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有9位专家拒绝在三峡同意书上签字,如今担忧应验了吗?

开封王小杨 2024-07-03 20:57:32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叙述的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已放置到文章结尾

前言

2023年三峡水电站在全国发电量中仅占比0.8%,这个发电量供应一个上海都不够,更不用说建设之初立志要满足“八省两市”的供电需求了,现实和目标可谓是相差甚远。

这样一个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否是徒有虚名?而在工程决议之时,9位专家拒绝签字的行为,在当前证明是否是正确的呢?

三峡工程的战略意义

三峡水电站不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工程基建项目,单是从孙中山先生1918年提出这个理念,到1992年的全国会议落实,就花费了整整74年的时间。

后来又经过长达15年的建设,终于在2009年全部竣工,这项工程从理念的提出到竣工,几乎花费了近百年的时间,为什么我们国家要花费这么长时间去修建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呢?

先前的湖北荆江由于地形原因,被称为“九曲回肠”,在荆江后段就有整整16个大弯,明明直线只有80公里,硬是蜿蜒成长达240公里的河岸。

荆江北边是江汉平原,南边是洞庭湖平原,土质松软,而且在平原地带水的流速比较慢,所以很容易就形成泥沙沉积。

到汛期来临之际,在这一段甚至会形成三四层楼高的地上河,被当地人称为“悬河”,稍不留意当地就会形成一片汪洋。

在1954年雨季中,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灾,武汉更是被淹没了三分之一的区域,为有效泄洪,对荆江区域进行多次扒口,淹没耕地约166.7万h㎡,受灾人群更是达到了1800万。

而三峡工程的建成却能一改往日的情况,三峡大坝地处湖北宜昌地区,位于长江上游,而从我国地势上来说,它又位于我国二三阶梯的交汇处。

地处上游,就可以在汛期有效的截取上游的水量,三峡的总库容可以达到393亿立方米,这些水可以供整个北京市人民使用10年,所以通过这一操作,就可以减轻汛期下游的压力,也解决了荆江地上悬河的情况。

汛期的时候储水,而旱季的时候,又可以把水库中的水分批放出,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下游的生活需求,所以,可以说三峡工程的建成,对于长江流域的防洪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而三峡的作用远不止防洪,还体现在其它诸多方面,地处我国二三阶梯交界处,由于落差大,水势猛,所以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水力转化为电力。

为有效实施这一计划,在建设三峡工程的时候,我国就投入了34台发电机,使其年发电量可以达到882亿千瓦时,相当于18台核电站的发电量,而且还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节点。

从数值上来看,还是比较可观的,但距离我国最初供给“八省两市”的目标相差甚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虽然在发电方面的重要性降低了,但这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而且它的作用并非只是体现在电力方面。

此外有了三峡大坝稳定的宏观调控,可以对长江流域的水源进行更合理的使用,可以为“南水北调”提供可靠的水源。

三峡工程的建立对长江流域的航运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三峡建成之前,一直有着“自古川江不夜航”的说法,言外之意就是四川区域地势落差大,河流湍急,暗礁繁多,再加上夜晚能见度低,所以晚上航行很不安全。

但是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这里的水流平缓,河道深度增加,即使是晚上航行也大大降低了难度,彻底让川江不夜航的说法成为了历史。

三峡工程不管是在防洪,还是在发电,航行上都有着很大的作用,为什么在前期拟定建设的时候,会有9位专家毅然决然的拒绝签字呢?

为什么会拒绝签字

三峡工程的建设可谓是每一步都充斥着艰难险阻,早在1918年的时候孙中山提出的时候,由于当时的国力不允许,只能暂且搁置。

后来等到新中国成立,国家百废待兴,虽有三峡工程的提案,但却迟迟未落实,1954年的特大洪水给了人们一个惊醒。

1856年,毛主席在长江游泳的时候写下“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诗句,便是对三峡的进一步畅想,但当时国内意见并未达成一致。

终于在1958年,由周老总带着国内外一百多名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历经12年的准备,为确保万无一失,决定先建小规模的葛洲坝工程进行实验,最终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

后又经过400多名专家,经过2年的论证,决定三峡工程确实可行,但在1992年签字的时刻,却还有9位专家拒绝签字,他们并不认可这个工程。

他们认为,三峡工程会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之前长江流域由于环境适宜,是很多动植物的栖息之地。

而每年中华鲟等回溯鱼类,需要游回到长江上游区产卵,由于大坝的建设,导致其线路受阻,使得其繁殖能力深受影响。

而且三峡的建立会淹没当地15个区县和7个主城区,其中更是有着数百处的上古遗迹,所以不管是对生态还是人文都有着比较不好的影响。

另一方面则是泥沙淤积,因为大坝在储蓄上游河水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使得泥沙也进入大坝之内,时间久了就会对大坝的蓄水造成影响,而且泥沙是污染物的载体,也会对水库内的水质造成不良的影响。

并且在泄洪的时候,由于水势比较猛,会造成临近河段部分,携带更多的泥土和砂砾,但是到了下游之后,由于流速变缓,从而导致携带的泥沙堆积。

这9个专家认为,泥沙堆积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会降低大坝的蓄水能力,而且会对下游抗洪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除此之外,他们还认为让数百万人民远离旧土,只为建设这样一个大坝不值得,因为搬迁之后,要为这数百万的居民提供生活保障。

在初步的估算中,整个三峡大坝的建设大概需要2500亿,而在当时,我们全年的GDP才只有4.86万亿,要拿全国经济的5%来建设这样的一个大坝,显然是不明智的。

他们的担忧应验了吗

从2009年竣工说起,到现在三峡大坝已经正常运行了15年,那32年前9位专家担心的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都应验了吗?

在生态方面确实如这几位专家所言,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中华鲟这种洄游型鱼类确实有着不好的影响,但在后来建设大坝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为应对这一情况,三峡大坝在部分大坝中设置了鱼类通道。

在这些通道内,通过人工干预,模拟鱼类的生存环境和水温,引导鱼类在此通过,为它们能够正常繁殖提供保障。

同时,由于三峡大坝蓄水池最高可达185米,又禁止滥捕,这里反而成为了鱼儿的天堂,据称,有人在这里捕到了数百斤的大鱼。

所以可见,三峡的建立,并未对生态造成彻底的摧毁,在适度的范围之内,建设这样一个多功能的大坝,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专家提到的第二个泥沙堆积的问题,据统计在2003年到2022年的二十年间,三峡水库的年淤泥泥沙超过了1万吨,在一定情况下,确实会出现9位专家提到的情况。

针对这一方法,我们使用“蓄清排浑”的运作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当汛期来临时,水质比较浑浊,这个时候就减少蓄水,降低水库水位,让这一期间含沙量比较多的顺着河道流到下游。

而在汛期过后,水质比较好的时候,再开始提高水位进行蓄水,这样就可以降低水坝内的泥沙堆积,对于下游河道泥沙的沉积,可以通过人工挖深或者加宽河道进行解决。

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科技的介入,比如“声学多普勒流速仪”,这个技术可以通过水流的声音判断水中的含沙量,然后再结合全方位的遥感技术,就能全面的了解整体的含沙量,为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保障。

治理泥沙堆积最重要的还是减少泥土流失,我们国家这些年一直在提倡退耕还林,加强植被建设,所以通过上述方法,三峡工程的泥土堆积问题完全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而在整个三峡大坝的建设中,人口迁徙达到了百万之多,但国家对于这一部分舍弃家园的人民来说,并没有舍弃。

而是拿出了三峡工程里45%的资金用来安置,其中高达2500亿的建设资金也是通过,发放债券等多方面融入的,并未影响国内同时期其它的工程建设。

小结

这9位专家提出的问题,确实是三峡大坝建设过程中真实存在的,但面对问题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去解决,毕竟整个三峡大坝建设了15年,期间我们技术也在不断得以提升。

虽然三峡大坝在发电方面的重要性,相比之前有所降低,但它在防洪、发电、航运方面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我们应该正确理智的看待这样一项伟大的工程。

参考资料:

三峡工程2023年运行良好 通过货运量同比增加7.95%

新华网——李鹏《三峡日记》前言披露三峡工程上马细节

百度百科——荆江

0 阅读:0

开封王小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