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和曹奂禅让,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刘禅和孙皓投降差了很多

霍凯安 2024-09-06 20:13:18

汉末三国时期,汉献帝刘协和魏元帝曹奂,作为亡国之君,禅让出了皇位,受到了新皇帝的厚待,被封公和王,不仅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还以在封地使用天子旌旗,奉本朝正朔和服色。

这在亡国之君中,结局算是非常好的了。

而反观蜀汉皇帝刘禅和东吴皇帝孙皓,在投降之后,就没有这个待遇了,差了很多。刘禅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孙皓投降之后,仅仅被封为归命侯。

这待遇,可以说是相差甚远,为什么差距会如此大呢?

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位魏王,不久,曹丕逼迫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禅让,曹丕称帝,国号为魏,史称魏文帝。

曹丕封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以河内郡的山阳县,封给刘协,以山阳的浊鹿城为都,刘协的食邑有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之上。

也就是说,刘协的地位,高于曹魏的那些宗室。

更重要的是,享有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的权利,并允许刘协在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

《三国志 文帝纪》记载: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

甚至,曹丕还说了一句客气话,天下的好东西,我当与山阳公一起享受。

也就是说,汉献帝刘协在封地,可以继续拥有东汉天子的身份。

以此来看,刘协可以说是相当于小说和演义之中的“一字并肩王”了,因为,上书不称臣,就可以说明不是臣子的身份了。

风水轮流转,转眼到了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逼迫曹魏最后一位皇帝魏元帝曹奂禅让,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史称晋武帝。

《三国志 三少帝纪》记载:诏群公卿士具仪设坛于南郊,使使者奉皇帝玺绶册,禅位于晋嗣王,如汉魏故事。

司马炎称帝后,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陈留王的宫室安排在邺城,司马炎允许曹奂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魏国初期的制度,此外,更重要的是,给予曹奂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

也就是说,在封地,曹奂可以继续拥有曹魏天子的身份。

曹奂和刘协一样,也相当于“一字并肩王”,上书不称臣,就不是作为臣子的身份了。

因此,他们的地位、待遇和结局,可以说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

而蜀汉后主刘禅和东吴末帝孙皓,待遇就差了很远,仅仅是被封为公和侯而已。

263年,曹魏三路大军伐蜀,邓艾偷渡阴平,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刘禅也成为了亡国之君。

一开始,刘禅被邓艾封为骠骑将军,迁往洛阳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公。

《三国志 后主传》记载:皇帝临轩,使太常嘉命刘禅为安乐县公。於戏,其进听朕命!

虽然,刘禅这个安乐公也食邑万户,但是,没有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权利,依然还是臣子。

而孙皓也和刘禅一样,280年,西晋六路大军伐吴,孙皓效仿刘禅,面缚舆榇投降。孙皓迁往洛阳后,被司马炎封为归命侯,给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仅此而已。

《三国志 三嗣主传》记载:孙皓穷迫归降,前诏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犹愍之,其赐号为归命侯。进给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

同样,孙皓和刘禅一样,没有享受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权利,依然还是臣子的身份。

这里面,很简单,因为,刘禅和孙皓是作为敌国投降过来的亡国之君,相当于是俘虏,其实,说白了,就是俘虏,能给封公爵和侯爵已经算好的了,还想要其他的吗?没丢命就算是谢天谢地了。

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哪有资格讨价还价?

而刘协和曹奂则不一样,他们是作为本国之君禅让,自然要受优待,不是敌国的俘虏。

再说,给他们优待,也可以堵住天下人之口,避免篡位者背负千古骂名。

其实,不管是刘协和曹奂,还是刘禅和孙皓,能保命善终,已是幸运。

纵观其他朝代亡国之君,大都被杀,或者被逼自杀,没几个能善终的,即使能善终的,也享受不了他们这么高的待遇。

参考资料:《三国志》

0 阅读:218
评论列表
  • 2024-09-06 23:29

    无论是政治逼迫还是武力胁迫,汉魏晋这是正统禅让传承,受禅者对禅让之君肯定是以最高的礼待,不然就是僭越称帝。蜀汉、东吴都是非正统的区域政权,不可能享受等同君王的待遇

  • 2024-10-02 17:18

    二王三恪

霍凯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