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援引伊朗媒体本月21号发布的报道称,有消息人士向媒体透露,今年5月发生的伊朗总统坠机事件“另有隐情”。报道称,伊朗安全部门认为导致坠机的原因除了“天气恶劣”之外,“超载”也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伊朗军方至今都没能给此事出具最终结论报告,因此来自伊朗安全部门的“爆料”,引发了伊朗舆论的热议和猜测。由于此事牵涉到已故总统莱希,为了避免舆论进一步发酵,伊朗军方第一时间出面“强烈驳斥”相关媒体引用的说法,并敦促伊朗媒体在涉及国防和安全报道时与军方事先协调,避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则新闻将德黑兰闹得满城风雨的同时,伊朗新任总统佩泽希齐扬提名的新内阁成员,全部通过了议会的信任投票,伊朗外长一职由阿拉格奇出任。这位新外长在接到任命之后不久,就迅速向美西方递出“橄榄枝”,称“德黑兰愿意缓和与美国的紧张关系,并且恢复与欧洲国家的关系”。
当然他也预设了前提,那就是“欧美需要停止对伊朗实施包括制裁在内的敌对行为”。需要指出的是,表现反常的不止是伊朗政府,伊朗军方的态度其实更加暧昧。伊朗革命卫队发言人纳伊尼在20号面对媒体时表示,伊朗不会“仓促”为已故的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复仇,因此“等待时间可能很长”。
不难看出,伊朗在新政府的领导下,开始用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思路和逻辑去处理危机,不再单纯的寻求“战争与对抗”,而是转向了“变革与对话”。但这也会让外界不可避免地看轻伊朗,特别是在伊朗内部的强硬势力看来,新政府以及军方的立场和手法都过于“软弱”。因此不能排除“莱希坠机事件另有隐情”这则消息,就是有心之人故意释放出来混淆视听,削弱新政府以及军方公信力的可能性,而这种勾心斗角的戏码,在伊朗历史上并不罕见。但无论是“从长计议”还是“徐徐图之”,如今摆在伊朗新政府面前的难题都是一样的。
首先,美西方并不稀罕伊朗的“友谊”,无论是美欧还是以色列,追求都是消灭伊朗,即便是退而求其次,也必须是在伊朗建立起一个完全听命于西方的傀儡政权。换言之,伊朗和西方可能会存在着对话空间,但很难凑齐和平共处的条件。其次,为了不让内塔尼亚胡阴谋得逞,避免加沙局势因为伊朗的报复而变得更加复杂,德黑兰选择“引而不发”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是以牺牲伊朗在什叶派内部的权威性作为代价。
除非伊朗能够在不远的未来兑现复仇的承诺,否则再想重现“一呼百应”的盛景可就难如登天了。但是另外一方面,美西方和以色列也同样不好受,内塔尼亚胡在等待着伊朗复仇,甚至多次利用媒体爆料的方式“催促”伊朗动手,但德黑兰却是不为所动,让以色列一拳打到棉花上。
而美欧想用巴以冲突来对付伊朗、孤立伊朗,甚至是以此来破坏“中东大和解”努力的企图也落空了。与此同时,无论是美西方还是以色列,各自内部都有一股强大的反战势力在呼吁全面停火,因此博弈的拐点,将集中在哪一方会先抵挡不住内部的民意压力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