

她用自己的经历为我们上了一堂震撼人心的生命课,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也许,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这类问题无法避免,但我们也有机会改变这个结局。

让我们放慢脚步,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每一刻。不要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发现自己"此生未完成"。

于娟的离去是一个终点,却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她的故事将继续激励着我们,提醒我们生命的可贵和脆弱。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每一个人都能真正活出生命的精彩。

记住,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如何度过。让我们珍惜当下,善待自己,关爱他人,活出无悔的人生。这,或许就是对于娟最好的纪念,也是对生命最崇高的致敬。

参考资料

1.复旦抗癌教师于娟今晨去世70余篇“癌症日记”将出版——东方网,2011年4月19日发布

2.于娟走了,留下了死亡教育——青年报(上海),2011年4月20日发布

3.于娟——百度百科

4 阅读:337
评论列表

阿智通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