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鹏越
编辑|大 风
英特尔的“裁员广进”计划,正式进入高峰期。
据最新消息,英特尔已经向波兰劳工办公室提交的文件,计划在波兰格但斯克研发中心裁员数百人。
除了波兰之外,英特尔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各部门的管理层,均已向总部提交了建议裁员的员工名单。
据了解,根据薪酬补偿方案提供的薪酬方案,包括在公司服务满5年的员工,可获得4个月的工资,服务10年满以上的员工可获得10个月的工资,服务30年以上的员工退休后可获得19个月的工资。
为了能够活下去,“蓝色巨人”英特尔几乎拼尽了全力。
计划裁掉15%员工2024年上半年,英特尔财报一溃千里,直接性亏损了19.9亿美元,创下了企业新纪录,可以说是裤衩子都赔掉了。
受糟糕财报的影响,今年8月,正式宣布裁员计划:拟削减超1.5万个工作岗位,裁员数量相当于员工总数的15%,大部分裁员工作将在2024年底前完成。
如果说裁员1.5万人计划完成,那么英特尔将在2025年削减100亿美元的成本。
到了9月中旬,英特尔CEO基辛格宣布:“通过我们的自愿提前退休和离职服务,我们已经实现了到今年年底裁员约15000人的目标的一半以上(即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已经完成超过7500人的裁员)。“
不得不说,这裁员效率不可谓不快。但没办法,谁叫英特尔赔偿给力,据国外采访,多数选择自愿离职的英特尔员工,都获得了满意的薪资补偿。
英特尔工厂
为什么外号“蓝色巨人”的英特尔,会在短短几年内轰然倒塌,甚至开始裁员艰难求生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PC业务的衰退。
英特尔作为PC大佬,几十年来几乎要在PC桌面处理器领域一统天下。但它专营的x86架构处理器,在最近几年频频遭受ARM构架的冲击。
尤其是2020年苹果M1芯片和2023年高通骁龙X Elite处理器的发布,让ARM架构超越x86架构成为市场主流。
高通CEO阿蒙甚至在Computex 2024大会上豪言壮志:“在未来三年内,搭载Arm Snapdragon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将占其Windows PC销量的60%。”
我方节节败退,敌方越战越勇。英特尔不但市场老大地位不保,甚至一度被传出要被“高通收购”的传闻。
据DIGITIMES报道,高通和ARM公司有兴趣收购英特尔的产品部门。如果成功收购英特尔的产品部门,直接获得x86处理器技术,两家公司的业务将得到显著扩展,特别是在PC和服务器市场。
面对ARM和高通的攻势,英特尔CEO基辛格并没有回应,只是表示x86架构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市场地位。
为了给自己壮胆,英特尔破天荒宣布与死对手AMD合作,联合成立x86生态系统顾问小组。并邀请微软、谷歌、Meta、联想、戴尔等一众x86生态的软硬件厂商加入,共同研发新x86构架。
明争暗斗半个世纪的英特尔和AMD,最终还是携手了。
高层接二连三的决策失误英特尔的失败,固然是因为技术迭代导致,但管理层的决策依然是有严重问题。
英特尔在历史上有多次重大转折点,但最后都完美错过,其中最令人失望的一次,就是英特尔错过了对英伟达的收购。
据《纽约时报》报道,2005年当时的英特尔CEO欧德宁曾建议以2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伟达。
当时欧德宁认为英伟达的GPU设计能在数据中心发挥重要作用,能帮助英特尔的图形处理项目取得突破。
但董事会以收购费用太高为由,拒绝了欧德宁的提案。同时董事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在英特尔图形项目Larabee。但不到一年,英特尔就终止了Larabee项目,随后推出的Xe和Arc也没有在图形领域引起反响。
现如今,英特尔的市值仅有953亿美元,而英伟达的市值则高达3.42万亿美元,仅次于苹果公司。
除了英伟达之外,英特尔还完美错过了另一家AI巨头:OpenAI。
在2018年,刚成立的OpenAI到处寻求资金,以山姆奥特曼为首的OpenAI高层非常希望能获得英特尔的投资,因为这将减少其对英伟达芯片的依赖,并有望让OpenAI主导建立自己的基础设施。
据路透报道,英特尔当时能以10亿美元现金收购OpenAI 15%的股份。但时任英特尔CEO斯旺却决定拒绝推进这笔交易,部分原因是当时斯旺认为生成式AI模型不会很快进入市场,无法让英特尔投资获得回报。
英特尔不但拒绝了OpenAI的投资,还坚信数据中心部门的预估,不想以成本价生产AI芯片产品,轻易将AI芯片的主导权让给了英伟达。
英特尔的两次放弃,让它失去了通往人工智能世界的入场券。在商业世界里,一步慢,就意味着永远也追赶不上。
错过OpenAI之后,为了补上AI世界的入场券,英特尔连续发起了数次“报复性收购”,在2015年收购Nervana Systems和Movidius、在2019年收购Habana Labs……都没有让英特尔拿到AI时代的入场券。
当全世界加价求购英伟达AI芯片时,英特尔也发布了Gaudi 3 AI芯片,并定位为Nvidia产品的廉价替代品,但质量和销量都不尽如人意。
管理层的两次误判,让英特尔错过了人工智能时代。
蓝色巨人接连换帅显然,连续多次高层判断失误,也让英特尔不再信任自家的CEO,于是开始频频换帅。
2000年至今,英特尔一共更换了五位CEO,这在人员架构相对稳定的芯片行业十分罕见。对比隔壁的英伟达,黄仁勋担任CEO的时间长达31年;苏姿丰担任AMD CEO长达10年。
现任CEO基辛格,在1979年加入英特尔工作,也是英特尔第一任首席技术官。2001年,基辛格因为竞争英特尔CEO失败,选择了离开。
直至2021年,基辛格接受英特尔董事会邀约,重返英特尔接任CEO一职。对此,舆论和资本市场给予基辛格最大的善意,外界称“技术派”重掌英特尔,当天,英特尔股价一度上涨逾12%。
但基辛格在任的几年,英特尔不论是市值还是股价都不断滑坡。尤其是今年8月,英特尔市值在发布最新财报后的一天内蒸发超过3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98亿元),大量愤怒的股东在旧金山联邦法院对英特尔提起集体诉讼。
股东表示:英特尔欺诈性地隐瞒了公司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其业绩疲软、裁员并暂停分红。除了英特尔公司外,英特尔CEO基辛格也被列为被告。
市场研究公司Charter的分析师埃德·施奈德甚至公开表态:“英特尔应该抛弃现任CEO帕特·基辛格,从外部寻求改革派CEO,否则公司就会陷入困境。”
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
但,解雇CEO,真的能让英特尔枯木逢春吗?这个答案谁都不知道。
《财富》杂志曾在某篇文章写过一句箴言,无比适合当下的英特尔:
“一家公司或许能在一位糟糕的CEO手下存活,但连续4位糟糕的CEO,足以毁掉任何一个行业巨头。”